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活動報導》高雄市動物保護教育紮根-種子教師暑期研習營 參訪燕巢收容所

具親和力的簡淑娟老師,從兒子與寄居蟹的故事起頭,強調身心靈腦的平衡,並示範如何應用行動力九宮格,為整個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追蹤目標,最後介紹影響圈與關注圈,啟發在場教師思考自身能對台灣動物保護做甚麼,接著解釋如何將自己的影響圈擴大,整個活動穿插摺紙、賓果活動,令全場歡笑不斷。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裴家騏曾說:「違反生命教育的任何原則就不是『環境教育』。動物展示可能是好的科學教育,但絕非環境教育,兩者不該混為一談。」簡老師以此做結,但不以此課程為終點,期望動物保護教育在各地發芽。


黃馨漪老師分享實務之外,更提出建議讓夥伴教師有方法可循,其做法為以康軒版五上國語課本第十課〈海豚〉進行課程延伸,課堂中首先邀請學童繪製自己對海豚的基本認識的心智圖,進而介紹瀕臨絕種的台灣白海豚,近期受到離岸風機的危害,再以兩支報導海洋公園的影片,激發正反思考,最後記錄下心情,並請學童選擇站在人類或海豚的立場、細述理由。這堂課程的意外成果為全年級共同決定利用園遊會所得,捐助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此外,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的「減塑行動」也是黃老師將環境保護帶入班級的方式之一,講到如何在繁忙課務中提倡動物保護,黃老師建議夥伴教師:

1.      教師可以運用課本的既有教材做延伸

2.      結合學校的活動進行生活的實踐

3.      尋求其它資源的幫助,如網路資源、民間團體…

4.      同事們的共同參與、互相支持

即將參訪收容所之前,蘇昱華,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研究生,向教師們介紹曾利用自身學識,和美術、教師人才異業結盟產出的教材,以五個小知識帶入石虎保育,強調知識、同理心、責任感,提出淺山動物容易遭受的五大困境,包含農藥、盜捕…等等。藉由觀賞影片《大地的孩子》及角色扮演遊戲,使參與者對石虎產生認同感,並了解石虎身為台灣僅存的瀕臨絕種原生貓科野生動物保育類,在現今野外生存是相當困難的。昱華以「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勉勵自己在課餘對台灣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顯現其強烈的責任心及執行力。

燕巢動物保護關愛園區的教育推廣與寵物休閒中心擬委外經營(Operate-Transfer, OT),但至今仍空蕩、無人聞問。所內犬舍具室內、外空間,供狗兒自由進出,大部份見人會害怕畏縮、遠離或吠叫。部分狗隻可見結紮標記項圈,訪談所內人員得知,一欄狗舍中型犬約容納6~8隻,並且不時轉送親人、外型較討喜的犬隻予壽山收容所,提高送養成效。此次研習參訪集知識、實務之大成,相信參與教師對高雄當地動物保護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