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時間:2025年2月22日(六)10:00-12:00
活動地點:佛教弘誓學院
活動紀錄:王鉉淯(關懷生命協會 副研究員)
關懷生命協會(下稱本會)於2月22日在桃園佛教弘誓學院舉辦2025年度成果發表會,由吳宗憲理事長帶領本會全體同仁,向會員與社會大眾分享2024年度的工作成果。成果發表會分為幾大部分,依序由理事長、倡議組、行銷組、教育組、研究組、行政組及財務組報告工作成果。
首先,由理事長吳宗憲報告其工作成果。他以「關懷管理的四步驟」:績效管理、策略管理、風險管理、衝突管理,分享自己接手關懷會務兩年來的管理變革。在「績效變革」方面,本會整合內部資源與目標,實施「以財務管理表對齊目標」,提升對財務狀況的掌握度;同時,更新成果報告的設計形式,使其兼具行銷效果。
在「策略管理」方面,為因應外部政治情勢的不確定性,本會採取「公私協力」的方式,與動物保護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改善動保問題;並嘗試以「修改行政命令」的方式,避免法律層次的立法衝突(例如新版《動物展演管理辦法》的公告,使海洋保育類展演走入歷史)。在「風險管理」上,本會嘗試提升方案的綜合效果,以參與NGOs會議,透過提升動保行政人員的政策倡議,實際改變動物的處境,並同時強化協會的研究能量與行政資源,以提升行銷效果。在「衝突管理」上,本會選擇轉化挑戰並強化倡議,以合作的方式達到雙贏的結果。
▲本會理事長報告「關懷管理的四步驟」
第二部分,由本會副執行長兼倡議主任周瑾珊,代表「倡議組」報告2024年度工作成果。倡議組過去嘗試將「護生觀」與動物保護結合,並推行至各式議題。但周副執行長以家犬,蛋雞及攤販販售的守宮,向與會者提出「動物權」、「動物福利」及「動物虐待」的反思:在今日貓狗日漸受到重視,各界都在鼓吹「動物保護」,但這些究竟是真正增建以動物為主體出發的「動物權利」,還是只是滿足飼主權益?同時,在「動物福利」成為動物保護的主流價值下,雖然動物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但動物(比如蛋雞)的生存大多還是取決於其經濟價值(比如最佳產蛋年限),這是否也間接承認了人類可以利用動物,只要把牠養得好?另還有非犬貓動物當成寵物的飼養也越來越興盛,在無足夠的法源依據及行政量能管理,不當的繁殖、買賣及飼養,都會形成動物虐待。
因此,周副執行長以本會的「守護者系列」,說明本會如何透過遊說立法、監督行政及議題倡議改善動物處境。「守護者系列」旨在探討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也就是「倫理」議題;具體包含五項具體任務:執法最前線、關懷最前線、管理最前線、改革最前線、消費最前線。周副執行長也希望透過會員大會的溝通,讓大家更加支持動保與護生,推動更完善的動物保護法規、行政措施與社會意識,爭取更廣泛的支持。
▲周副執行長透過「守護者系列」探討動保倫理,並呼籲加強法規、行政措施與社會意識,以推動更完善的動物保護。
第三部分,由本會特約研究員林映廷代表「行銷組」報告2024年度工作成果。林研究員首先提問,我們行銷的所做所為是為了什麼?他指出行銷的最終目的是要讓更多人看見動物的處境,以及協會經營的方向性。因此,林研究員以「讓更多人看見光、成為光」為主題,介紹協會行銷成果。在行銷與社群經營方面,雖然在爭議性的議題上會遇到許多讓人挫折的留言,但更難能可貴的是,因為認同我們理念所留下的正面支持(呼應來的光)。林研究員分享,只要能打動一個人,或改變一個人對於動物議題的想法,那這個行銷就是有意義的!透過行銷推廣,我們點亮微小的信念,終將匯聚成照耀動物的光芒。
▲林研究員以「讓更多人看見光、成為光」為主題,強調行銷的核心在於讓更多人關注動物處境。
第四部份,由本會教育組主任林勃嚴,代表「教育組」報告2024年度工作成果。教育組2024年持續以「動保扎根」為目標,盼在教育場域深化動物保護,而本年度有四項重要的成果:動物保護教育倡議、動保教案入教科書、舉辦動保扎根教師研習、辦理動保扎根學生營隊。
