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8動保大眾講座】當穿穿遇上部落 台東鸞山村守護「穿山甲」盼推動在地永續保育

關懷生命協會2018年第一季動保大眾講座-你我生活中的動保新知,第二場「當穿穿遇上部落」於4月25日登場,邀請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博士孫敬閔,分享在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長期野外調查穿山甲生態的成果,並說明穿山甲面臨的困境以及未來執行在地保育的可行性,讓現場的民眾獲益匪淺,大獲好評。

  

過去10年間,高達100萬隻穿穿被吃下肚

全世界共有八種穿山甲,四種在亞洲,四種在非洲。亞洲地區的穿山甲有: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馬來穿山甲(Manis javanica)、印度穿山甲(Manis crassicaudata)及菲律賓穿山甲(Manis culionensis);非洲地區的穿山甲有:樹穿山甲(Phataginus tricuspis)、長尾穿山甲(Phataginus tetradactyla )、大穿山甲(Smutsia gigantea )及南非穿山甲(Smutsia temminckii )。而分布於台灣的穿山甲則為台灣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又稱「台灣鯪鯉」(ㄌㄧㄥˊㄌ一ˇ),為中華穿山甲的一個亞種,也是台灣的一個特有亞種。

穿山甲是全球飽受走私貿易威脅最嚴重的哺乳類動物之一,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已將中華穿山甲與馬來穿山甲列為極度瀕危(CR)等級。2016年第17屆CITES(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大會更將全球八種穿山甲全列入附錄一名單,禁止任何形式的國際貿易。

由於傳統華人迷信穿山甲的鱗片具有食補療效,藥效至今未得到證明,每年約有十萬隻穿山甲走私至中國與越南。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統計,從2006年至2016年,期間有100萬隻穿山甲被人類非法捕捉並吃下肚。2011年,美國NGO組織Annamiticus為呼籲大家重視穿山甲保育,將每年2月第三個星期六訂為「世界穿山甲日」,今年是2月17日,至今已是第七屆。

而在台灣,受到皮革加工產業的影響,使穿山甲大量被獵殺,1950至1970年每年估計約有6萬張穿山甲獸皮出口。直到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後,台灣的穿山甲的盜獵危機才漸趨舒緩,目前穿山甲列名《野生動物保育法》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穿山甲主要棲息在淺山地帶,以白蟻及螞蟻為食。牠們沒有牙齒,但是擁有超過40公分、直徑僅有0.5公分的舌頭,舌頭幾乎跟身體一樣長。穿山甲身上長滿瓦狀角質鱗片,受敵人威脅時,會捲曲成一個球形。穿山甲不易於人工飼養環境中存活。至今偶傳牠們遭捕獸鋏夾傷或路殺的消息。

穿山甲遭盜獵後的悲慘命運:被強灌麵粉糊、活體拔鱗片

事實上,目前國際上對於穿山甲的研究調查仍十分匱乏,但是長期在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進行穿山甲野外調查的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博士孫敬閔,是台灣少數深入研究野外穿山甲的學者,擁有8年的穿山甲野放追蹤經驗。

孫敬閔說明,由於穿山甲屬於夜行性動物、獨居且行蹤隱密不易觀察,白天居住在洞穴內,加上牠們的體型為流線型,無線電發報器項圈無法套固於頸部,只能固定於穿山甲尾巴附近的鱗片上,但是往往也不牢靠,因此,穿山甲的野放追蹤研究是相當困難的。

不過,經過多年的生態調查經驗累積,孫敬閔研發出獨步全球的穿山甲無線電發報器裝設技術,吸引許多國外動保組織前來學習。先前,他也曾前往越南、中國湖南長沙等地進行穿山甲救援,「盜獵無所不在」。

 

孫敬閔指出,盜獵者走私穿山甲屠體的手段相當殘忍,「他們拔除穿山甲鱗片的方式跟燙雞毛一樣,活體直接丟進熱水,燙過之後,鱗片容易被拔掉,被拔除鱗片的穿山甲就是白色的」,穿山甲的鱗片經過曬乾後就去販售。

穿山甲被走私集團捕捉後,究竟會遭到哪些不人道對待?孫敬閔說,「他們販賣穿山甲時,是論斤論兩訂價的,他們會把麵粉糊灌到穿山甲的體內,幫穿山甲增重,但是穿山甲無法消化這種東西」;在走私過程中,走私集團會反覆灌食穿山甲,灌食會造成穿山甲緊迫,甚至拒食,因此,被查緝到的活體穿山甲的死亡率都相當高。

