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生命協會「2018年第二季動保大眾講座- 共享都市‧共同生活」第一場「都市生態發展與展望」在7月4日(三)舉行,邀請到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邱祈榮副教授。
台灣因地狹人稠的特性,了解人與自然、人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更顯重要。然都市生態與都會環境研究在台灣的發展卻踟躕不前,邱教授從都市生態的理論發展,和聽眾介紹國內外案例,以及在台灣可能面臨的挑戰。
早已沒有了理想上自然的環境
未來的人口將高度聚集在都市中,期望借此將鄉野還給自然,減少環境的破壞。而維繫這種高密度都市的永續發展,創造更多藍帶、綠帶,來因應氣溫與海平面的上升、降雨不均、以及極端氣候,便成為當務之急。聯合國的「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第11條即是建構永續而韌性的都市。
但人類活動所造成的影響並不局限於都市,邱教授舉前年研究團隊在埔里的森林底層露天栽種段木香菇的案例,竟然發現香菇上驗出重金屬的成分,在分析當地環境之後,認為極有可能是從空氣中沉降下來的空污微粒所造成,有待進一步釐清來源。「台灣,是至是整個地球都受到人類的影響,早已沒有了理想上自然的環境。」
都市生態學的躍進,由Ecology in, of, 至for cities
回到都市生態的基本概念,Ecology in cities是使用傳統野外生態學方法,在都市地區進行研究,了解都市化如何影響生態環境的學科。像有些鳥類,甚至是流浪狗貓,他們在都市這個生態中的樣態是什麼?(想知道都市中的流浪貓平常在幹嘛?可以來參加7月18日動保大眾講座- 都市躲貓貓- 浪貓監測與生命關懷)邱教授舉新店與安坑的例子,這些鳥在都市化程度不同的地區,他們所表現的行為,他們的食物來源會有差異。有些鳥會逐漸適應都市環境遷徙進來,另一些則會離開。
為了擴大都市生態系概念,並表明都市本身即為一個生態系統,在Ecology of cities的觀點下,強調社會和生態之間的交互作用。邱教授舉巴爾的摩的例子,他們發現當一個社區綠化越好,犯罪率就會越低。至於Ecology for cities則是將生態系研究視為一個綜合概念,用以指導都市規劃並監測其成效。像是了解台北、台中、高雄這些大都市中的人口流動圖像,將有助於大眾運輸系統的興建。
生態系服務
對於都市生態來說,已經不只是簡單的去研究或保育什麼物種,我們重視的是這個生態系所能帶來的價值。簡單來說分成4大類:供給服務,可能是居民食物來源;調解服務,像樹木植栽如何降低熱島效應;文化服務,例如我們週末可能會想去公園走走散散心;最後一個也是最基礎的才是支持服務,包括土壤物質的循環及提供多樣物種的棲地。
當我們試圖計算生態系的價值,又可細分為「資產」與「服務」兩類:資產是指在某一時間的物質材料或資訊的儲存數量;服務則是由自然資產中能夠提供居民福祉的物質、能量及資訊的流動所組成。
邱教授說到,有時候他會戲稱森林系是「捧著金飯碗去要飯!」大眾看到的青山綠水,當他的服務被發掘出來,可能就會變成金山銀山。里山倡議,便是兼具開發與保育議題的思維。以貢寮水梯田為例,他們在生產農作與發展生態旅遊時,應該如何計算生態系服務的價值?才能夠脫離官方補助,達到自主的目標。又或者計算地區的空氣品質價值?說服政府在都市中多種植行道樹。
筆者在聽講中曾一度產生「將一切自然資源價值化」的功利憂慮。然都市生態學身為一門重視應用的學科,我們可以理解成,這是他試圖回應或說服這個資本社會的一種方式。
最後邱教授也不忘推廣公民科學,向聽眾介紹「iTree」這個軟體,他可以透過公民對於行道樹的盤點,計算出都市植栽對於因應氣候變遷所產生的生態服務價值。以及「iNaturalist」,一個探索與分享生物觀察的網站,可記錄觀察時間、地點甚至能夠協助鑑定物種。
2018年第二季動保大眾講座 - 共享都市‧共同生活
●講座報名連結:https://www.lca.org.tw/node/6747
●活動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一段29號8樓(近捷運忠孝敦化站)
都市躲貓貓- 浪貓監測與生命關懷
山夢嫻 國立清華大學環境教育機構講師
7月18日(三)19:15-21:00
都市中有貓、有人、以及其它生物。山老師長期從事流浪貓監測研究,將分享所獲得的都市生態紀錄。並反思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及如何體現對於生命的關懷與尊重。
台灣黑熊PK大貓熊- 明星物種的建構及悖論
龍緣之 北京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博士
8月1日(三)19:15-21:00
大貓熊作爲全球認知度極高的瀕危物種之一,在科學、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意涵。龍博士將分享大貓熊被打造為保育界超級明星之始末。明星物種、生態保育,和動物倫理又有什麼關係呢?
台灣賞鯨和離岸風機開發對鯨豚的利與弊?
周蓮香 台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
9月5日(三)19:15-21:00
台灣海島的特性,海洋資源的保育與永續便成為重要課題。周教授將從鯨豚的特性與現況出發,和大眾介紹台灣鯨豚觀光和離岸建設可能對鯨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