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青年介紹
貢丸
從國外留學回來,因為想認養吉娃娃犬而開始到流浪動物花園當志工,逐漸理解動物保護問題。
之後,在國立台灣大學獸醫專業學院「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附設動物醫院工作三年,協助各項流浪犬貓絕育工作。現在在湖光動物醫院工作,跟著林雅哲醫師,致力於下鄉絕育、TNVR等業務。
陳威蓁
認識貢丸、跟著貢丸做起動保,在台大關懷生命社人力不足時,負責開貨車、到河濱幫忙抓狗執行TNVR等,假日幫忙下鄉絕育。在河濱抓狗有多辛苦呢?忍受蚊蟲埋伏等候、草叢中奔馳圍捕,還要下水撈狗上岸……到偏鄉地區提供犬貓免費絕育服務,對於控制犬貓數量很重要。
在人力不足的情況,從洗器械及洞巾,到動物剃毛、看護等都需要志工一手包辦。從事旅遊業的威蓁,也認真考慮各種推廣友善動物旅遊的機會喔!
歡樂之後?——大象在展演場做什麼?
孟昀是協會工作人員,在她大三那年,和同學去泰國畢業旅行。旅行社規劃的行程必然有大象秀,到處都有大象騎乘的服務。當時的活動安排,每隻大象會提供兩名遊客乘坐,加上馴獸師,就有三個大人騎在一隻大象身上了。其中有一天,我們去當地的馬戲團,那裏的大象需要表演倒立、前肢立起、四肢跪著或坐在地上等各種姿勢,不知道三、四千公斤的成年象如何承受這些壓力?
此外,牠們還要騎腳踏車、疊羅漢、射飛鏢或畫畫之類的活動,馴獸師也會在大象身上做一些表演,如,在象牙上吊單槓。而遊客與大象合照時,會要求兩隻大象把鼻子交叉,讓遊客坐上去;還會讓遊客躺在大象前面,讓大象跨過,據說具有祈福的意義。
「那時候,我特別注意到馴獸師的手上有一種特別的東西『象鉤』。」孟昀說,象鉤跟皮鞭功能相同,因為象皮很厚,所以,象鉤前端有很銳利的金屬刀,能刺穿象皮。馴獸師就像鏟土一樣,鉤上去後用力往下施力,這樣就有辦法讓大象感到疼痛。
我們一起訪談威蓁與貢丸,聽到Phajaan時,我們感到非常沉重。建築在動物痛苦之上的娛樂,讓我們感到愉悅嗎?
特殊地位的代價
「泰國人的生活離不開大象。」貢丸告訴我們。亞洲象在泰國的馴化史5,000多年,在宗教上具神聖的地位,但並沒有因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從過去將大象運用於征戰,為人類殘殺人類;後來運用於伐木,大象甚至可以一次搬運兩棵樹。為了人類的利益,竟然,「讓大象自己摧毀自己的家園。」貢丸說。
伐木業逐漸式微後,大象開始淪為展演動物,馬戲表演或是供人騎乘。每隻大象都是私人所有,而這些展演場的大象有兩種來源:野外捕捉,以及向泰國的原住民族——長頸族購買。
在野外捕捉部份,由於只有小象能被訓練,所以,人們進入雨林時,只想要抓到活的小象。然而,大象是家族性的動物,為捕捉小象,一定得殺掉牠的爸爸媽媽,以及阿姨。所謂的「阿姨」,是指小象出生時,象媽媽會選一位「褓母阿姨」,和她一起照顧小象,例如:象媽媽不在小象身旁時,阿姨要看好小象;或是,一旦象媽媽死亡,阿姨便會代替媽媽扶養小象長大。所以,常常是象爸爸及媽媽慘遭殺害,阿姨得帶著小象逃跑。母象對人類沒有甚麼利用價值,人們只要公象的象牙。公象牙的黑市交易猖獗由來已久,現今的價格約一公斤3000美金。如此龐大的利益,致使大象持續被獵殺。野外族群數量也在近百年急速銳減,亞洲象曾有百萬隻之眾,光在泰國一帶(暹羅)便有十萬之多。
