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關懷生命協會2024成果報告大會

成立第31年,作為台灣第一個民間動物保護團體,關懷生命協會數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動物保護,為台灣的動物福祉努力不懈,今(22)日則是關懷近年來首次舉辦成果報告大會,分為上下午兩場,向關心動物保護、好奇關懷成果的朋友報告關懷的大小事,除了報告各項工作成果外,也說明關懷的組織策略、年度財務狀況。

關懷生命協會的組織策略,簡言之就是「CARE」——Compassion同理∕對動物的慈悲、Advocacy倡議、Research研究、Education教育,在同理動物處境的核心下,展開倡議、研究、教育等工作,在成果發表會上一一呈現。

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找到最關鍵的點,找到對的人、說對的話,可以讓動物保護工作做得更好,「槓桿的力量」正是關懷在各項工作上,期望能達成的效果。

十多年前因動物保護司倡議而和關懷生命協會結緣的公共行政學者吳宗憲,如今成了關懷的理事長,他分享近期成果之一,去年在總統府與環團的會議中,他向總統表達對終於成立動物保護司的讚賞,但也提及中央提升、地方不變「強幹弱枝」的問題,地方政府沒有足夠人力支撐政策,沒想到兩個月後,地方動檢員的薪資隨即大幅提升,讓幫助動物的公部門人員,能有符合工作範圍的待遇,改善動檢員高流動率的問題。

在理事長之後,倡議組細數關懷近期各項倡議成果,在展演動物議題上尤其成果豐碩。協會副執行長周瑾珊表示,其中一項大突破,是關懷和友會動團歷經半年時間,持續追蹤六福村讓遊客餵食獅、虎等保育類動物問題,得出農業部函示「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不得進行表演及與人互動之行為」,終止了相關亂象,並持續在海域保育類野生動物方面追擊,期望未來也能禁止鯨豚表演。

在教育方面,教育組主任林勃嚴除了分享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出版社等單位的溝通與合作,在教科書中納入動保觀念,也用生動的方式帶領與會者回到課堂,朗讀課文,讓動保教育的種子留在眾人心中。

研究組主任黃愷羚則請與會者閉眼投入想像,思考受虐動物處境、體會牠們的感受,帶出動物保護檢查員研究議題。如何讓一群想要為動物奮戰的人,有更多的動力能繼續堅持下去?動檢員作為公部門守護動物的第一線,給予動檢員足夠的支持,包含訓練、待遇改善等,都是能間接幫助動物的方法。

動物保護是一項長遠的工作,現在的影響也許很小,但也許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發酵。關懷辦公室主任辜雅禪也分享,她曾經接到一通捐款電話,對方表示自己約十年前曾參與過一次協會舉辦的教師研習營,深深認同關懷的理念,捐款至今,也會在課堂上將動物保護的觀念教導給學生,而這通電話,則是因為學生希望能將園遊會的收入捐給動保團體,相當鼓舞人心。

除了上述各項工作外,處境難以為外人所知的實驗動物,也是關懷的重點關心對象,在播放一支講述實驗動物處境的影片後,協會專員李旻軒向與會者介紹,關懷在2020年推出「兔兔不哭」標章、設立「兔兔不哭─善美麗聯盟」平台,尋找台灣的無動物實驗品牌,放上平台供民眾查詢與購賣,持續執行至今,期望以消費者的力量推廣無動物實驗議題。

各組報告過後,無論是上下午場,與會者都相當踴躍參與發問,在協會副執行長潘定澤的帶領下,遊戲互動時間氣氛熱絡,最後則有一段安靜的時間,讓與會者寫下對動物的祝福,為動物祈福,他指出,平均一秒會有2,443隻動物因人類而死,這還不包括魚類。儘管已行走三十多載,關懷為牠們發聲的腳步還不能停,我們也希望未來每年都能藉由這樣的成果發表,讓關心議題的民眾及支持者知道我們都做了什麼,也期望這些改變,能夠改善更多受苦動物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