此外,孫敬閔也提到,在過去數年來,亞洲地區的穿山甲族群面臨區域型滅絕的生存危機,近年非洲國家走私穿山甲問題也漸趨猖獗。他說,非洲人視穿山甲為山珍野味,但是他們只會食用穿山甲的肉,鱗片對他們來說沒有價值,於是,這就吸引走私集團收購穿山甲的鱗片賣到亞洲市場,「不斷有非洲國家的貨櫃載著大量的穿山甲鱗片來到亞洲國家」。他強調,其實穿山甲的鱗片跟人類的指甲成分很類似,同為角質,呼籲大家勿聽信偏方和崇尚使用皮革製品,一同為穿山甲的生存盡一份心力。

「台灣是全球少數有穿山甲族群穩定成長的國家」

孫敬閔表示,台灣是全世界少數有穿山甲族群穩定成長的國家,全台目前保守估計約有1.5至2萬隻穿山甲,而在海岸山脈南段,每平方公里約有12.8隻穿山甲,這是目前全世界穿山甲分布密度最高的一筆記錄。

由於臨近山區的天候與地理條件十分適合穿山甲棲息,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村成為全台穿山甲分布密度最高的地方,日本NHK電視台更曾跨海採訪。2008年,在台東林區管理處支持下,鸞山村村民組成全台第一支穿山甲巡守隊,展開穿山甲保育行動,村民除了每天巡邏查看是否有盜獵者,另外只要發現村子裡有迷路的穿山甲,也會送到派出所保護。

除了獲得公部門的支持外,還有林務局關山工作站與鸞山派出所加強林地巡護、保育宣導,加上屏東科技大學的研究,經過多年野外監測,累積豐碩的研究成果,也讓鸞山村成為台灣穿山甲的代名詞。孫敬閔說明,在當地執行野外調查的8年期間,以無線電追蹤47隻穿山甲,共確認14件傷亡案例,其中有2件死亡原因不明、5件受困洞穴或樹洞、7件遭盜獵案例。

改建穿山甲生態館,推動在地永續保育

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穿山甲生態,鸞山派出所退休所長袁宗城,同時也是台灣穿山甲保育協會的理事長,與屏東科技大學合作推動穿山甲保育工作,將廢棄多年的榕山派出所舊址,改建成穿山甲生態館。孫敬閔說,生態館除了具備穿山甲研究與遊客導覽教育外,也兼具東部地區野生動物急救站的功能,還規劃在地農特產販售處,推廣部落特色。

不過,4年前,鸞山村穿山甲生態館舉行揭牌啟用時,引起部落村民到場抗議,風波引發媒體關注報導,至今穿山甲生態館仍未開館。

孫敬閔坦言,在穿山甲生態館的籌備過程中,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參與社區不足、保育的實質成效難以即時回饋、共識難以整合及台灣穿山甲保育協會並非在地NGO組織是導致風波的幾個主要原因。他說,「當地布農族族人仍維持以家族為單位的傳統溝通機制,一個部落有多個家族,當你要在部落的土地上進行一件事情時,必須尋求每個家族的意見領袖的同意,才是對部落的尊重」,未來將持續與部落村民進行溝通協調,希望鸞山村穿山甲生態館能早日正式開館。


最後,孫敬閔透露,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現為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去年向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申請企劃案,規劃將台東縣鹿野鄉公所改建為穿山甲生態館暨國際研究人才培訓中心,未來此穿山甲生態館將兼具科普教育與在地觀光地標、野生動物急救站、穿山甲長期監測研究站、穿山甲國際研究人才培訓基地與社區保育及環境教育推廣平台等五大功能,期盼將穿山甲在地保育結合生態觀光導覽,落實穿山甲保育永續發展之目標。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設藝之間有限公司、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

 

 
 

相關連結:

●一起保護穿穿吧 https://goo.gl/8xQK3X

●【動保大眾講座】貢寮水梯田的生物多樣性 大家一起來認識「田埂上的食蟹獴」!https://goo.gl/gLGTyE

●動保大眾講座報名及活動詳情:https://goo.gl/QWJ9ds

2018年第一季動保大眾講座-你我生活中的動保新知:

藥物濫用與農場動物福祉 李淵百(中興大學動物科學教授)

5月9日(三) 晚上19:00-21:00

農場動物在目前大部分民眾的飲食中仍佔了重要的一環,然而這樣的飲食到底吃進了什麼,相關的生產過程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農場動物的福祉如何影響最後的產物,相信是大眾都想了解的問題。請農場動物專業講者來告訴聽眾農場動物的現況,以及在抗生素等藥物濫用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讓聽眾反思我們的飲食是否可以往更好的方向調整。

愛美更愛動物!挑選無動物實驗化妝品 汪盈利

(關懷生命協會專案研究員,著有《動保足履關懷20年》)

5月23日(三) 晚上19:00-21:00

我國的化妝品已經沒有動物實驗,但其他來源的呢?請講者講述過去如何以及為何推動停止化妝品動物實驗,並進一步告訴聽眾現在怎麼挑選安全且沒有動物實驗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