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經常在媒體上,接收到所謂野生動物造成農損的訊息,但野生動物與農業之間只能是衝突的關係嗎?其實野生動物與農業也能共生,甚至是合作關係!關懷生命協會2018年第一季動保大眾講座-你我生活中的動保新知,首場講座於11日登場,講座主題為「田埂上的食蟹獴」,邀請狸和禾小穀倉的創辦人林紋翠,分享新北市貢寮區水梯田的保育成果,以及農田與野生動物共存的農業類型,讓現場的民眾獲益良多,活動大獲好評。
「你們猜食蟹獴進食時,是像哈姆太郎一樣,一口氣吃很多顆田螺,把嘴巴塞滿嗎?」狸和禾小穀倉創辦人林紋翠用這句話來為本次講座開場,她說,食蟹獴進食時其實並不像哈姆太郎那樣,而是一次只吃一顆田螺;而一般的野生動物如果聞到有人的味道,當下就會跑離現場,食蟹獴是少數會與人類四目相交的野生動物。
食蟹獴體長約36~47公分,尾長約16~28公分,因喜食螃蟹而得名,除螃蟹外亦會捕食魚類、鳥類、鼠類及蛙類等。其體型修長具流線型且略為膨大,四肢細短為暗褐色,各具5趾,趾間略有呈現新月形的蹼。全身體毛毛質膨鬆而堅硬,大致呈土灰色且末端稍白,嘴角至臉頰有一道明顯的白色鬃毛。又因外形像披著一件簑衣,故俗稱「棕簑貓」。
食蟹獴可以說是評估溪流環境的指標物種之一,主要分布於低海拔至中海拔山區森林之溪流附近,有著食蟹獴棲息與活動的溪流區域,代表該區環境污染程度低、開發建設較少。但是由於人為開發、污染或獵捕等因素,造成其生活環境的破壞,棲地減少,目前已列為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而說到新北市貢寮區,你會想到什麼?海洋音樂祭?還是核四電廠?其實當地的水梯田有著豐富的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超乎你的想像!林紋翠表示,貢寮區有北台灣第4大的雙溪河貫穿,在內寮溪、遠望坑溪、石壁坑溪的山谷間,過去散落著不少梯田,但是近年正逐步棄耕中。直到2011年,林務局推動重要農業濕地保育「貢寮水梯田生態保育計畫」,找上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推動無農藥的友善農耕方式,這才讓當地生態環境重現如今生機勃勃的樣貌。
林紋翠分享一位當地農民說的話,「以前滿山攏是田的時候,田會咁水,溪水罕有暴漲也不會乾枯。」居民都這麼記憶著當年的生活樣貌,屋前這條馬路,過去也是一階田;從這望下去的水田,綿延成龐大的小水庫群,調節了雨旱期的逕流量,也增加了最後匯集到河溪的水量,提供福隆到東基隆的居民,一年有更平均的可用淨水。
貢寮區的水梯田,在稻穀收割後,依舊保存水源,形成重要的溼地生態環境;這裡也是許多淺水域的原生水生植物僅存的庇護方舟之一,多種稀有的蜻蜓在此再次被發現;林紋翠說,2009年在貢寮發現在台灣已經消失20多年的罕見「黃腹細蟌」,也是唯一連續7年穩定紀錄的族群。
事實上,在過去,黃腹細蟌曾廣泛分布在大台北境內,但是,因為現代化的耕種方式或農田廢耕旱化,使得原有的棲息地逐漸惡化或消失,如今已成為難得一見的稀有物種。林紋翠說,和禾生產田區不追求高產量而曬田,更不用農藥與除草劑,終年保水的田區,提供了穩定的棲地,讓黃腹細蟌與其他生物能在此生生不息。
除了食蟹獴與黃腹細蟌之外,貢寮水梯田周邊的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有許多生物在此棲息著,例如:黃鱔、泥鰍、鉛色水蛇、中華水螳螂、紅娘華、橙斑大龍蝨、負子蟲……等等;此外,還有11種在2018出版的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列名受脅等級的共生植物,例如:瀕危植物挖耳草、易危植物毛澤番椒、小莕菜與絲葉狸藻。
林紋翠提到,貢寮水梯田的保育成果之所以如此豐碩,有兩大關鍵,第一是水梯田沒有福壽螺,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邀請合作的農民,不要與有福壽螺的田區共用機械,阻絕土壤交換機會,避免外來入侵物種汙染農田。第二是水梯田終年蓄水,為水生生物提供一個穩定的棲地。
最後,林紋翠表示,近來「里山倡議」成為一個熱門的關鍵字,不過,後來她反而不刻意把貢寮水梯田的經驗用這4個字來詮釋,「大家在看里山倡議時,常常以為那只是一個樣子,就是美美的水梯田」,但是,其實「里山倡議」所指的並不單指一個地方的景觀模樣,重點在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造就當地的生物多樣性,「景觀的背後才是重點」。
「這些老一輩的農民可能都沒有讀書、都不識字,但其實他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沒有人做到的事情,他們至少幫台灣保留了一個物種。」林紋翠認為,貢寮水梯田的農民幫台灣做了一件不可替代的事,那是最有價值的。如何才能永續?她說,有些農民從計畫開始的70多歲到現在80多歲,仍延續過著務農生活,「我想只要有心就能永續吧!」她也期待民眾能夠支持注重生態保育農法的產品。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關懷生命協會致力於動物保護教育多年。期望透過生活化、新鮮有趣的知性課程,帶給民眾關懷生命的理念與動物保護的知識,期望民眾不只培養尊重其他生命的同理心,更能藉課程引導而開始進行關懷生命的培力行動。
贊助單位:財團法人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設藝之間有限公司、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
相關連結:
●狸和禾小穀倉臉書粉專
●【動保大眾講座】當穿穿遇上部落 台東鸞山村守護「穿山甲」盼推動在地永續保育
https://www.lca.org.tw/node/6727
如果你錯過了第一場大眾講座,沒關係!我們後續還有更多精彩講座活動!
●報名及活動細節傳送門:https://www.lca.org.tw/node/6703
2018年第一季動保大眾講座-你我生活中的動保新知:
當穿穿遇上部落 孫敬閔(屏東科技大學生物資源研究所博士)
4月25日(三) 晚上19:00-21:00
就原住民族群依循傳統文化狩獵上,大眾難免有對物種存續及生態平衡上的顧慮與憂心。請講者利用實際追蹤的研究案例來看目前的開放狀況、可能的缺失以及可以改進的方向,並讓聽眾思考在生態保育與文化存續間的平衡點在哪裡。
藥物濫用與農場動物福祉 李淵百(中興大學動物科學教授)
5月9日(三) 晚上19:00-21:00
農場動物在目前大部分民眾的飲食中仍佔了重要的一環,然而這樣的飲食到底吃進了什麼,相關的生產過程對環境造成什麼影響,農場動物的福祉如何影響最後的產物,相信是大眾都想了解的問題。請農場動物專業講者來告訴聽眾農場動物的現況,以及在抗生素等藥物濫用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讓聽眾反思我們的飲食是否可以往更好的方向調整。
愛美更愛動物!挑選無動物實驗化妝品 汪盈利
(關懷生命協會專案研究員,著有《動保足履關懷20年》)
5月23日(三) 晚上19:00-21:00
我國的化妝品已經沒有動物實驗,但其他來源的呢?請講者講述過去如何以及為何推動停止化妝品動物實驗,並進一步告訴聽眾現在怎麼挑選安全且沒有動物實驗的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