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共創永續 關懷生命】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展延研習 中南區─嘉義場

目前常見許多民眾崇尚有機農耕,親近土壤、擁抱自然,在蔬香滿園、繽紛多姿的農園中樂活耕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意境令人嚮往,田園之樂、樂無窮,然而對於住在都巿裡的人來說,是無法體會的意境。

在95年間,嘉義市社區大學為圓眾人之夢,克服諸多困難,爭取在嘉義市民生南路志航國小附設幼稚園內一隅,起初開闢了約300坪的有機菜園,成立「自然農法蔬果班」,讓嘉義地區的都巿鄉吧佬,也能親近土壤擁抱自然,希望能種出安全衛生、無農藥殘留的有機蔬果,將「園藝家庭」的風潮推廣至全嘉義市區。本次嘉義場研習即邀請嘉義市社區大學自然農法班胡安慶老師,向老師們介紹自然農法並替大家對於有機農業的疑問解惑。

「綠色生產」是指以節能、降耗、減污為目標,以管理和技術為手段,實施各業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使污染物的產生量最少化的一種綜合措施,含蓋生態農業、精準農業、有機農業、設施農業、不耕犁農業相關生物技術、基因轉殖、農產生產、食品生產、加工、生產履歷與農產品等。基因食品的風險及趨勢與氾濫,基因食品之危害。並再介紹有機耕種理念、目的。提倡「在地食物系統」吹起一股風潮,是一種「減碳、食物里程數」概念,協助社區建立在地食物系統,如同傳統農業,種植無農藥、化學肥料與非基因改造農產品,生產一些新鮮蔬果的「小而美」農戶,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興起。並帶入有機農業疑問解惑、有機認證及法規之,並介紹「產銷履歷制度」,即建構從「農場」到「餐桌」之農產品所有產銷資訊資訊公開、透明及可追溯的一貫化安心保證制度,藉此可追溯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到銷售各階段之產銷資訊,與農產品產銷履歷紀錄制度等。

有機農業生產的基本精神在於強調環境的保護及生態之平衡,栽培農作物的過程中,不使用或盡量少用人工合成的任何物質,譬如化學肥料、農藥、除草劑、生長素、荷爾蒙及抗生素等,轉而使用天然物質來代替慣用的上述種種人工合成品,並注重水土保持及動植物的自然生長。

展望二十一世紀,人類對農業發展的理念,已由農產品的增產及經營的收益,逐漸轉向強調人類生活的關注與自然生態的關懷,在這種理念認知下,已使消費者更加注重食物安全與健康,也因此促使農業的永續性生產與有機農業的發展,受到大家重視。

食二糧楊環靜老師介紹友雞生活計畫「快樂製造雞公式──老人+工作+幸福=母雞快樂產蛋」。這個公式是想從消費端開始,從購買行為來改善人們對母雞的飼養方式及環境的關心。

回想創立食二糧後,一位友人問「為何好好人不做,去做雞?總有一天,雞會飛走的」,而回答「我就是想好好做人才去做雞」,但也不禁讓她思考「是阿!以前的雞會飛,但是因為我們的消費方式,影響了雞的飼養方式,使的現在的雞不能飛了!」。在臺灣,平均每日需要供應18000000顆雞蛋,為求更便宜、更能利用空間的方式,臺灣的蛋雞99%都以集約籠飼方式,讓2到4隻蛋雞擠在如A4紙張大小的格子籠裡。雞隻自然的除蚤方式包含仰賴曝曬、爪子、沙浴與喙,但是,籠飼的蛋雞,只能以藥物控制疾病與雞蚤,如此,容易引起疾病,消費者買到的蛋也是由不建康、不快樂的雞所產下,也是環靜不斷提到的「不應該是一昧的要求生產端,消費者的選擇是最重要的」。

目前社會有高齡化的問題,環靜從自己退休的爸爸養雞蹓雞的經驗,發現老年人因飼養母雞的改變,讓長輩有事做就沒時間生病、又能自給自足的「有伴又有蛋」。於是透過建構教育農場,以家庭式飼養,少量的雞和雞蛋需求來跟生產型的農產做比較,歡迎老人一起來的原因是長輩們早期跟雞有許多互動經驗,與雞相處過,也可以將這個與動物相互相依感覺傳遞給家人,帶動大家對於這個議題的討論,或許他們不知道動物福利,但,他們願意支持快樂雞的生產計劃。也透過指導老人手作藝術創作品,以代工模式引導中老人年透過植物染、植物拓印、以及蛋殼所製作而成的園藝品與家居手作品。

這個議題所帶出來的討論是一起找回母雞與我們的生活連結,一同打造安心生活。現代的人也越來越注重健康議題,食品安全事件與嚴重的極端氣候,讓生活於台灣的人們產生不安,開始重視吃,尊重生命與大地的健康。希望透過這樣的課程,讓大家重新思考。

 

延伸閱讀:

食二糧教育基地參訪 https://www.lca.org.tw/node/6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