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不只是動保,更是政治!(上) 「台灣動保青年論壇 - 2020動保政策分析及倡議策略營」活動紀實

一年一度的動保青年論壇盛事,今年八月底在台灣大學獸醫學院三館舉行。今年度的主題為「動保政策分析及倡議策略」,繼第一年的寫手營、第二年的行銷營後,這是又一條強而有力的動保路線——透過媒體和公部門,讓動物權益倡議的行動進入法律和政策的層面。活動召集人吳宗憲老師為了今年的營隊,一年前就開始規劃課程,從自己本身的公共政策專業規劃了「倡議策略營」,期望從不同面向提升動保人的能力。吳老師特別感謝臺大-永齡「關懷生命、愛護動物」專案提供場地和經費、關懷生命協會的張理事長提供人力和資源,以及一直以來的支持活動不遺餘力的「挺挺動物」和「動物當代思潮」。

活動為期兩天,皆為全天候的培訓課程。第一天是全面性的倡議流程說明、理解如何進行政治分析和政策運動,下午和第二日的課程則是探討倡議過程中較細的環節,包括如何向媒體、國會及行政部門倡議,以及如何把這些方法應用到動保實務工作上。

第一堂課為「動物保護政策分析與倡議的整體策略」,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朱增宏執行長替社會運動下了個定義:「對社會議題加以運作,使其朝預想的方向變動。」朱增宏把自己的視為開路先鋒。只要有一個讓你從「忘不了」到「受不了」的問題意識,就會有努力不完的目標!而動保倡議要求改變的不只有法律和政策,還有產業及其背後隱而不顯的學術態度和氛圍。有學員在Q&A時間提問:像執行長這樣常常與各種不同立場的人打交道,運用不同的理論、方式、和說法與每個對象溝通,要怎麼面對自身立場的選擇和搖擺?朱增宏也坦然回答:「我是基本教義派中的機會主義行動者」,只要對動物有利的選擇我就會去捍衛。

第二堂課「動物保護議題的倡議與行動」由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講授。何宗勳提到他所接觸的動保人都有幾種特質:普遍愛動物,但不喜歡人類,缺乏與人溝通的能力,或是太過感性,因此動保工作常停留在救援行動。他強調動物保護是一個公共的政治議題,經常必須突破同溫層、異業合作,連結從草根到官方的各種人脈和資源,才能從源頭政策和法律面下手解決動物的問題。透過政策改變,才有「制度規範的制訂」和「經費編列」,改變現況,解決根本問題。何宗勳也提到,我們對於關懷動物議題者的印象主要是知識份子、進步媒體、倡議非政府組織和觀念進步的官員,但往往會忘記其實每位公民都是能發揮影響力、推動地方動保工作的角色,因此連結和強化地方公民參與都是必須努力的方向。

下午第一堂「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是由活動召集人、也是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吳宗憲上場。有別於早上宏觀的動保心法傳授和問題意識的錘鍊,吳宗憲教大家一套實用、可即時操作的政治分析。步驟為:一、用批判思考來進行問題假設,對事件和情境做出正確解讀和判斷;二、以利害關係人分析進行政治可行性;三、以劇本模擬進行局勢的假設,對未來的可能情境作出具體描繪,找出會影響對手行為的致命未來事件,並將假設拆解為可驗證的徵侯;四、彙整多元資料以驗證假設;五、由結盟(離間)出發設計倡議的方向,把單面向的議題延伸為雙面向的議題;以及六、以心理影響策略設計倡議的媒介與符號。

第一天的最後一堂課「政策分析的社會倡議應用」中,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李翰林以近年的工作經驗,分享台灣在能源轉型、設置地面型光電裝置所遭受到的挑戰,以及如何在各種利害關係人(如農漁民、地主、光電業者、政府和環保團體等)形成的各種立場間斡旋,求取對生態環境和社區最好的做法。李翰林也分享了在布袋鹽田濕地成功開發光電的案例。雖然該案例探討的是綠能與生態保育的衝突及解方,但與動保政策的推動過程不無共通之處,李翰林提醒,若能累積成功的在地案例,來自公家機關的阻力也會降低。而深入、持續的評估和資訊公開、連結各個相關的議題團體,也能增加眾人的參與度和共識。在學員熱烈地發問和討論中,第一天的活動圓滿結束。

動保不只是動保,更是政治!(上) 「台灣動保青年論壇- 2020動保政策分析及倡議策略營」活動紀實
https://www.lca.org.tw/node/7641

動保不只是動保,更是政治!(下) 「台灣動保青年論壇- 2020動保政策分析及倡議策略營」活動紀實
https://www.lca.org.tw/node/7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