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汪汪好運到】校園犬與從少年犯談生命教育的重要

校園犬計劃是什麼?有的學校有養狗、有的學校沒有養狗,但可能大家都有遇過校園內出現狗狗,不知如何管理的問題;而近幾年常常看到虐待動物的新聞,在大人小孩身上都有發生,生命教育為何要如何著力?這次節目邀請關懷生命協會常務理事湯宜之、集美國小李心儀老師,和我們談談「校園犬」及「生命教育的重要」。


校園犬

2016年,關懷生命協會做了一個調查,在全台灣3872所學校中,有262所有飼養校犬貓,在有飼養校犬貓的學校中,高中國中占了13.7%,國小占了3.5%,大家對於飼養校犬最大的疑慮,就是擔心發生校園狗咬人的事;飼養校犬最多的縣市為台東、新北、基隆,但六都之中,飼養率最低的卻是資源最多的台北市,這可能是因為台北市在都會區,根本看不見流浪狗,但可以發現台北市的動保意識很強烈,開平餐飲就打算成立動保社團,來找我們協會幫忙。

校犬制度與TNVR制度,校犬和TNVR不太一樣,但其實都是希望以人道立場,來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隨著每隻狗的個性、習性不同,同樣是養狗,每個校園準備的事就不同。狗跟孩子一樣,都需要教,需要教會他不能追車、翻垃圾,但又要跟牠搏感情,才能充分約束它。校犬很需要跟人建立關係,才能做好管理。

校犬就像家犬的延伸,適合親近人、友善人的狗,為他打晶片做犬籍登記,有犬舍,當校犬出現問題行為(例如翻垃圾)可以透過訓練改善、校犬需要有專門人員負責照顧,有些學校會組織志工隊照顧校犬、這過程也會教導學生接觸動物愛護生命;TNVR(捕捉、絕育、施打狂犬病疫苗、放回原社區或校園),牠們可以顧地盤,避免陌生犬隻來來去去,主要會發生在校園四周有流浪犬的地方,流浪狗成群,不親近人,但也不會靠近咬人造成公共安全問題。TNVR的意義是鼓勵大家共同關心與理解流浪犬。

明志國中就是個好例子:明志國中幫助校園及社區流浪貓醫療、絕育與送養,因而獲得許多讚揚與報導。為什麼學校開始養貓呢?有一天,學生從水溝撈出一隻仔貓,帶到輔導室,問老師:「我該怎麼辦?」輔導主任帶著孩子照顧小貓並協助送養。這不是因為老師特別喜歡養貓,而在於她臨事的起心動念與行為判準。老師選擇支持學生發揮同理心,主動關心需要幫助的小動物。

生命教育

李心儀老師以小五生虐待自家貴賓狗的新聞談起,小女生自拍虐帶影片上傳,還對鏡頭說:「我問過我爸爸,這不是虐待。」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環境都會塑造孩子對待生命的態度,殘忍會經由練習而更殘忍,生命教育沒有向下紮根,會衍生出對生命更輕忽、更兇殘的暴行。

其實校園裡面處處是跟生命教育有關的場景,例如自然課要養蠶寶寶,我們有沒有妥善的照顧牠們一輩子?還是長大就不知所終或隨便放生?如果改養紋白蝶是不是更好?或是校外教學會去生態農場、海生館參觀,我們可以思考這些動物是不是有被好好照顧?海豚展演是動物的天性嗎?流浪動物闖入校園,學校的措施學生們也都看在眼裡,學校如何處理就奠定學生如何看待這些動物。

如果我們可以好好處理上述這些情形,就是校園中推動生命教育很好的方向,讓生命教育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很實際的行為。最好的方法可能是養一隻校園犬,但每個學校條件不同,即使不能養,大大推動生命教育也是很好的。不能夠養狗,可能更貼近大多數家庭的情況,但即使不能養,也能做到各種尊重動物的行為。

心儀老師也提到,老師的影響力很大,如果大家能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流浪動物的處境,一起來往這些方向努力,會是很驚人的改變。希望深植「結紮代替撲殺、領養代替購買、教育代替棄養」的觀念 ,透過生命教育,在源頭就避免流浪動物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