然而,在棲地破壞與盜獵的威脅之下,如今,全球亞洲象只剩下三萬隻。目前,泰國僅存三、四千隻亞洲象了。此外,一隻成象一天要吃至少150公斤的食物,要吃150到250公斤才會飽。棲地破壞,讓大象覓食困難;而另一方面,淪落到展演場的大象,在都市生存,一般沒能提供足夠的食物及飲水。也就是,為人類工作的大象終其一生都得處於飢餓狀態。
展演場上,另一個大象來源是向部落(長頸族)購買。大象與觀光是長頸族重要的經濟來源。部落與買方簽訂契約,雙方利益均分。大象平均壽命70年,正常情況下,每隻大象能夠工作50年,能為大象的擁有者賺取相當可觀的收入。到不堪使用的時候,就會丟棄牠,或是有人願意贖回。而且,在契約上還特別提及:如果大象因phajaan死亡,買方是不必賠償的。
Phajaan,碎心
你覺得,擊潰你的意志,會是一個怎麼樣的過程?(提醒:以下影片內有虐待動物影像,可能會對觀者造成精神創傷。)
一隻有爸爸媽媽阿姨呵護、漫步在雨林的小象,恣意探索著,為什麼能忍受失去至親?為什麼願意住進籠子?還是孩子,突然身在汙濁的空氣、炎熱的地板、吵雜的都市,甚至需要忍受「訓練」。為什麼牠能接受如此巨大的改變?為什麼牠願意放棄牠的渴望?因為牠的心,已經被擊垮了。
這是泰國傳統訓練幼象的方式,摧毀牠,讓牠知道:服從人類,是牠唯一能做的事。牠們會被綁在樹旁,短短的繩子,難以動彈。然後,連續數日無法進食,每天被棍子打、被火燒,人們用刀子刺牠們的耳朵及鼻子——大象最敏感的部位。藉此,讓小象感到痛苦及絕望。小象會尖叫、哀鳴、掙扎,但是,沒有用。長達數日的折磨,至少有一半的幼象無法熬過而死亡;有的會產生攻擊行為。最後,象師會出現並餵食牠,絕望使牠相信:這是牠唯一能依靠的主人;如果不聽話,就會死亡。然後,接受往後一連串的訓練及「工作」。
友善動物救援團體
「大家決定不要有騎乘大象的行程」,因此,貢丸與威蓁行前做了功課,與我們分享。泰國有幾個友善動物救援團體,例如:Elephant National Park(以下簡稱ENP)入園收費較高,提供的服務也較舒適;ENP同時也救援其他動物,包括犬貓、鳥、水牛等,全區提供素食喔!ENP同時也規劃協助長頸族經濟發展的多項專案,如,提供交通服務,將遊客帶入部落;收集大象糞便做成紙,販售紀念冊,也提供製作糞便紙的體驗活動等,以增加部落的觀光收入。
而這次她們選擇Elephant Jungle Sanctuary(以下簡稱EJS)。EJS的大象來自長頸族,動保團體與部落溝通,說服族人不要再把大象交給不肖業者,不僅可以終結大象凌虐,同時部落依然可以獲得報酬。她們到訪的園區,有一群象,牠們是一家人,小象不用心碎了。在這兒,遊客是餵大象吃飯、做大象最愛的點心給牠們吃、還陪大象玩泥巴浴!不再是騎大象,而是照顧大象!
事實上,救援出來的大象等同瘋子,根本不能和人互動,對人類十分緊張,且會攻擊人。在EJS,這樣的大象晚上需要鍊起來,以防侵入隔壁民宅、造成意外等事件。然而,每晚聽到大象的哭泣聲,常令志工相當不諒解。「這很像國內私人流浪動物收容所,是一種不得已的存在。」威蓁說。據說,ENP的資源較充足,收容場地較寬敞,救出的受虐象可以用圍欄拘束,而不是鐵鍊。
威蓁與貢丸建議,大象保育場在泰國不止一家,有些是協會、有些是私人團體,甚至有些是黑心商人假裝救援團體騙你參加行程,他們打著救援團體的名號,吸引觀光客,雖然他們跟傳統業者比,少掉大象騎乘與雜耍的不人道項目,但是對於照顧大象的方式、提供的食物飲水等,往往都是不足的。所以,下次要去泰國時,要多做功課。
為什麼不要騎大象呢?
