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關心動物的教育者來說,要如何將動保觀念傳達給學生?如何拓展或連結各種動物議題?都是需要長久累積、不斷學習的功課。如果每種主題都要自己研發教材,可能負擔過於沉重,如果能有一個資源共享平台,那該有多好?
為此,關懷生命協會於2016年建構「動保扎根教育平台」,整合了多元豐富的教材,包括同伴動物、野生動物、實驗動物、經濟動物、動物展演五大主題,教育對象從幼兒園到高中學生,有志於動保教育的夥伴都可自由運用。
有了平台還要充實內容,本會於2016年舉辦【同理心與責任感】保護野生動物教案競賽,獲得許多迴響及優秀作品。今年的活動則是【同理及關懷】經濟動物及動物展演教案競賽,為了讓參與者更加認識主題內容,先在台北、台南舉辦了「經濟動物及動物展演教案設計工作坊」。
工作坊邀請了教案競賽的其中三位評審老師及學者,介紹經濟動物及動物展演的相關知識,並提供教育架構方向做為參考。希望參與者從中得到啟發,激發教學創意,踴躍投稿作品。未來這些教案除了可與各校師生分享,也有助於培育更多動保教育者,一起為動物付出心力。
課程簡介
以下是四位評審老師的課程簡介:
■《動物倫理與法制概要》-吳宗憲(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教授)
吳宗憲老師先介紹了動物保護法的背景及架構,並與大家討論動保法應保護那些動物?不應該保護那些動物?原因何在?在對飼主的行為規範中,因應不同動物而有不同內容,也包括展演動物及經濟動物,並舉了幾個實際例子說明。
「動保法充滿種種困境。」吳老師表示,法律在執行時常會面臨問題,一來缺少動保警察,二來可易科罰金,實際處罰的情況很少。另外要留意的是,動保法並沒有規範到「無人管領的動物」,例如水溝裡的老鼠被虐待,因為老鼠平時無人管領,檢察官認為虐待老鼠不算違反動保法。
吳老師介紹,人們對待動物的倫理光譜,從低至高為:動物虐待、動物利用、動物保育、動物福利、動物權益。不同的倫理立場之間,存在衝突與辯論,而目前動保法的基本價值觀是動物福利。
林怡君老師介紹了畜牧業的變化,由狩獵、後院養殖到現在的集約化生產,也就是在有限的土地投入較高的生產資源,降低成本並獲得較高的產量,有其優點及缺點。林老師介紹,動物福祉不能單純以人的角度定義,必須了解不同動物的特性及需求,以科學研究找出方法,才能提升動物福祉。例如母雞的需求包括就巢行為、棲息行為,然而大多數業者仍以格子籠養雞,因為成本最低。
林老師認為,隨著我們對於動物了解越來越多,知道動物也有感知、也會感受到痛苦,畜牧業準備要進入下一個世代,研究並改善動物飼養的環境。現在雖然已有一些友善生產的標章,但改革成功需要全民參與,讓消費者告訴生產者,應該採用符合動物福祉的生產方式。
■《連結動保議題與動保教育》-梁明煌(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退休)
梁明煌老師認為動物議題的相關範圍很大,包括中央政府政策、民間團體、動物企業、教育等,在國際之間也會有關聯及影響。目前的動保教育趨勢是將議題擴大,連結到環保、氣候變遷、人類健康、糧食永續等相關層面。
梁老師提供了許多參考資訊及思考方向,也介紹國際動保組織的動保教育策略,例如WAP(World Animal Protection)針對旅行社進行評鑑,項目包括拒絕動物展演行程、參加不會傷害動物的生態旅遊等;一個友善星球(One Kind Planet)則鼓勵民眾採購對動物友善的產品,藉此減少對動物殘酷的產業。
