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1【同理及關懷】經濟動物及動物展演教案競賽分享座談會 精華節錄

【同理及關懷】經濟動物及動物展演教案競賽頒獎典禮暨分享會,於12月19日下午2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綜合大樓舉辦。頒獎典禮後的座談分享會,邀請五位得獎的優秀教師分享教案設計及教學經驗。

主持人:

✿扎根教育平台召集人、台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吳宗憲教授 

 

與談人:

❀新北市同榮國小附設幼兒園 陳家鳳老師

❀國立台南第二高級中學   江伊薇老師

❀新北市永和國民小學    吳芷宜老師

❀天主教恆毅高級中學    山夢嫻老師

❀臺北市景美國民中學               朱麗蓉老師

 

題 綱:

  • 老師們受到什麼啟發而設計這次獲獎的動保教案?或是靈感來源?
  • 老師們所設計的這些課程,教學效果和後續如何?學生的想法和行動有什麼改變?是否也能影響其他老師,甚至是校方?
  • 對老師個人而言,您認為動保教育是什麼?或是您期待的動保教育是什麼模樣?
  • 目前在學校做動保教育是否曾獲得哪些正向的反饋或支持呢?是否會遇到哪些挑戰?哪些方式可以鼓勵更多老師投入動保教學?

 

分享座談

✿吳宗憲老師:老師們受到什麼啟發而設計這次獲獎的動保教案?或是靈感來源?

❀山夢嫻老師:因今年是牛年,加上陽明山擎天崗牛群的事件,啟發成為教案設計的靈感來源。許多學生會想,牛與我有什麼關係,平常也不會上山,因此透過陽明山的牛與牛年做連結,結合國高中消化、演化中的育種的關係,透過紀錄片的方式來做發想。

❀朱麗蓉老師:靈感來源來自於學生帶給我的感動,因在學校擔任輔導主任,會推動生命教育,往年會請動保團體來做宣講,原本比較像是行政上的例行公事,但毫無預期地,在聽完宣講後,某一班的學生自發性地提議在校慶的園遊會,使用動福蛋、友善蛋,後來還在攤位製作了很大的雞蛋,這樣的感動成為了教案設計的靈感來源,讓我覺得每一年都需要這樣做下去。

❀陳家鳳老師:我很喜歡花婆婆這本繪本,花婆婆從小就想要做一件事,讓這個世界更美麗。若是能在孩子的小時候就在心中種下了一棵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種子,從小扎根等他們長大能夠延續下去,未來這個世界也會更美好,這是我的靈感來源。

❀江伊薇老師:文學的力量在於,當我們在討論說教型或是宣講式的議題時,能帶給同學真正的同理與感受,在設計教案時是以這個出發點來思考的。《世說新語》中有些議題是可以擷取出來的,進而連結到《怪獸與牠們的產地》,希望可以透古典文學、現代文學帶領同學,以更有包容和同理心的視角去看待動物的生活。

❀吳芷宜老師:寫這個教案的契機有三點

  1. 在今年三月聽了一場與動物園有關的演講,才知道動物園也有保育、教育、救援的功能。
  2. 到了觀光農場,看到動物一整天下來一直被觀光客強迫餵食,內心感到不忍。
  3. 因在國小任職,發現小朋友對動物的主題非常喜歡,因此設計了教案,希望小朋友對展場動物不要視為理所當然,能夠將正確的觀念傳達給身邊的人。

 

✿吳宗憲老師:老師設計教案的靈感來源非常多元,大概可以分為幾個方向:有被小朋友啟發的,也有自己參與了外面的活動,產生價值衝突之後,回過頭來希望學生有新的學習。每位老師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有的比較從動物權,有的從保育,有的從動物福利,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有趣的、不同的效果,因此待會第二、三題會一起來請教各位老師。

✿吳宗憲老師:對老師個人而言,您認為動保教育是什麼?或是您期待的動保教育是什麼模樣?老師們所設計的這些課程,在實際的教學場域中產生了哪些效果?除了直接的效果之外,是否有間接的效果?在教學現場是否與其他老師有衝突?若是有衝突是如何化解的?

