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第二天的第一堂課,公共電視記者林靜梅為大家講述「如何向媒體進行遊說」。林靜梅詼諧地談起身為電視記者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採訪、寫稿、錄音剪輯等壓力,因此無可避免會產出質感不甚理想的報導。她秀出網路瘋傳諷刺記者的電視新聞截圖,又自嘲這個身份有時被當成「髒東西」,讓路人避之唯恐不及,逗得台下哈哈大笑。林靜梅提醒,就是因為電視記者的時間緊迫,所以倡議團體召開記者會,傳達訊息或宣傳理念時,務必考慮到記者的需求:說話簡潔講重點、要有畫面、有故事性等;而來自內心的深沉思考和真實傳達事件的複雜性,才能讓新聞更豐富,更動人。
「如何向國會進行遊說」的課堂,曾任國會助理七年、有二十年遊說經歷,現任威亞策略顧問公司總經理蔡維仁抽絲剝繭,讓學員瞭解國會內部複雜的運作機制,以及推動動保、環保等公益議題法案的諸多現實難題,也口傳心授了許多與立委溝通時要注意的眉角。蔡維仁提醒大家,委員要的和媒體類似,議題須具故事性、有當事人、有案例和國外經驗。而倡議團體最好也能掌握立法院的提案流程,與各委員關切的議題;有能力在短時間內,言簡意賅地讓委員瞭解訴求。Q&A時間,學員提問想瞭解立委進入委員會的分配機制,前立法委員陳曼麗也在現場分享自身經驗,讓學員有更深入的認識。
午餐後的第一堂課是「如何向行政部門進行遊說」,由高雄市議員林于凱講授。他在大學時代就發起和校方爭取延續校園流浪犬管理的行動,包括撰寫清楚合理的聲明、校園連署、與不同系所的老師結為盟友等。議題雖小,卻是他與政府單位遊說的第一次經驗。接著林于凱分享他在擔任議員後處理的幾個案件,如拆除大寮農地違法廢鐵廠、清除旗山農地廢爐渣,和回應身障團體的請求,要求高雄捷運局改善月台間隙等。說明溝通時機、政治效果、媒體合作、和公民參與的重要。林于凱說,要跟行政部門溝通,講話大聲沒有用,要能清楚掌握事件的前因後果、時間脈絡、和相關法規,抓到行政疏失之處,公務系統才會因為擔心遭到彈劾而不得不回應。
最後是「動物保護政策分析與倡議策略圓桌會議」,由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張章得主持,七位學者和動保實務工作者與談,分別是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理事長陳美汀、Taiwan SPCA執行長姜怡如、陳曼麗委員、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劉月梅、台灣動物保護法律研究協會理事長顏紘頤,以及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前理事長陳秉亨,他們從過去經驗分別提出寶貴的策略建言。
何宗勳秘書長延續昨天的課程,強調動保政治的重要。他提醒大家把倡議的議題和願景勾勒清楚,並規劃出清楚的階段性任務。陳美汀老師坦承自己向來是個不喜與人溝通的研究者,也不懂何謂策略,直到2011年站出來為石虎保育發聲後,才發現與人溝通的重要性。陳美汀老師提醒倡議者要去考量受眾的價值觀和生活條件,不能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也強調科學證據和感性訴求應並行,以及長期持續行動的重要性。
陳曼麗委員建議倡議者釐清自己在動保工作中的定位,瞭解自己的專長,才能在團體中獲得成就感、得到快樂。此外,倡議者也必須釐清自己所屬團體的定位和角色,尋找可以連結的夥伴。姜怡如執行長認為,倡議者要非常了解自己所倡議的議題,比政府更了解現況、國際趨勢及案例研究等。她提醒大家,知道自己的倡議對象是誰,建立溝通的管道是重要的,同時也要讓政府知道人民是關心議題的。最好能推展議題形成互利,並非只能從保護動物或特定族群中選一個,而是涉及整體社會的改善。
劉月梅理事長從推動「除草劑管理自治條例」的經驗談到,無論議題大小,只要深入研究,就會發現牽涉的層面很廣,也會逐漸吸引願意加入解決的團體。她勉勵大家,遇到議題就表示這與你有緣,如果願意解決它,社會才會越來越好。顏紘頤律師提到動保議題常常有很大的衝突性,和情緒和財產利益有關,動保律師的功能就是去解決人與人、人與動物和不同動物議題間的衝突。他提醒大家要去理解衝突的成因,放下成見、執念,保持冷靜,才能想出解決的方法。最後,陳秉亨理事長,同時也是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前理事長,過去為了保育白海豚(馬祖魚)而經常和漁民起衝突。透過創意發想,他把白海豚和媽祖宗教信仰結合,讓漁民對白海豚改觀。他幽默地說,「怪力亂神」也會是一種可能的動保策略呢!
最後,張章得理事長請與談人分享各組織未來的工作目標和願景,也讓學員提問交流。由於這次有許多學員本身就在動保團體或組織中服務,因此也特地開設Line群組,即刻落實團體結盟的重要一步,2020年動保青年論壇也在大家熱絡的交流聲中圓滿落幕。
動保不只是動保,更是政治!(上) 「台灣動保青年論壇- 2020動保政策分析及倡議策略營」活動紀實
https://www.lca.org.tw/node/7641
動保不只是動保,更是政治!(下) 「台灣動保青年論壇- 2020動保政策分析及倡議策略營」活動紀實
https://www.lca.org.tw/node/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