■《教學法分享及動保教育架構說明》-王順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王順美老師認為在設計課程時,應先考量我們為何要教?學生為何要學?除了議題很重要、有意義之外,其實也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有多種教育理論可參考,包括動機理論、情感理論、興趣發展理論等,王老師建議以情境導向、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法,引發學生對動物的思考及關注。
王老師說明,當我們呈現議題的兩難處境後,帶領學生一起思考、判斷、選擇,並提供可行的做法,讓學生在認知、態度、行為上有所改變,達到了解動物需求、對動物有同理心、願意幫助動物等目標。王老師也介紹了這次教案競賽的架構方向,希望所有關心動物的夥伴們,由此設計出優良的動保教案。
回饋與建議
聽完四位講師提供的豐富內容,有幾位夥伴分享了心得,非常謝謝他們。
■張老師:「我在國小任教,有些議題跟生活貼近,但找不到脈絡的方向,希望學生有機會思考,但要拿捏學生的認知能力。今天講師們的分析和脈絡,我覺得可以從中去篩選,引發學生更深度思考的部分。一樣的東西教久了,如果沒有跟生活貼近,會有一種疲憊感。我們很多同事會去找學生可能有興趣的議題,也會定期分享討論,共同發展教案。」
■動保志工Beck:「在經濟動物這個題目上,可讓學生運用數學概念,計算飼養動物的成本,我們為此付出多少環境代價,例如水資源、土地開發、汙染、二氧化碳排放等。再與販售所得的利潤做對比,探討是否值得,並了解各種不同的價值觀。如此一來,學生除了認識畜牧業的情況,還有具體的數字會更深刻。」
■公民記者大暴龍:「對於經濟動物的生產過程,之前我沒有機會瞭解,經過這次工作坊有了清楚的概念,尤其是友善雞蛋的部份,往後購買時會注意相關資訊。在教案的設計徵選中,主要是以高中以下的學生為對象,往後是否也應考量成人教育部份?特別是希望有更多影片教材,我們可在社區大學播放,與學員一起探討問題,做為公民記者課程的一部分,也有可能以這些題目做報導。」
■教師施欣怡:「以往我們對餐桌上的動物性食材視為理所當然,林怡君教授從動物的五大自由,帶領大家重新省視工業化畜牧業的問題;從動物的角度窺見業者為滿足消費者的口腹之欲,正打造出無數個下一秒就是死亡的動物煉獄。如果我們不能捨棄對美食的追求,至少以行動支持友善動物的畜牧業,也將這樣的觀念帶給孩子,讓孩子影響家人,使社會大眾知道挑選食材除了營養、價格,我們還可以多一個友善動物的抉擇。」
結束與開始
工作坊結束後,吳宗憲老師受訪表示,希望提供一些基本的背景知識,包括動物倫理、法律、科技的探討等。「我們想要做更廣泛的介紹,讓老師有一個全面性的思考,知道有哪些議題可以在課堂上發展,教育本來就是多元的,老師們可從中尋找可串連的東西。」
王順美老師認為,這次教案競賽是一個開始,先讓大家看到一些東西,老師們只要找到其中一點,再漸漸抓住核心即可。「平常生活中可能有這些情境,至於深入的批判思考,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虛心學習,盡力就好。」
至於教案競賽的評審標準,王順美老師提醒大家,中心思想要清楚,撰寫要詳盡一點,並引導學生討論及思考,包括兩難的困境、關懷與同理、具體行動,這三大部分是重點。
關懷生命協會教育主任陳立珊表示,在動保教育的領域中,同伴動物和野生動物這兩個主題都有很多單位在做,而動物展演和經濟動物是一般民眾比較不熟悉的主題,關懷生命協會有這個企圖心,帶著大家往更多領域去拓展。
最後她向所有動保教育的夥伴們呼籲:「這次教案競賽的籌備真的是非常盡心盡力,我們的評審都是這個領域非常優秀的老師,我們也用心討論了很多內容,最後設計出了這個架構,希望老師們可以從中設計出適合的教案,一起來推廣動物保護教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