❀吳芷宜老師:我認為的動保教育一定要與學生的生命經驗有所連結,這樣才會深刻。曾經與學生一起經歷搶救被黏鼠板黏住的麻雀,最後還是搶救不治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因自己的無心而造成了許多無辜生命的傷亡,因此動保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名詞,而是可以親身實踐的動詞。在設計教案時,一直在思考動保教育在十二年課綱的定位是什麼?雖找不到很明確的方向,但反而可以與不同議題去連結。

❀江伊薇老師:我的教案設計中有個同理心地圖,希望學生能關注人與動物和諧共處這件事,動保議題在校園中很重要,但較易被忽略,這是在執行上較有困難的地方。像是我們校園中有許多百年老樹,樹上就有許多的小動物,學生若是沒有好好教導,遇到受傷的小鳥時可能就會有不正確的舉動,這是滿值得去討論的議題。在教學上較大的困境是,因為是升學學校,有課程的壓力,也不會有獨立的時間討論動保,因此議題融入是比較好切入的方向。

✿吳宗憲老師:兩位老師是比較以同理心的角度來思考,我們來聽聽後面其他老師的看法,可能會有不同的角度。我們來請陳老師。

❀陳家鳳老師:我們學校的後山有動物園,以前帶小朋友去的時候他們都沒什麼感覺,直到實際上了動保教育、生命教育的課、透過義賣捐款活動之後,小朋友就較能同理動物,比如有次小朋友看到山羊爸爸長了結石,被義工帶去救醫,隔天到學校就會主動關心山羊的身體狀況。小朋友也會因為上過課之後,決定要以領養代替購買,雖他們年紀小,但只要給他們一些觀念,他們是有收穫的。

✿吳宗憲老師:我們接下來請朱老師。

❀朱麗蓉老師:我心目中的動保教育就是生命教育。但我發現現今的生命教育重點都放在「人」身上。當我們大部分的人把動物認定為食物,或是把海洋當作冰箱,孩子並不會因為愛自己和愛別人就連帶愛動物,所以我認為愛動物、眾生平等這件事必須要透過教育。現在生命教育的大方向還沒有把動保納入,而是把動保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旁支,心裡會有點失望,因為它應該是融合在一個全人裡面的。

第二題的教學之後的成效,我覺得今年五月之後的居家隔離是很好的經驗,同理心很難教,要設身處地真的要親身經歷過,不然就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把格子籠的雞擬人化成居家隔離的條件,以情境題的方式讓孩子思考、做價值觀上的討論,除了可以學習同理心之外,也可以從蛋農為什麼要使用格子籠的角度來思考消費者的責任,透過這些可以讓孩子知道原來餐桌上的這些食物也可以做價值觀的討論。

✿吳宗憲老師:謝謝朱老師,我覺得非常好玩,可以發現低年級會比較以同理心來啟發,到了國高中就會有更多的價值思辨。我們現在來請山老師。

❀山夢嫻老師:因為本身是教國高中的生物,所以在動物保護和教學設計是從第一堂課融入到最後一堂課,課程也會延伸到校外教學。教學設計的重點放在讓學生覺察到生活中的動物,也會收集學生的想法,了解他們對什麼有興趣、想知道什麼。

對於動保教育這個詞,我會比較喜歡講動物議題教育,因為講動保,像是無形在告訴大家,我們人類要去保護動物。對於教育模樣的期待,大概就是幫助學生獲得更寬廣的動物議題視野,由他們自己選擇,做出價值判斷。

✿吳宗憲老師:謝謝山老師。我們現在正在召集一群老師,發展教學與教法,我們開放式的告訴同學某種觀念後,讓同學做出選擇。

現在到了座談的尾聲,我們想聽聽老師對於我們的教育系統、對於關懷有什麼建議?希望關懷能再做些什麼事情呢?或是各位任教的學校希望能做些什麼事情呢?

