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12扎根「本土創意教案設計引導與實作」專題研習活動報導

2012年度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

「本土創意教案設計引導與實作」專題研習
活動報導

撰文:萬宸禎

        本次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專題研習規畫以「本土創意教案設計引導與實作」為主軸,為回應許多扎根計畫的種籽教師希望規劃「動物保護教學」有關的研習,也因近期第三輯教學光碟出版,遂邀請教案設計團隊教師,藉此機會分享設計的教案、教學歷程以及孩童回饋分享,讓更多學校教師能夠藉此機會與講師請益討論與交流的機會,增進現場教學知識與能力。

        本研習共同主辦單位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中心,中心主任陳建志教授長期支持本會推動動保教育。在12/15(六)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館S107視聽教室舉行,本次共47位高中、國中、小學、幼稚園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全程參與。研習課程以第三輯光碟內容為主,分為四大議題:1.替代教學2.動物戲謔3.同伴動物4.經濟動物,教案設計團隊有六位教師到現場演講分享。研習開幕式首先由陳建志教授致詞,鼓勵老師們多參與教育設計團隊共同創作更多的動保教案,提供給更多的老師現場教學。接續,整理本次邀請的扎根教師精彩的演講重點,以及現場教師提問討論與回應。

第一場專題:觀察昆蟲-飼養觀察計畫

         第一場講師邀請洪苑齡老師/新北市新興國小教師,演講「觀察昆蟲-飼養觀察計畫」。苑齡老師開場即與現場教師說明,設計這個教案是希望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以戶外觀察課程的方式替代飼養蟬寶寶或不購買任何一種昆蟲或活體動物作為教學或孩子學習的工具,以避免外來種入侵的問題,或避免商人為獲利買賣,濫捕本土甲蟲,造成本土甲蟲數量越來越少的困境,更重要的是不為觀察小動物的生態而違背尊重生命的教育的意義。替代教學即使本教案的重點,苑齡老師鼓勵老師們和幾位老師共同在學校營造一個校園生態蝴蝶園,種植蝴蝶的蜜源植物,自然會吸引各種蝴蝶小昆蟲的到訪,將蝶園變成生活的棲地。

         接下來,苑齡老師說明教案中引導孩童正確飼養與觀察的觀念,以及帶著孩子到戶外觀察尋找採集蝴蝶的卵,帶回學校照顧,並說明如何引導孩子照顧過程記錄下蝴蝶從卵→幼蟲→蛹→成蟲羽化最後野放蝴蝶的歷程,學習的過程,小朋友們發現了青帶鳳蝶、烏鴉鳳蝶、烏鴉鳳蝶。苑齡老師分享讓孩子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欣賞自然之美,孩子們對大自然又驚又喜又有點害怕的情感,讓孩子有機會感受對自然環境的熱愛,孩子自然而然升起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感。苑齡老師的分享讓在場的老師們感染了大自然和蝴蝶對孩子們和我們的正向影響力量。

              

   

 

 

 

 

 

 

      討論與分享時間,許多老師很踴躍的發問,有老師請教教學的技術,如:如何將卵帶回?無尾鳳蝶的食草是什麼?也有老師詢問,帶孩子去採集會不會造成野生昆蟲數量的影響?等等…..。苑齡老師一一回答,第一個問題直接將一小段枝葉摘下來,放在盒子中帶回後,再插在有水的瓶中即可。無尾鳳蝶的食草金桔的葉子都可以。第三個問題,苑齡老師回應,課程結束後持續熱中於觀察蝴蝶的小朋友人數不多,不至於造成生態數量上的影響。我補充苑齡老師回應,此替代教學雖不盡完善,為顧及孩童能夠實地觀察學習自然生態,仍有採集的行為,但以最不影響干擾的方式接近生態自然,羽化階段老師帶孩子將蝴蝶昆蟲野放,盡量不影響蝴蝶的原本的數量,同時兼顧孩子體悟尊重自然的核心教育意義。