除了我們應該抵制恐怖的Phajaan外,大象不適合被騎乘,這會傷害牠們的健康。首先,牠們的腳趾是「踮」起來的(踮腳走路),雖然經歷演化,現代象有「第六趾」協助支撐牠的體重,但不代表牠們有辦法負荷更多的外力;再者,牠們的脊椎骨很細而且他們的肋骨沒有多餘支撐,這些構造使牠們的脊椎不適合承受來自上方的外力。
在和EJS工作人員聊過,才知道全泰國只有3%的大象獲救,而且,救大象的經費非常不足。一隻大象懷孕需要兩年,小象會跟在媽媽身邊13年,長大的公象會離開原本象群,尋找另一群家族。大象的生命週期非常長,獵殺與捕捉的壓力,會讓族群數量驟減且難以恢復。停止虐待動物的消費行為,才能拯救大象。
被客訴到死的友善動物旅遊
「我們真的認真討論過『推廣友善動物旅遊』的可能性。」威蓁說,「不過,一定會被客訴到死。」如果消費者的心理沒有調整好,充分理解這樣的行程的意義,實在沒辦法被一般人接受。
EJS在清邁,位於泰國北部,地處偏遠山區,是適合大象的生活環境。那天,威蓁及貢丸一行人一路顛頗、搭乘吉普車到保育園區,單趟2小時,還沒到都快暈死了。
園區未有舖設良好的道路,四處泥濘,如果踩踏著你的寶貝運動鞋行走,那雙鞋便走入了丟棄、報廢的命運!另一方面,穿鞋其實也無法不打滑的順利行走。當地導遊勸遊客乾脆赤腳行走,反而不會滑倒。每當你的腳陷入泥濘,再拔出來都得費好大的力氣;好不容易走到園區,每個人都已經累壞了。至於一般旅行最重視的餐食,當地僅能準備很簡單的飯菜,並不是都市的精緻美食。
沒有消費就沒有虐待
這些動物之所以會陷入這樣的處境,是因為商人認為這方面有利可圖,遊客喜歡看表演等。如果你喜愛大象,想接近牠們,讓我們抵制這些表演及騎乘活動。愛動物的你,一定不想看到牠們受苦。
如果想接近動物、認識大象,請支持友善動物旅遊活動。隨著動保意識抬頭,大家開始發展友善旅遊。這裡的大象來源主要是向部落直接購買,而且,這些大象不用工作,只需要做牠們正常就會做的事就好。友善旅遊的經營目的是要這些動物能免於受到虐待,他們直接跟長頸族人交涉,同時改善部落與大象的處境。
威蓁及貢丸和我們分享:大象會像小狗蹦蹦跳,露出開心的眼神,會衝向你,而不是馬戲團中亦步亦趨的大象。而且,牠們還會像狗一樣翻肚打滾,很難想像吧!「看到這裡的大象開心,讓我們覺得很開心。」她們說。
你的選擇,可以改變牠們的命運!
參考資料
Elephant Jungle Sanctuary官網
Elephant National Park官網
動保青年如何改變台灣動物處境?
關懷生命協會舉辦之第八屆大動連年會「改變台灣動物處境」,為一前瞻性的動保青年論壇。在展演動物議題,特別邀請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的青年夥伴來與大家分享動物福利、動物保護法與蒐證檢舉之寶貴經驗,以行動讓動物免於傷害。本會亦會分享各項查察經驗,希望大家共同參與,改變展演動物的處境。
更多故事與活動詳情請見:大動連報名網址、動物福祉系列活動、懶人包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本文轉貼自2017/07/22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animalprotection/7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