教育組林主任特別分享了於「動保扎根學生營隊」所發生令人動容的故事。新北市三峽區民義國小去年發生了嚴重的人犬衝突,民義國小因此邀請關懷生命協會至校辦理動保扎根學生營隊。在營隊的課程中,邀請參與的學生繪畫夢想中的動物之家,其中有兩幅畫特別引人注目。其中一幅畫的主人是位特殊生,過往的畫作中往往都是繪畫如石頭的無機物,但在經過動保營隊後,在畫作中出現了太陽與動物;另一幅畫的主人在年初時失去了母親,過往畫作均呈現黑色調,但在經過動保營隊後,他的畫作開始出現繽紛的色彩,彷彿動物的陪伴溫暖了他的內心。林勃嚴主任表示,動保營隊除了能為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被我們所珍視的動物們,溫暖地支持!最後,教育組林主任由衷感謝會員的支持,使動物保護能持續深植於教育領域。
▲林主任分享營隊中學生因動物教育而展現內心轉變的感人故事,強調動保不僅建立正確觀念,更能帶來心靈的溫暖與支持。
第五部分,由本會研究組主任黃愷羚代表「研究組」報告2024年度工作成果。研究組黃主任透過分享「守護者計畫:執法最前線」的研究發現,探討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多做哪些事?在台灣,動物保護案件主要由動物保護檢查員處理,若我們細看動檢員的人力資源變化,可發現每位動檢員每年需處理的動保案件從2022年的90.9件降至2023年的70.1件。這樣的人力資源變化,就好比過去每位動檢員需扛一輛車的重量,如今負擔已大幅減輕。
而在動檢員的全國裁罰率上,我們發現現今的動保案件裁罰率都相當低,這也顯示出動檢員在處理案件中遇到許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動檢員沒有足夠公權力、沒有足夠經費、受到議員施壓、動檢過程受到民眾的抱怨、取證困難以及民眾濫用檢舉等,這些困境也成為動檢員執法上的困難。研究組黃主任指出,我們應該要成為動檢員的助力,我們自身在碰到動保案件時可以努力蒐證,給予執行勤務的動檢員足夠的支持,並做好身為飼主的飼養責任;在大環境方面,我們希望公部門能更加改善動檢員的勞動條件(比如:加薪和提供諮商輔導),並給予動檢員更多的強化訓練,讓其具備足夠的職能。最終希望由我們共同分擔動檢員的負擔——從他們變成我們——而唯有動檢員有足夠的環境條件與能力,我們才能保護更多的動物。
▲黃主任透過「守護者計畫:執法最前線」分析動檢員的挑戰與人力變化,呼籲社會支持動檢員。
第六部分,由本會辦公室主任辜雅禪報告2024年度「實驗動物」專案工作成果。辜主任分享了「科展中的實驗動物」的調查,起先是因為一則高中生成功用魚發電征服國際科展的新聞,勾起了辜主任的困惑。根據《動保法》第18 條,明訂高中以下之學校不得施行致動物傷害與死亡之教學訓練,那為何科展可以例外?科展是動物保護的化外之地嗎?
透過檢視相關科展案件,我們發現雖然這些科展議題有其研究價值,但卻存在著相當大關於實驗動物運用的比例問題。這些科展研究雖滿足了研究者對特定議題的好奇,卻也讓實驗動物承受了極大痛苦,且研究成果與動物的犧牲並不成比例。這也讓我們反思,學生們在學校所獲得的動物實驗知識是足夠的嗎?在台灣,有特定機構來監管學生科展實驗的3R原則的落實嗎?並希望透過倡議,讓社會大眾與相關主管機關對學生科展的實驗動物議題有所關注,並納入管理。
▲辜主任透過調查科展中的動物實驗,質疑其是否應受《動保法》規範,並反思學生對動物實驗的認識及監管機制的缺失。
第七部分,由本會副研究員李旻軒代表「財務組」報告2024年度財務概況。除了報告協會的財務報告外,李旻軒副研究員也分享了一則屬於財務組的小故事:2023年下半年時,協會的財務曾一度吃緊,財務的吃緊讓協會相當緊張。但有天,協會收到一筆署名張瑞玲女士的大筆捐款,而這一筆捐款也成為協會財務的及時雨。這位善心的捐款者——張瑞玲,曾是臺灣知名的新聞主播、記者,於2022年時因乳癌病逝。張瑞玲女士於生前預立遺囑,指示將遺產捐贈幫助流浪動物與生活困苦的民眾,而這筆捐款,正是張瑞玲女士對於人世間生命的遺愛。也希望本會能帶著張瑞玲女士的這份愛,繼續關懷生命,改善動物們的處境。
▲李副研究員分享協會在2023年財務吃緊時,幸得已故新聞主播張瑞玲女士的遺贈捐款支持,這筆捐款不僅是財務的及時雨,更承載著她對生命的遺愛。
在報告結束後,本會也以「關懷生命大挑戰」的問答小遊戲,和與會來賓透過遊戲的方式簡單複習了本次會員大會的重點內容。活動最後,與會來賓享用由弘誓學院準備的佳餚,一起度美好的時光。並期盼2025年度本會在推動動物保護工作上,能有更為豐碩的成果。
▲會員大會會後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