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議程資料】反對成為恐懼之邦 抗議濫捕犬隻的防疫政策

 (2012)5 月23日出現第一起野生動物染上狂犬病案例,台灣自1961年即無狂犬病例,如今再度出現。前日( 7 / 23 ) 台東縣東河鄉發生遭感染狂犬病的野生鼬獾咬人事件後,狂犬病疫情受到政府的極高度重視,衛服部和農委會相繼提出防疫措施,期望透過人與動物的疫苗施打,宣 導人及同伴動物減少、禁止與野生動物接觸,並加強捕捉流浪動物,以防止疫情的擴散。

反對成為恐懼之邦 抗議濫捕犬隻的防疫政策
疫苗、絕育雙管齊下 有效控制狂犬病

 (2012)5月23日出現第一起野生動物染上狂犬病案例,台灣自1961年即無狂犬病例,如今再度出現。前日( 7 / 23 ) 台東縣東河鄉發生遭感染狂犬病的野生鼬獾咬人事件後,狂犬病疫情受到政府的極高度重視,衛服部和農委會相繼提出防疫措施,期望透過人與動物的疫苗施打,宣導人及同伴動物減少、禁止與野生動物接觸,並加強捕捉流浪動物,以防止疫情的擴散。

從世界衛生組織、國內動保團體的報告而言,提高疫苗的注射與絕育對控制狂犬病有正向的助益,而前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也認為,應加強絕育、施打疫苗、認養,不該輕易撲殺。然而,各地方政府在相關病理、病毒基因檢驗研究結果未明前,下令加強捕捉流浪動物,也未提出針對性捕捉區域、預期效果等,如此作為不僅是變相讓政府對流浪狗「大撲殺」政策更具正當性,也讓民眾在缺乏充分資訊下,生活在「恐懼之邦」中。

從政府給予流浪動物防疫措施的訊息中,僅透露捕捉流浪動物、施打疫苗。然而,被捕捉的流浪動物,在無人認養的情況下,即可依動物保護法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七款「收容動物於公告十二日無人認領後,將被宰殺。」政府刻意不談捕捉後撲殺的後續處置,對於許多不知情的民眾而言,形同欺瞞。

此外,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收容所普遍存在低認領養和所內死亡率高的問題,去(2012)認領養率僅有28%,不僅收容空間不足,環境衛生堪慮,爆發打鬥與犬瘟亦時有所聞。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非都會區尤其嚴重,例如雲林縣即無設立公立收容所。政府下令的加強捕捉防疫政策,恐讓收容所管理情況更為嚴峻,反而更不利民眾認養同伴動物,無疑與政府呼籲的「以領養取代購買」背道而馳。

基於關懷生命的價值,對於狂犬病危害動物與人,我們十分重視疫情發展,更期望在理性、有效控制中,免於狂犬病的恐慌。在其它狂犬病疫區的國家,例如泰國、印度、印尼峇里島等所推行的TNR ( 捕捉、絕育、回置) 同時施打狂犬病疫苗的措施,不僅降低狂犬病疫情的爆發,使人與動物得以和諧相處,在國際上更視為重視動物福利的進步象徵。當政府停止毫無目標設定的捕犬作業,全台的動保志工、愛心媽媽在不擔心政府捕捉、撲殺下,即更有意願參與協助捕捉、施打疫苗的防疫工作,並透過政府補助、獸醫、動保志工與團體擴大TNR措施的實施,降低流浪動物因繁殖而持續染病的風險,成為防疫措施中,公私合作管理流浪動物的夥伴關係。

因此,我們提出:

一、反對政府加強捕捉流浪動物的防疫措施。
二、透過政府補助疫苗,擴大推行由民間動保團體實施TNR ( 捕捉、絕育、回置)及疫苗注 射的防疫工作。
三、呼籲立法委員應積極推動修改動保法,使流浪動物的管理在法律位階上,有更多進步措施的依據。
圖為印度的Chennai 實施TNVR (捕捉、絕育、施打疫苗、回置)後,狂犬病疫情有效被控制。(圖片來源摘自:"Free Roaming Dog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Benefits of Capature, Neuter, and Return Program")

延伸閱讀:WHO狂犬病專家諮詢報告─犬隻控制
抗議濫捕犬隻的防疫政策記者會【會後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