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保講座】認識動物實驗

關懷生命協會、臺灣師範大學動物權利促進陣線、臺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於本周一(12/15)合辦2014動保講座【生活中的實驗動物】,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實驗動物中心企劃推廣組組長秦咸靜博士主講。吸引了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和數十位民眾共同瞭解這神秘的領域。動物實驗基於科學、醫學的專業,對一般人來說非常陌生,其實動物實驗的產物和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包括保健食品、醫療器材、藥品等,可知用於實驗的動物數量多麼驚人。身為研究人員的秦博士表示,他也不喜歡利用動物做實驗,因此大家必須培養感恩動物的精神,設法減少動物的犧牲,讓生命都得到尊重和珍惜。

課程重點

首先秦博士秀出一張圖,讓大家猜猜實驗動物有哪些,裡面包含兔子、雞、老鼠、魚、狗、黑猩猩、豬、貓、羊甚至還有果蠅、雪貂、羊,原來這些動物都會被當成實驗動物。他們又被歸類為野生動物、同伴動物或經濟動物,管理機關橫跨農委會、科技部等,因此實驗動物在國內法規管理上很複雜。

為什麼會有動物實驗?

為解決人類健康上的問題,藥品、醫療器材會使用最佳的動物模式作測試,例如脊椎骨植入所運用的骨板、骨材等,選用體型、體重和人相似的羊來做測試。果蠅常應用於遺傳學的實驗,土撥鼠很容易感染B型肝炎,所以應用於B肝疫苗、藥物的開發;雪貂容易感染感冒,應用於開發流感疫苗。新藥在臨床前還要用動物實驗測試安不安全?有沒有效?所以動物是為人類做非常重要的安全把關任務。

動物實驗的目的?

 

動物實驗不只是科學家的事,一般民眾也一直享受著動物實驗帶來的好處,例如疫苗的生產,2013年提供304萬劑公費流感疫苗,一劑疫苗就需要用一顆雞蛋培養。龐大的用量也讓科學家開始努力減少雞蛋的使用,因為病毒只能在活細胞複製,目前疫苗也逐漸改用細胞培養去生產。產出的疫苗每一批次都必須再次試驗有沒有毒,以確保不會有人因此發生意外,因此實驗動物的數量是非常可觀的。

不只是疫苗,食物、醫療器材也做動物實驗!

只要宣稱有療效,就必須經過動物實驗得到健康食品認證,包括減少體脂肪、促進腸胃功能、增強免疫的飲料、雞精、麥片等。

與人體接觸的醫療器材例如:隱形眼鏡、隱形眼鏡盒、OK繃、退熱貼、裝生理食鹽水的罐子等都需要經過動物實驗,更包括植入體內牙材、骨釘,為使用者層層把關。

動物實驗倫理的實踐3R5F

3R(Replacement取代、Reduction減量、Refinement實驗精緻化)

在動物實驗無法完全取代時,應該把動物實驗做到最好,在1959年有科學家提出3R精神,起因於1900年起知識大爆炸,進行許多動物實驗,眾多的動物被利用,而引發道德上的爭議,動物解放作者Peter Singer號召不應該再以動物做實驗,其他科學家也提出動物實驗應該接受管理及檢討。

取代是盡量不用使用活體動物進行實驗;減量是減少動物的使用量;實驗精緻化是要保護動物,也是3R的精髓,因為這是對待動物的態度,在法規及需求下取代及減量都會受限,只有精緻化能不斷改善。

5F

動物的基本生存權益,無論是實驗動物、經濟動物或是同伴動物都應該要受到這五項保障,包括

  1. 免於飢渴的自由(Freedom from Hunger and Thirst):必須提供動物乾淨的飲水及飼料以維持健康及活力;
  2. 免於生理不適的自由(Freedom from Discomfort):必須提供適當的飼育環境及舒適的休息場所;
  3. 免於痛苦、傷害及疾病的自由(Freedom from Pain,Injury or Disease);必須提供疾病預防及快速診療的機制;
  4. 表現正常行為模式的自由(Freedom to Express Normal Behavior Patterns);必須提供足夠的飼育空間、適當的硬體設施及適當的同伴;
  5. 免於恐懼和壓力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 and Distress):必須確認所有作業流程不會造成動物遭受心理苦楚。
為動物實驗把關

實驗動物照護及管理委員會

這是動物實驗最基本也可能是唯一的把關,考量實驗是否產生道德的衝擊,實驗前必須要提出

  1. 科學正當性說明:這對醫學或科學真的很重要嗎?
  2. 適當的實驗動物:用錯動物等於浪費動物
  3. 環境及飼養方法是否適當
  4. 疼痛管理:動物是否會被虐待等

亦需考量是否能替代、減量、實驗設計好不好,實驗是否能顧及精緻化。

動物隔離飼育區

動物也要有標準的飼養環境,降低實驗變異,以免動物實驗品質不佳,別人無法驗證而讓動物作無謂的犧牲。因此,動物飼養的環境必須很乾淨,盡可能隔絕外來的病菌,進入動物房前都必須洗澡穿防護衣等。在國家實驗動物中心的實驗鼠每年都要做4次健康檢查,包括病毒、細菌及寄生蟲等,都不能受感染。

動物具有同理心!

例如:相處三周以上的大鼠,把其中一隻隔離,其他的大鼠會試圖營救他,並在隔離鼠被釋放後給他自己私藏的食物,有趣的是,母鼠營救的行為會比公鼠積極。相處三周以上的小鼠,若在其中一隻身上施打會肚子痛的藥,其他小鼠也會產生疼痛的症狀,而相處時間較短的小鼠則不太有這種狀況。有此可知他們有同理心,因此飼養地點與實驗地點必須分開,減少實驗動物看到同伴受苦產生壓力。

動物正向訓練

常用於靈長類動物等,由飼育員慢慢引導,當猴子伸出手時就給他糖果吃,一陣子後再用鈍針戳他的手,等猴子習慣後,抽血或打針時他們就能適應,不會嚇到。在動物園也經常利用這些方式替動物作檢查,例如河馬喜歡飼育員用刷子刷背,獸醫就趁這時候用鈍針河馬,之後在採血時就不用麻醉。

生命教育的實踐

許多大學生或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不瞭解動物、不會照顧動物,實驗亂做一通,為解決教育的斷層,在學期間應該讓他們有正確的觀念。從小學我們就有一些觀察動物的實驗,老師應趁機進行生命教育,培養孩子支持3R精神,落實5F工作。老師必須說明實驗的動機及目的,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有這些課程,有些被禁止,而不是逃避問題,讓孩子得不到正確的資訊,也無法滿足其好奇心。

例如:活體解剖的目的在哪?如果只是要感受解剖這件事,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只是要了解器官組成,可以用教具取代。

現在也有許多軟體讓孩子進行線上學習等,了解各方面的知識,模擬照養實驗動物。希望透過種種方式,讓學生在面對動物時,能有同理心,養成正確的觀念,和負責任的態度。

延伸閱讀:

  1. 動物實驗倫理新挑戰https://www.lca.org.tw/avot/600
  2. 生活中的實驗動物https://www.lca.org.tw/avot/4907
  3. 實驗動物國內外替代教學分享https://www.lca.org.tw/implant/254/846
  4. 國內動物實驗替代教學意義與教具介紹:替代教材介紹https://www.lca.org.tw/implant/254/5052
  5. 國內動物實驗替代教學意義與教具介紹:課程報導https://www.lca.org.tw/implant/254/4991

課程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