
本次動保新知引自——Protopopova, A., Ly, L. H., Eagan, B. H., & Brown, K. M. (2021). Climate Change and Companion Animals: Identifying Link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biology, 61(1), 166–181.
本篇文章為回顧型文章(Review),旨在探討全球氣候變遷對同伴動物的影響,以及飼養同伴動物的人類連帶行動如何加劇全球的氣候變遷。本篇研究的研究背景為全球氣候變遷成為了當今社會重要的議題,氣候變遷的影響遍及生態環境、經濟發展與公共衛生,國際組織與各國日益重視氣候變遷的問題。但在氣候變遷的相關討論中,伴侶動物的議題往往被忽略。因此,作者回顧了近20年的相關研究,分別討論氣候變遷如何危害同伴動物的福祉,以及飼養同伴動物的人類連帶行動會造成環境的負擔,形成氣候變遷與飼養伴侶動物間的「雙向關係」。最後,根據對既有研究的回顧結果,提出可行的減緩與適應策略。
氣候變遷對同伴動物的影響
首先,作者針對「氣候變遷」如何造成同伴動物的影響以及損害同伴動物的福利為討論,作者指出有四種可能的影響:
- 極端氣候造成的健康風險
既有研究指出,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近年來,熱浪、野火、颶風與洪水等極端氣候的發生日益頻繁,而這些頻繁發生的極端氣候也對伴侶動物的健康帶來嚴峻的挑戰。舉例來說,在日益高溫的環境下,貓和狗等同伴動物更容易中暑,作者特別指出了「短鼻品種」(如法國鬥牛犬與巴哥犬),這些短鼻犬會因為高溫產生呼吸困難的健康問題。
- 人類遷徙與伴侶動物遺棄問題
既有研究指出,全球的氣候變遷導致部分地區的居民因自然災害或資源短缺,而被迫遷移,成為氣候難民(如海平面上升,迫使住在低窪地區的居民必須遷移),此些氣候難民飼養的同伴動物同等受到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即許多氣候難民/災民無法攜帶同伴動物遷徙,導致同伴動物在災害中被遺棄,又或者是被送往收容所,此外,由於許多動物收容所的資源有限,這也大大地影響了同伴動物的動物福利。
- 傳染病與同伴動物健康
既有研究指出,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許多動物疾病的傳播範圍也正在擴大,舉例來說,乾旱加劇了狂犬病的疫情(狂犬病的感染和降雨量有關);萊姆病和心絲蟲病,因為氣溫上升,已從熱帶地區向溫帶擴散,這大大增加了伴侶動物感染疾病的風險,此外,氣候變遷也可能導致新型動物病毒的增加,進一步威脅動物與人類的健康。
- 大規模災難時人類與同伴動物的關係
既有研究指出,在災難發生期間,未經妥善規劃的防災計畫會忽略同伴動物於災難時的撤離,同時,有研究也發現,飼養同伴動物會增加居民不遵守疏散規定和未經授權重返災區尋找同伴動物的風險,雖然飼主和同伴動物的羈絆可能會增加災難時的撤離風險,但既有研究也指出,同伴動物的存在,也強化了人類於災難中的復原力。
伴侶動物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接著,作者反過來討論伴侶動物的飼養之人類連帶行動,如何加劇全球的氣候變遷,作者指出有三種可能的影響:
- 寵物食品造成的環境負擔
既有研究指出,全球寵物食品產業對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同伴動物的食品消耗大量肉類,而肉類生產的過程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寵物食品的生產佔據了全球農業碳排放的1.1%至2.9%,並消耗了大量的土地與水資源。
- 寵物用品與塑膠汙染
既有研究指出,同伴動物所需的用品,比如塑膠製玩具、撿便袋與食品包裝,均會對環境造成汙染,作者進一步指出,全球每年生產超過7800萬噸塑膠,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同伴動物產業,而這些塑膠製品若處理不當,將導致生態汙染,進而影響到野生動物與海洋生態系統。
- 戶外活動與碳排放
既有研究指出,許多飼主會駕車帶同伴動物前往公園或郊區活動,而交通運輸也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此外,作者也指出,流浪動物的增加也可能影響當地的生態系,例如貓會狩獵鳥類與其他小型動物,進一步影響生物多樣性。
如何因應與減緩氣候變遷對伴侶動物的影響?——作者的建議
經由對上文兩個主題的回顧,作者指出,氣候變遷與同伴動物間存在著「雙向關係」,兩者是交互影響的,若我們要提升同伴動物的處境與福利,則可從飼養同伴動物的方式著手改變,以減緩氣候變遷,提升同伴動物的處境,作者提出了以下四個適應策略:
- 改善寵物食品的生產方式
為了減少寵物食品對環境的影響,作者建議降低高碳足跡肉類的使用,並改用低碳蛋白來源,如植物蛋白,而飼主則可以挑選對環境較為友善的寵物食品給同伴動物食用。
- 推廣環保的飼養方式
作者指出,可以選擇環保材料製作的同伴動物用品,例如可生物分解的撿便袋,以減少塑膠汙染,同時,在選擇飼養何種同伴動物前,應把氣候變遷因素納入考量,例如盡量不要在炎熱地區飼養長毛犬(因長毛犬怕熱,故需一直開著冷氣,這將造成更多的能源消耗),此外,作者指出,應鼓勵飼主在居住地附近遛狗,而非開車帶同伴動物前往遠距離的活動地點,以減少碳排放。
- 加強動物健康監測與防疫
作者指出,氣候變遷將導致更多動物疾病的傳播,因此應建立更完善的動物健康監測系統,以便及早發現並控制疫情,此外,政府與獸醫機構應加強對飼主的教育,提升他們對氣候變遷與同伴動物健康的認識,例如定期為同伴動物驅蟲與接種疫苗。
- 建立完善的同伴動物避難計畫
作者指出,在災害發生時,政府與動物保護機構應提供完善的同伴動物避難計畫,例如設立同伴動物友善避難所,讓災民能夠帶著同伴動物一起避難,此外,應推動登記與晶片制度,確保在災後飼主能夠快速找回走失的同伴動物(目前我國規定飼養同伴動物需進行寵物登記,詳見備註1)。
結論
本篇文章回顧了氣候變遷與飼養同伴動物之間的相關研究,並指出氣候變遷與同伴動物飼養之間存在著「雙向關係」,飼養同伴動物既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也同時因著人類連動行為深刻地影響著全球的氣候變遷。作者以「系統性」的思維思索著同伴動物的處境,並提出了「系統性」的問題解決建議,相較於其它較為單面向的研究,本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視野,是為此篇研究的貢獻。
備註1:《動物保護法》第19條規定:「1.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應辦理登記之寵物。2.前項寵物之出生、取得、轉讓、遺失及死亡,飼主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其委託之民間機構、團體辦理登記;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給與登記寵物身分標識,並應植入晶片。3.前項寵物之登記程序、期限、絕育獎勵與其他應遵行事項及標識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動物保護法》規定第31條第8項規定:「1.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令其改善;經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八、飼主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十九條第三項所定辦法中有關辦理寵物之出生、取得、轉讓、遺失或死亡登記期限之規定。」
【😊 捐款支持~動保教育有您真好😊 】👉 https://reurl.cc/eGojGM
★本專欄由農業部補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