第二場專題:「魚兒水中游」

        邀請的講師為谷祖樂老師/福群幼稚園教師。本次樂樂老師設計的是「魚兒水中游」教案。樂樂老師首先分享YOUTOBE老師或家長上傳孩子在夜市撈魚的影片,之後請老師們看到甚麼,接著小結有的小孩不是撈魚,是措魚,撈到盆子再豁一豁,魚都快死掉了,且水都一樣,有許多有害細菌在水中,若孩童手上有傷口,抵抗力不佳很容易感染疾病,撈魚不僅讓孩子學習反生命負面教育之外,對孩童的健康隱藏著潛在不知名疾病感染的危機。

        樂樂老師希望在座的老師傳達此訊息給孩童的家長,可在課堂上以替代教學設計好玩又有趣又的遊戲,如:用吸鐵釣小玩具,或用水球,這些小玩具可寫上數字不僅可練習孩子的心智,孩子一邊操作的過程也達到感覺統合和手精細動作的訓練。

    樂樂老師接著分享在學校實際教學的歷程,在學校設計一個很小的空間讓孩子進去體驗,讓孩子貼上魚鱗的紙,孩子體驗結束之後,讓孩子想像自己和夜市的小魚的感受。孩子感受到空間的壓迫,有小朋友說「覺得快要不能呼吸」、「被擠來擠去很不舒服」,有的小朋友說「不要擠我啦!」、還有「魚鱗都掉了,魚很可憐」。 最後,樂樂老師分享魚鱗的紙可做成教具護貝,兼具環保再利用的功能,有看到夜市撈魚的老闆開始用小黃鴨代替,這是一個好現象。

 第三場專題:「我是動物生命中的幸運石—保護動物做愛心」

        演講為劉宜蓉老師演講分享(台北市石牌國小)「我是動物生命中的幸運石—保護動物做愛心」教案。宜蓉老師以「春去春又來電影」,「春」這一段影片做為引起孩子學習動機的的方法,與在場的老師說明影片內容小童僧戲謔動物的過程,師父要小童僧去尋找被他綁石頭的小魚、小蛇和青蛙找出來,才能將身上的石頭解下,若小動物死了,小童僧心裡將永遠背負的心中的石頭懺悔。

  

       接下來,怡蓉老師分享教學歷程,孩子看影片很專心,很想知道小童僧後來發生甚麼事情,看完後,孩子爭相發言,分享的過程可聽到孩子對小動物的同理心和受傷和因為死掉而不忍動物受苦。怡蓉老師強調課程的重點透過引導孩子用美勞創意表現「我是動物生命中的幸運石」,如同魔法一樣將石頭轉變成保護動物幸運石。紙團代表幸運石,孩子展現創意如:我是拯救動物的專家、我是動物醫生、或我是快速列車專門運送受傷的動物….等。

        怡蓉老師分享希望透過這個影片和小朋友討論,讓小朋友從中學習,不因為一時好奇、好玩,造成生命的傷害。釐清小朋友的觀念,重新建構新觀念,引導學生思考,與其說要孩子不要怎樣,不如透過引導讓孩子學習適切對待動物的方式。最後怡蓉老師分享看到一本書談人與動物相處之道,作者用擁抱的意象來表達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 當我們想到如何用動物可接納的方式,擁抱動物時,我們就跳脫了以人類中心看待動物的思維,做為演講的結束。

第四場專題「與有情動物共享天地-大象的眼淚」

        分享的是彭郁玲老師設計的「與有情動物共享天地-大象的眼淚」教案,因彭老師有事情無法到場,因此邀請與彭老師協力教學動物戲謔議題,台大動物權利發展社社長鄒敏惠演講。敏惠用非常多的在自由生態棲地生活動物以及被人類囚禁或利用做為商業圖利的工具的動物圖片,說明動物權的意涵,讓在場的老師對動物權與動物福利有一基本概念的認識。接下來分享在古亭國小與彭老師協力教學的歷程,引導孩童對動物表演動物受到不人道對待真實處境的了解,引發孩子的意識到動物表演帶給人類娛樂歡笑的背後是這麼的殘酷的虐待。教學活動設計體驗課程,動權社的同學們準備許多大的紙箱,讓一組一組的孩子進入到紙箱中,體驗動物失去自由的感受。孩子們的回饋覺得好痛苦、不舒服,不想再看到動物表演了。

