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的動保教育新知引自——Muldoon, J. C., & Williams, J. M. (2024). When Having a Pet Becomes a Luxury You Can No Longer Afford. Anthrozoös, 37(5), 881–904.
本篇研究是一篇來自英國研究型(research)的文章,研究者想要探詢財務狀況與飼主責任之間的關係:在經濟環境越來越差,飼主財務壓力越來越大下,寵物和飼主會面臨到什麼樣的挑戰?本研究採取質化深度訪談為研究方法,透過訪談20名飼主以及20名動物慈善服務的使用者,以了解財務壓力與飼主責任之間所面臨到的困境。
財務壓力與心理負擔
本研究透過訪談資料發現,財務困境對飼主影響甚鉅。飼主會因為寵物高昂的醫療費用承受相當巨大的精神焦慮,大部分受訪者皆指出,非常擔心突發的緊急事件(比如:寵物的緊急手術或治療),因為突發的緊急事件會嚴重影響飼主自身的財務狀況,連帶影響寵物未來的生活品質。同時,財務壓力更可能使得飼主猶豫是否要放棄自己飼養的寵物,進而產生許多的棄養問題。
本研究同時發現,財務壓力除了對寵物產生影響外,也會對飼主產生相當強烈的心理負擔。當飼主知道自己因為財務困境,而無法提供寵物適當的飼養資源時(生活品質或醫療照護),飼主會產生相當強烈的罪惡感。由此可知,除了衍生的棄養問題,經濟的困難對於飼主的心理健康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動物福利慈善機構所提供的支援
本研究同時探詢了受訪者對於動物福利慈善機構(Blue Cross)的相關看法。Blue Cross等動物福利慈善機構提供了相當多支持飼主與寵物福祉的相關服務,諸如提供低成本的獸醫服務與寵物食物銀行,以協助經濟面臨困難的飼主度過難關。但本研究透過訪談發現,大部分飼主對於動物慈善機構所提供的服務相當陌生。大部分受訪者皆表示,在飼養寵物前沒有聽過相關資訊,而是當發生了關鍵事件(例如生活遭遇重大意外時),飼主才透過各式管道,理解到可以向動物福利機構尋求相關的協助。由此可知,寵物福利的資訊,在飼主養寵物前相當不流通。
目前的飼主教育與相關政策能如何調整?
作者根據本次的研究結果,想要討論如何透過飼主責任教育與政策面的調整,來緩解財務困境對飼主與寵物帶來的影響。作者指出,目前的現況存在著兩個困境:支援資訊不足與社會不平等。在「支援資訊不足」上,作者指出大部分飼主對於可運用的動物福利慈善資源相當不熟悉,導致面臨困難時無法及時向相關機關尋求協助;在「社會不平等」上,作者指出低收入飼主相較於其他飼主會面臨到更多的挑戰,比如租房和醫療問題,這也揭示了寵物飼養上也存在著階級問題。為了克服此二困境,作者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建議:
- 飼主教育面向:在飼主責任教育上,作者指出要在教育的過程中,幫助潛在的飼主了解飼養寵物的可能成本;提醒飼主,不同的寵物需要不同的飼養環境,這是在飼養前必須仔細評估的,並宣導如何維持寵物們的健康;同時,要透過飼主教育,使得飼主們能對如何取得相關資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 政策面向:在政策面上,作者指出,要將寵物福利納入整體的社會福利評估中;同時,要整合動物福利慈善機構、社會服務、公共衛生系統,形成一個全面性的支持系統。
結論
本文探討了財務困境對於寵物與飼主所造成困境,寵物是許多人生活與心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當財務負擔成為壓垮飼主的壓力時,寵物的福利很可能就會被犧牲。本研究指出,飼主與寵物的生活品質需要被重視,要透過飼主教育內容的調整以及相關政策的支援,建立一個更具包容性與支持性的社會。
我們還想說的是
- 透過動保教育新知轉譯外國文獻,可讓我們知曉國外現況,並與臺灣產生對話,例如此篇研究告訴我們,飼主責任教育應將焦點放在飼養前的個人財務狀況評估。更有甚之,應將飼養後可能接手或暫時支援之飼主或單位一併納入考量。
- 有關給予動物的各式「福利」資源(包括公部門與民間機構之資源),如農業部疫苗與絕育補助,乃至各民間機構的中途之家、愛心寵物飼料等,顯見我國越來越重視此事。但此篇研究取自於英國,國情和我國有相當的落差。也因此我們要有更多的社會對話,構築給寵物與飼主更好的社會環境。
- 請參考《動物保護法》第33-1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得飼養依第十九條第一項應辦理登記之寵物及認養依第十四條第一項收容之動物:一、棄養動物。二、將不擬繼續飼養之動物送交動物收容處所。三、管領動物違反第五條第二項各款規定之一。四、違反第六條規定,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五、從事第十條各款之一所定行為。六、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對於受傷或罹病之動物,未給與必要之醫療。七、違反第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任意宰殺動物,或違反第十二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宰殺犬、貓或經公告禁止宰殺之動物,或販賣、購買、食用或持有其屠體、內臟或含有其成分之食品。八、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依第三十二條第一項或前條第一項規定沒入動物。違反前項規定飼養寵物或認養動物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並應沒入其寵物或動物。有第一項各款情形之一,或依第二十五條至第三十一條經判決有罪、緩起訴或處罰鍰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令其接受部分課程於動物收容處所參與實作之動物保護講習;其方式、內容、時數、費用收取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我們還想說的是,對飼主來說,棄養、不擬續養在法律上是有罰鍰與懲罰的;而對於寵物來說,棄養將是牠們一生的劫難。
【😊 捐款支持~動保教育有您真好😊 】👉 https://reurl.cc/eGoj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