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伶辰(關懷生命協會講師)
很高興受邀到臺北市私立育達高級中等學校雙語小學部,我們的教學方法完全是為了滿足學生所設計,在講座開始前的兩週,我提前和老師討論了一些需要提前介紹給學生的內容,因此,相比於公立學校的低年級小朋友,這裡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角度與切入點都更與眾不同,真正鍛煉了他們自「學」、閱讀、「思」考、討論、分析、歸納、表「達」、寫作…等等能力。
尤其老師還特別告訴我,小朋友對動物園有哪些好奇的問題,讓我在製作簡報時能夠增加更多與孩子們互動的環節,以往我的教學經驗都是面對年紀較長的大學生與國中生,初次與一~三年級的小學生上課,會發現他們可能比較難以安靜下來,所以我安排了一些活動讓他們上台發揮自己的表演慾望,像是學馬來熊走路、大象的鼻子、小朋友一起數30秒的紅鶴單腳站…等等。
在教導同學不要任意餵食野生動物時,我首先理解了孩子們可能會想要分享自己的零食給動物們,是出於他們認為自己的零食很好吃,因此,我從這個出發點著手,讓他們理解如果動物吃了不適合的食物,可能會導致它們生病,在激起他們惻隱之心的同時,拋出「你們覺得動物會說人話,告訴你他哪裡不舒服嗎?」這種非常明顯且簡單的問題,把將心比心的種子淺移默化地種在學生心中,期待能夠陪伴孩子的成長歷程慢慢發芽。
我記得,在課堂上提到"海龜"是瀕臨絕種的動物時,一位女同學立即舉手,並在我請她開口後向大家分享:「之前跟爸爸媽媽去沖繩那霸的水族館時,有看到一片被保護圍起來的海灘,那裡的蛋有很多小海龜從裡面爬出來往海邊爬…」從小朋友敘述的情景中,其實在小朋友和父母出遊的點點滴滴,無形中積累了很多尊重及關懷生命的經驗,只是我們平常並不會察覺與發現,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處處與動物們息息相關。
而關於同學們非常有興趣的"企鵝"想問的是,他們想知道企鵝喜歡和適合什麼樣的溫度?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首先我們必須釐清,小朋友好奇的是哪一個種類的企鵝,是最常見的皇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還是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內有展演的黑腳企鵝呢?因為不同種類的企鵝,分布的棲息地與氣候皆會有極大的差異,藉此讓孩童瞭解並不是所有的企鵝都在酷寒的零度南極洲生活,當下有位戴眼鏡的男同學更好奇的則是,為何生活在南極的企鵝有辦法忍受比寒流還冷的溫度呢?我沒有直接告訴他答案,而是做了一個反向操作,請學生將這個印象深刻的問題記在腦中,鼓勵他在參訪動物園當天,去企鵝館內的牆壁或解說牌上尋找答案吧,因為自己得到的知識才能真的永遠存在同學的心中,激發孩子的思考和自學能力。
在與學生們進行討論和互動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習性有著濃厚的興趣,這些問題都反映出他們對於生態環境的關注和對動物保護的熱情。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也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在結束了關於企鵝的主題後,我用問題引導的方式,詢問同學認為"紅鶴"會不會飛呢?去過動物園的小朋友用以往觀察紅鶴的第一印象,不假思索而且異口同聲的大聲表達:「不會~~」
接著我播放了一分鐘的紀錄片,直接展示了紅鶴從起跑到起飛的自然行為,讓同學親眼見證並意識到,原來台北市立動物園裡面的紅鶴其實會飛,並不像鴕鳥的翅膀一樣沒有飛翔的功能,只是因為園區範圍被限制,才導致他們只能在遊客面前,永遠在原地呈現站著的姿勢。
同時,因應到最近的時事-規模 5.2 的地震,我放了人類居住的社區與房子照片,並分享到這是我們所熟悉的家的樣子,但動物的家長什麼樣子呢?映入低年級同學眼中的是,遍地塑膠、被垃圾污染的海灘,以及明顯被工具砍筏的樹幹與森林,原本住在海邊的螃蟹,只能委屈地在這片不美麗的沙灘上重新建立住處,樹上的鳥、松鼠…等小動物變得無家可歸。
透過圖片讓小朋友理解,這就是間接造成動物瀕臨絕種的原因之一,我們的行為對動物生存環境造成的影響,希望通過這次講座,能讓學生們更好地明白,其實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好垃圾分類、不任意把垃圾丟在地上,保護我們的環境就是保護動物們的家,也是最簡單達到關懷生命的方法。
總的來說,我非常開心有這個機會與這些孩子們一起學習和交流。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學生們會更加關心環境,珍愛生命,並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發揮這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