        討論與分享時間許多老師詢問了許多動物權與動物利用的問題,如:若不做實驗動物老師如何教學生操作解剖?若吃肉是否就違反動物權?我們常看到訓練狗是否也對違反動物權益?敏惠回應,吃動物是違反動物權,在教育現場教學的過程不會和教孩子要吃素,而是提供孩子一個選擇,除了原本肉食的食物之外,孩子也可選擇不同層度的蔬食。另一個問題,實驗動物可使用替代教學,敏惠重點式的說明此網站www.animalearn.org提供許多不同替代教學的工具和影片,可提供老師教學使用。最後一個問題是,我協助補充同伴動物成為人類社會的夥伴,馴化的時間已超過萬年,目前人類發展出訓練同伴動物的方式,就如我們教養的我們的孩子規範是一樣的,只是教養或訓練的方法與對待動物的方式是否適切,有兩點可提供判斷的原則:第一、是否要求動物做出危險、做出不自然行為,如電視上要狗表演以後隻走路;第二、是否以懲罰的方式要求動物做到服從的命令。目前許多教養訓練小動物的方式以不處罰、溫和、正向引導潛能的方式教導同伴動物。

第五場專題:「你也可以和街貓做朋友」

      下午研習進行的第一個議題為同伴動物,第一場演講講師邀請教案設計團隊藍瑜卿老師/新北市八里國小,本次瑜卿老師設計教案是「你也可以和街貓做朋友」。瑜卿老師一開始先放了幼貓理毛的鏡頭,說明小貓咪愛乾淨,從幼貓就自然學會整理自己的毛,溫馨的畫面大家看了都發出幸福的笑聲。瑜卿老師分享「印證了小動物對人類的療癒效果有多麼的好」。接下來秀出母帶子被捕捉,沒有認養就被安樂死的照片,瑜卿老師分享「從貓咪的眼神看出來貓咪很恐懼、害怕與悲傷」。從而切入教案設計理念:讓學生能從認識流浪貓開始,接受與貓咪共處的觀念,進而開始關懷他們。以及說明為什麼有街貓出現、流浪動物在收容所的處境、TNR的概念和為什麼要推動TNR,以及TNR為解決街貓最好的策略對人類和貓咪共同生活的環境的好處…等等。

        瑜卿老師談到教學過程如何引導孩童到社區觀察,以及提醒孩童觀察小動物的注意事項,以保護自身安全也不干擾和驚擾小動物。對在座的老師強調,小孩喜歡動物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孩子對責任心、同理心不夠了解 ,透過引導激發孩子對動物友善,學習與動物自然共處的能力,回歸到人類尊重動物與我們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一個地球的觀念。並希望透過這個課程的教學能夠激發孩童的行動力,成為幫助街貓的小志工。

        最後分享設計《你也可以和街貓做朋友》教案,小朋友對TNR的認知改變,認為流浪動物不是骯髒的東西,大人都會和小朋友講流浪動狗流浪貓很髒,嫌惡牠們,把牠們當成是很不好的東西,我們藉由這個教案可以讓小朋友認識街貓的可愛,可以和街貓做朋友,可以幫助牠,等小朋友長大一點可帶動物去做TNR去做絕育,了解尊重生命的重要性。關懷生命協會讓老師有機會參與教案設計讓更多老師和小朋友可以接觸到流浪動物的議題這樣很好。

    第六場專題:當孩子遇見狗」系列二--關懷流浪動物」以及「當孩子遇見狗系列三--養育狗狗的幸福法寶」

       下午第二場講師邀請郭立穎老師/新北市八里國小分享這次設計的兩個教案「當孩子遇見狗」系列二--關懷流浪動物」以及「當孩子遇見狗系列三--養育狗狗的幸福法寶」。立穎老師一開始談到加入扎根教案設計團隊以設計教案,製作教學影片教材,源於課程中學校沒有動物保護教學的教材,關懷動物的議題,不算是學校課程,生命教育也只是一小部分,教材這麼不足,我們就自己設計。完成教案設計,以及影片「當孩子遇見狗」系列二「關懷流浪動物」、系列三「養育狗狗的幸福法寶」,把動保課程融入三年級的教學中新北市推活化課程。

