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社區宣導】北市恆安里活動紀錄 對動物友善 也是對人友善

三月的最後一天,在台北市中山區恆安里辦公處,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舉辦了一堂社區課程,主題為:「對動物友善,也是對人友善」。北市聯醫經常舉辦社區課程,內容豐富多元,本會很榮幸獲邀來講授這堂動保課。

為什麼對動物友善,也是對人友善呢?每當有人棄養動物、虐待動物,受苦的不只是動物,也可能造成社會問題、生態環境負擔。而當我們願意更友善的對待世間萬物,包括其他人、動物、環境、大自然等,就有機會產生連鎖效應,一波一波的傳達出去,也可能無形中回應到我們身上。

課程中介紹了《動物保護法》、《野生動物保育法》及相關案例,希望大家能有基本概念,避免違法受罰,也可傳達給家人親友。不要認為這些法規離我們很遠,其實環環相扣,動保案件不只對於動物有直接影響,也反映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甚至是心理健康狀況。

「虐待動物跟諸多暴力事件都有著緊密相關。」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所副教授王伯頎,曾經寫文提醒道:「為人父母及學校師長,從國小到青少年時期若發現孩子對別人的痛苦沒有感受,或是出現以虐待動物來抒解情緒之行徑,應該要正視問題並採取應對方式。」

由此可見,我們的生活跟動物有深刻關聯,也會互相影響,從對待動物的方式可引發許多省思。若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動保種子,再加上生命教育、情感教育,相信可減少遺憾事件,對社會安全也有幫助。

台灣犬貓數量將近300萬,已超過15歲以下人口,「毛小孩」比「人小孩」還要多。然而那些放養、棄養、流浪的狗貓,容易引起社會及環境問題,也可能傷害人類和其他動物。因此,提升飼主責任、教育推廣、立法執法、促成社會共識等,各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

期盼透過這一堂動保課,讓社區民眾得到實用知識,對動物了解更多,也促進一些改變。我們與萬物是息息相關的,不管有沒有養動物,就從生活中可見的動物開始,關心更多動物及整體環境,從中思考和平相處之道。

推薦閱讀

什麼是動物保護法?愛護動物注意不要觸法!

掌握幾個技巧精確通報不當飼養及傷害案件

循環不已的殺戮外來入侵種的移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