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關懷動物影展台南場─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

  關懷生命協會今年首度舉辦「關懷動物影展」,分別在台北、台南兩地舉辦,11月22日至24日台南場與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共同主辦。透過五部各有特色的電影及講師映後分享,期望帶給參與的觀眾更深入的省思,或許能嘗試慢慢改變自己的消費及飲食習慣,更為同理動物、關懷動物。本活動也感謝財團法人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贊助。

假想動物映照的真實世界《玉子》

  影展首先以《玉子》一片開場,邀請台南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吳宗憲老師映後分享。吳老師說他看了《玉子》第兩次還是很感動,也帶來很多複雜的感受。這部電影用隱喻的方式把生活中會有的情節及人物誇張化呈現,雖然不是真實呈現現況的紀錄片,但這種重新建構的影片同樣能使觀眾多思考這項議題。
  從觀察片中的角色設定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保護動物的角色」,第二種是「被保護的角色」,以及最後一種是「利用動物的角色」。「保護動物的角色」包含主人翁女孩「美子」、動保團體「ALF」,「美子」保護的是「動物個體」,而動保團體「ALF」保護的是「動物整體」,但「ALF」之中又有不同的路線差異,一派是保護動物同時也要尊重不同個體的意見,另一派是以任務為重,為了保護動物可以忽略人的因素,這確實是動保運動實際上會發生的情況。其二「被保護的角色」是超級豬「玉子」,吳老師問:「為什麼「玉子」這個角色是母的呢?如果是公的是否會有一樣的劇情張力呢?」這又是另一方面的議題了。

  第三種「利用動物的角色」也有細分:例如米蘭多公司的執行長「露西·米蘭多」是典型的利用動物營利的角色,透過形象包裝隱蔽產業背後的不堪。「強尼·威爾科克斯博士」可能是個悲劇人物,被公司當作形象符號,他自認為愛護動物,卻淪為追逐名聲歇斯底里的人。從事動物保護工作的人,也需要自我警惕,避免變成像強尼博士一樣打著動物保護名號沽名釣譽。而片中屠宰場員工看似冷漠無情,卻能理解「美子」和「玉子」之間是有情感連結。他們不是說英語,因為當地人不願意做屠宰工作所以只能雇用外籍人士,所以這個體系不只有動物被剝削,不同族群的人也是被剝削的一員。
  最後吳老師表示,有一種公共政策類型的困境是政治經濟結構本身就不利於動物,例如實驗動物和經濟動物系統,社會中有許多人依靠這些產業生存,要如何讓這些體制內的人願意改變對待動物的方式?從電影中看到「玉子」最後是用「金豬」買回來的,既是諷刺也務實,所以要改變經濟動物產業,透過教育和呼籲的功效可能不大,最有用的方式還是從經濟系統著手,例如提供貸款協助廠商轉型等。

我嘴裡的肉曾過著什麼生活?《和平王國:真我歸途》和《肉的終點》

  活動第二天連續放映《和平王國:真我歸途》和《肉的終點》,從兩個面向談論經濟動物。為什麼稱他們為經濟動物呢?因為對於肉類或皮革的需求。農場動物難道不能成為我們的同伴嗎?那麼人類對於肉類的需求又有什麼可以填補?兩部影片分別就此做了許多論述。

  看完兩部帶來強烈觀念衝擊的電影之後,釋傳法法師帶領大家做冥想,以及沉浸式體驗。透過角色扮演,讓心裡的動物跟人類說說話,從動物之眼觀其苦難及喜樂。「如果你是動物,你想對人類說什麼話?」被飼養的家貓、海裡的魚、被圈養在海生館的鯨豚、被人類飼養的狗、街上的流浪狗、馬戲團的老虎、寄居蟹、兔子、剛出生的小牛、雞、人類等等,「對不起,謝謝你,我愛你。」迴盪於空間之中,獻給每一個地球上的生靈。

當鯨豚活在人類打造的「海洋世界」《黑鯨》

  第四部電影《黑鯨》邀請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護協會培訓講師林勝吉映後分享。林勝吉講師有大型海生館13年的工作經驗,現在則專門四處為海洋動物保育演講。要如何體會大型海洋生物被圈養的感覺呢?林勝吉講師說,感覺就像要你一輩子住在公共廁所一樣,這樣怎麼可能會快樂呢?看完《黑鯨》後可以思考圈養野生動物的道德議題,圈養環境的空間、水質、飲食醫療、甚至心理情感,海生館真的能夠確保動物福祉嗎?而動物表演儘管提供被圈養的動物運動機會,卻也使人們對“自然環境”下的鯨豚有了錯誤印象,完全沒有教育意義。林勝吉講師也提到,未來水生館若不再飼養鯨豚,或許可以透過虛擬模擬技術去替代,甚至研發「機器鯨豚」等。而真正的鯨豚就讓牠們生活在遼闊的大海吧!

翻轉觀點,從雪怪看人類《小腳怪》

  看完《玉子》、《和平王國:真我歸途》、《肉的終點》和《黑鯨》這四部電影,最後不妨用輕鬆卻不失深度寓意的《小腳怪》來結尾。在電影結束後也邀請到專業影評人陳平浩來解析他所看到的《小腳怪》。一部動畫,小朋友看完後可能有的理解,和大人們的觀點非常不同。《小腳怪》給了美好的結局,但陳平浩老師分享給我們的觀點揭開許多矛盾之處。「小腳怪」是相對於「大腳怪(大腳哈利)」的概念,《小腳怪》這部片就是以「大腳怪」的視角來看「小腳怪(人類)」,讓觀眾體會人類被視為動物的情境。但是動畫中「大腳怪」的社會型態被設定得與人類相當類似,就像許多以動物為主角的動畫也將動物過度擬人化。陳平浩講師說:「這就像你在製作這個動物角色的時候,就先把動物殺死一次了。」我們從事動保工作,運用具有影響力的影像工具傳播時,應該呈現什麼樣的動物形象,也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一個面向。

  一連三天共五場電影,關懷動物影展台南場正式結束。看完這些電影加上映後座談所引發的省思,或許會讓人有些直面現實的沉重感,原來習以為常的飲食及生活模式,是建構在對動物的壓迫上。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應該改變現況,開始思考如何展開行動,期望經過這次的影展,讓動物權的理念能夠更加深於大家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