        立穎老師強調教案設計的理念,希望透過教育小孩子感染大人對待動物友善的態度,希望孩子長大之後也能成為一位好的飼主,將飼養的動物視為家人一般。接著分享教學歷程的前三週帶孩子認識校犬,後四周看影片,讓學生認識校犬平常在哪裡出沒、習性、人和動物互動方式。以前上課時會牽繩牽著玉枝,之後引導孩子接觸身邊的動物,如何去善待動物,同時注意到自己的安全是很重要的。

        立穎老師接續分享另一個教案設計的內容以讓孩子了解流浪動物真實的處境,從公立收容所、民間收容所、中途之家、繼續流浪四種情況呈現流浪動物面臨生命的處境。立穎老師強調雖每一個影片時間很短,但一個影片提供了多個重要的訊息,須引導孩子看到重點。立穎老師接著談如何引導孩子體驗動物的處境,設計學習單讓孩子思考,如果沒有家、沒有錢吃飯、下雨無家可歸怎麼辦?這時老師適時的引導,動物可以這麼做嗎?以激發孩子同理心。課程討論過程,立穎老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與學校周邊的流浪動物有哪些,對這些流浪動物的看法是? 安樂死做法與TNR做法、花費、人類與動物關係等等,讓孩子比較會選擇哪一種做法。結果孩子都選擇TNR方式。

        接下來學生看完影片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一邊引導孩子製作心智圖,小朋友的心智圖雖然不完整,但學生自己看得懂最重要。可提供孩子用多元的方式呈現心智圖,有的孩子用圖像的方式呈現也很好,只要與主題相關的即可。最後立穎老師分享孩子與校犬黃玉枝互動的照片以及小朋友創作心智圖的成果。

      

 

 

 

 

 

       
       提問討論時間,有老師詢問立穎老師黃玉枝在學校遇到寒暑假時怎麼辦?以及如何在校園推動校犬?學生很喜歡動物在學校,但老師不喜歡怎麼辦?立穎老師一一回答,玉枝七年前到學校,目前六~七歲,流浪到學校,被警衛收養,警衛寒暑假學校老師會幫忙,主要照顧者還是立穎老師。兩年前來新校長,跟玉枝有緣,給玉枝做頸圈,掛名副校長,所以建議老師盡量依學校對動物友善和可接納的程度,評估是否適合成立校犬隊飼養校犬。玉枝對學生很熱情只是會撲到學生或老師身上,不會出現兇人的行為,平常會巡視陪小朋友玩。小朋友帶著宣傳海報和玉枝一起進到班級做宣導,會有問答時間以及和玉枝互動時間,以鼓勵學生愛護身邊生命。

第七場專題:「改變世界的選擇」

        最後一場為經濟動物議題,教案設計老師為蔡坤錚老師/台南市東區復興國小,主題「改變世界的選擇」,因坤錚老師學校要務在身,由我代為分享。首先播放由本會製作中文版,獲得英國世界動物福利協會授權的影片「農場動物與我」教學影片。接著播放「養豬戶駱鴻賢養豬不賣改吃素」的影片,影片結束之後,說明人類以集約飼養經濟動物汙染、砍筏森林、以及導致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的問題,這些都是相連結的環節。中午場在座的老師詢問,若我們不生產經濟動物沒有肉吃,人類就要靠捕殺野生動物來吃了?我簡單回應老師,吃素是一個信念與生活上的選擇,肉食一直是人類教育的主流文化,當我們能夠開始與動物的痛苦連結,並覺知少吃肉,或不吃肉,從最積極的生活行為改變,那很好,是對自己的生命,對動物,對環境是一種靈性上的提升,若無法不吃肉,或戒斷肉食有其進程,個人的生活態度是需要被尊重,但其中還是有空間,我們仍可選擇符合動物福利的肉吃,我們利用動物時,做到提供動物應有的福利,以善待被人類宰殺的動物。

        研習最後幾分鐘與老師介紹扎根網站豐富的資訊,以做為老師教學時備課或教學資料的參考。感謝全程參與的老師們在周末與我們共同關心動物的處境,有意願與動物保護教育工作,歸賦時大家互道感恩,圓滿結束一天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