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教育新知】管理貓咪的狩獵行為,也是飼主的責任!

本次動保新知引自——Crowley, S. L., Cecchetti, M., & McDonald, R. A. (2019). Hunting behaviour in domestic cat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among cat owners. People and Nature, 1(1), 18-30.

本篇文章為一篇研究型文章(Research),旨在探討家貓的飼主責任。過往的飼主責任教育往往將重點聚焦於如何當一位負責任的主人(不棄養、提供寵物良好的照顧),但在飼養貓的這個領域,最近出現了一個新的責任議題——飼主對家貓狩獵行為的責任。

貓咪因為其特殊的天性,有著狩獵的行為,而狩獵行為則會對野生動物(諸如鳥類、小型哺乳類)產生重大的影響;狩獵行為不僅僅是影響到其他動物的福利,嚴重可能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穩定。然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管理家貓狩獵行為的責任主要落在飼主身上,也因此,本研究欲探索飼主如何看待家貓的狩獵行為及衍生出來的飼主責任,並依據研究發現提出飼主責任教育與政策可能的調整方向。本研究使用質化訪談方法,針對英國37個家庭,共48名受訪者進行訪談。

飼主對家貓狩獵行為的態度

經過訪談,研究者歸納出四種不同的飼主對家貓行為的態度:

  1. 認為狩獵行為是「正向」的:此類飼主認為家貓進行狩獵是一件好事,其原因可能是出於認為狩獵可以控制鼠患,並認為狩獵是家貓健康的表現。此類飼主占比不多,通常為農場經營者。
  2. 認為狩獵行為是家貓的「天性」:此類飼主認為,狩獵行為是貓的天性,並不需要對家貓的行為進行干預。此類飼主態度佔總數最多。
  3. 對家貓狩獵行為感到「矛盾」:部分家貓飼主對於狩獵行為並不抱持著正面評價(可能是基於髒亂原因或動物福利觀點),但其又認為狩獵是貓的天性行為,若強制改變則有違家貓天性,進而產生矛盾困境。
  4. 對家貓的狩獵行為感到「擔憂」:此類飼主對於家貓狩獵行為所造成的動物痛苦與生態的影響有潛在的不安,並極度希望減少家貓狩獵的行為。

飼主責任感的多樣性

由上述的狩獵行為態度,衍生出了三種不同的「飼主責任感」:

  1. 完全不認為需要負責的飼主態度:此類的飼主認為狩獵行為是自然現象,因此無需飼主干預;又或者飼主們期待家貓自主生活,因而不覺得有責任需加以控制。
  2. 部分承擔責任但認為阻礙重重之飼主態度:此類飼主認為他們有責任減少家貓的狩獵行為,但又擔心對家貓進行干預會影響貓咪的天性。部分飼主曾嘗試讓家貓戴項圈(以鈴聲驅趕野生動物,進而減少其被家貓狩獵之機會)或限制夜間外出,但效果均有限。
  3. 認為集體責任更為重要的飼主態度:此類飼主認為家貓的狩獵行為嚴重影響自然生態與野生動物福祉。但此類飼主認為問題的解決方法是「集體責任」,應透過減少整體貓隻的數量,來減輕家貓對野生動物與生態的影響。

延伸討論:飼主責任的建構

研究者基於上述的研究結果,想延伸討論在家貓領域的飼主責任建構。在資料呈現上,可以發現,大多數的飼主並不覺得家貓的狩獵行為有問題,且就算知道狩獵行為的後果,部分飼主認為沒有嚴重到需要進行干預,或者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干預。也因此,作者指出必須讓「狩獵行為會產生許多負面後果」成為飼主們的認知前提,畢竟不認為其寵物的行為有任何問題,不可能產生任何的改變行為。而這部分則是目前飼主責任教育可以於教育現場進行宣導的,而非只注重家貓的動物福利。同時,也要將環境與生態意識融入貓咪的飼主責任教育之中,讓飼主意識到,貓咪天性所衍伸出來的狩獵行為對生態平衡的危害。

再者,對於想干預家貓狩獵行為卻遇上重重困境的飼主,研究者表示相關機構與組織應與飼主共同探討可行的管理策略,例如開發更有效的項圈及提供相關的家貓行為干預建議。

最後,作者總結,任何嘗試改變飼主行為的干預措施(比如說飼主責任教育)都必須考慮到飼主在決策過程中的複雜因素和相互競爭的優先事項(比如說家貓天性與動物福利的倫理困境、責任觀),以及文化社會脈絡所產生的特定態度(比如說英國的飼主更在乎貓咪的天性,而美國的飼主則更在意對貓咪行為的約束),才能建構出更有效的干預措施。

備註:在台灣,放養是有罰則的。根據《動保法》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七歲以上之人伴同。」;第三十一條第一項規定之罰則:「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並得限期令其改善;經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九、飼主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使寵物無七歲以上人伴同,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故需配合七歲以上人伴同寵物、外出應繫牽繩,且飼主應該清潔環境避免造成爭端。

【😊 捐款支持~動保教育有您真好😊 】👉  https://reurl.cc/eGojGM

★本專欄由農業部補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