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教育新知】要做好飼主責任教育,先來看看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飼養意願吧!

本次的動保教育新知引自——Holland K. E. (2019). Acquiring a Pet Dog: A Review of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cision-Making of Prospective Dog Owners. Animals, 9(4), 124-143.

本篇文章為一篇回顧型文章(Review),作者想要探問影響飼主選擇飼養狗的因素是什麼?作者針對近20年來此議題的相關研究進行檢閱,並描繪出目前此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

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人選擇養狗作為他們的夥伴,並成為狗主人。「選擇養狗」並非僅是一個簡單的行為,而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這之中受到許多因素的交互影響。狗狗的買賣與飼養相當程度地影響了狗狗的動物福利,再者,每年同時有許多狗狗遭到棄養,而飼主選擇棄養狗狗和其一開始選擇養狗的動機高度相關。為了建構更為完善的飼主責任教育,我們必須先了解影響飼主們選擇養狗的因素,才可從飼主教育面上提升飼主們的責任感,進而改善狗狗們的福利 。本篇文章的作者以「決定養狗的因素」、「選擇狗的過程」、「選擇養哪隻狗」、「寵物狗的來源」等四個主要面向,討論影響飼主養狗的重要變項。

決定養狗的因素

首先,作者先討論了影響飼主選擇養狗的主要原因:人口統計與社會經濟因素、社會經濟地位、文化與族裔。在人口統計與社會經濟因素上,既有研究指出,家庭結構、居住條件會影響飼主選擇是否養狗。家庭成員越多,養狗的可能性越高;居住於分離式房屋(非居住公寓者)更可能養狗。在社會經濟地位上,教育程度越高(英國研究)、基於職業分類的社經地位越高(瑞典研究),養狗的可能性越低。在文化與族裔上,既有研究則指出,白種人相較於其他族群,更可能養狗(美國與英國研究),作者推論其中的差異可能來自宗教與文化因素。

選擇狗的過程

作者接著指出,在選擇狗的過程中,有幾個重要因素會強化人們養狗的想法:狗狗的生理特徵、品種的流行趨勢、購買前的行為。在狗狗的生理特徵上,既有研究指出犬隻的外貌會影響人們選擇養狗的意願,人們特別喜歡特定的品種外觀,且狗狗的外貌比健康更獲得重視(短鼻犬類特別明顯);在狗狗年齡上,人們大多喜歡飼養幼犬,但具體原因目前還不明朗。在品種的流行趨勢上,人們選擇狗的品種常受流行趨勢的影響,比如影視劇中出現的明星犬,但這也導致了更多不負責任的繁殖行為。在購買前的行為上,既有研究則指出,購買或飼養前對狗狗相關知識進行研究者並不多,大多屬於衝動購買。

選擇養哪隻狗

在選擇養哪隻狗的部分,作者指出有兩個因素會促使飼主養特定的狗狗:主人與狗狗的外貌相似程度、狗狗的行為與氣質。在主人與狗狗的外貌相似程度上,既有研究指出,飼主會挑選和其外貌相似的狗狗,其選擇機制類似於挑選配偶,挑選狗狗更可能是飼主個人身分認同的延伸。在狗狗的行為與氣質上,既有研究指出,在收容所挑選狗狗時,飼主們會考慮狗狗的性格特質。安靜的狗狗或親人的狗狗更容易被飼主認養。

寵物狗的來源

對於狗狗的來源,可分為購買和認養,影響飼主選擇購買或收養有四個主要原因:飼主的價值觀、對特定類型品種的渴望、社會經濟人口因素、獲取管道是否有障礙。在飼主價值觀上,既有研究指出,對於收容所是否有特定的刻板印象會影響飼主在收容所認養狗狗的意願。在對特定類型品種的渴望上,既有研究指出,若對於特定品種有偏愛,則更可能直接購買狗狗(因為收容所無法提供特定品種)。在社會經濟人口因素上,既有研究指出選擇購買或認養存在著背景的差異——女性相對於男性,更傾向以認養方式養狗;老年人相對於年輕人,更傾向以購買的方式養狗(作者指出可能是因為教育因素)。在獲取管道是否有障礙上,既有研究指出,領養管道是否存在障礙(機構回應過慢、待領養資訊未更新、申請領養流程過長),則會促使飼主們以購買的方式養狗。

結論

作者指出,對於飼主責任教育來說,理解飼主們為何養狗是重要的事,飼主責任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干預手段,若對飼主的動機不理解,則無法有效形成責任宣導。作者指出,可以基於特定的重要變項進行責任教育的設計,舉例來說,當我們知道25至34歲的飼主更傾向以網路搜尋飼養相關資訊,那意味著這是教育面可以突破的點。而本篇文章的價值在於,其彙整了目前影響飼養意願的重要變項,飼養的動機會延續影響飼主飼養後是否選擇棄養;在飼養前針對飼主進行動機此變項的教育干預,能有效減少寵物被拋棄的可能性,而這篇文章為施行飼主責任教育提供了該領域更健全的視野。

【😊 捐款支持~動保教育有您真好😊 】👉  https://reurl.cc/eGojGM

★本專欄由農業部補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