❀朱麗蓉老師:我覺得擴大同溫層不是只有從事教育的人,而是整體社會大眾如何看待動保。教學過程中,挫敗感經常來自於孩子在課堂上吸收了他所認同的東西回去後就消失了,因為家長並沒有這樣的知能。歐盟目標幾年後結束籠飼世代,這必須要整個國家和整體社會有這樣的共識,才有辦法把非人類的生命人道對待。就算同樣是教育界,也不見得每位老師都認同動保這件事,學校的老師常常被規定要研習,這件事情反而第一時間會是反彈的,因為老師要做的事情很多,要如何讓老師覺得這個議題重要,有時不見得是同理心,而是為了自己的健康。當老師也認同這樣的概念,他就不是被逼得要在課程中做融入,帶出來的內容才會有靈魂,而不是當成一個知識,當在情意上認同時,自然而然就會變成行動。

✿吳宗憲老師:謝謝朱老師,那我們現在請吳老師。

吳芷宜老師:現在規定老師一學年要有四個小時的研習時間,但我幾乎沒有聽過關於動物的演講,教育局或是學校可以請講師來演講,讓動保種在每位老師心中,有心的老師就會將議題融入在課程中。動物還滿常出現在課文中,我們可以以此來做延伸,關懷生命協會的網站有許多的教案可以做參考,做更深入的學習。

✿吳宗憲老師:謝謝吳老師。我們現在請山老師。

❀山夢嫻老師:因為本身非常喜歡動物,為了動物我去學了很多相關知識,也念了師大研究所認識了順美老師和梁老師,他們給了我很大的啟蒙,在動物的領域裡好像一直找不到一個定位,所以那時我就很希望教育現場有人可以討論分享,思考著喜歡動物保護、動物議題、熱愛生命的社群有沒有可能成立?大家透過跨領域的分享,彼此相互支持、提攜成長,這一直是我的夢想,希望有這樣的社群,不但是老師的支持團體,也幫助我們累積教學現場學生們真正的想法與聲音。如果我們的教案可以互相觀摩分享,或許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成為更完整更厚實的課程。那我們請梁老師來跟我們分享環境教育的部分,謝謝大家。

☀評審梁明煌老師(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退休):環境教育裡的八大領域沒有包含動物保護,較接近的是自然保育裡會有動物保護,一般是由民間團體開課吸引老師來上課。雖動保教育沒有一個科目,但最早是在人道教育或是生命教育裡面。從小虐待動物的話,長大較容易成為殺人犯,因此需要從小教導人道教育。比起融入式教學,主題式的教學,只要抓住議題,加上熟悉的教學法,就可以創造許多東西。我也有在思考從教育行政的方向走,讓學校朝向友善動物的校園,不是只有老師在教動保教育,而是全校式的,像是總務的採購、環境的維護、全校式的事務、戶外教學、動物科展實驗等等。動保老師的社群也很重要,可以互相分享、擴大與使用,就像滾雪球一樣。

☀評審王順美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很難得可以聽到這些老師的分享,生命的話題都能看到我們內在新的部分,這很重要也不可或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所以對於事件的反應或是想法也會不同,多聽聽不同的意見,在彼此接觸的過程中敏銳度可能會被開發出來。

☀評審林怡君老師(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各位大家好,這是我第一次擔任教案評審,很佩服所有的老師,對我來說動保教育不難,因為我本來就是在教動物的行為、動物的生命,但是在場各位老師是來自各個不同領域,又要將動保概念融入,這真的是不簡單,我也從這次擔任評審的過程中學到了非常多,要如何將動保教育更加生活化。食物的生產過程是如何生產?會不會對我們的大環境造成影響?造成任何的負擔?慢慢地我們了解人也是動物,而人與整體環境也是連動的,不僅影響動物也影響環境永續,所以不僅僅是動保,而是整體連動的環境教育,也非常謝謝各位老師非常投入在動保這塊領域,有非常棒與優秀的教案產出,能夠將動保的觀念帶給年齡層更小的小朋友,進而影響家長,讓整體社會更有共識。

✿吳宗憲老師:我們時間差不多了。因為我本身的專業在公共行政,不會接觸到教育,這一年多來與老師們互動有些感觸,教育本身的難度很高,必須要思考要如何教才能到達同學的心裡,若是我們在小朋友階段就將各種觀念帶到小朋友心裡,長大之後遇到衝突就不會這麼的絕對,像我們現在的公投出來還是沒有結果,這讓我感到教育才是我們推動保需要努力去做的地方,做得越多做的越好,未來的紛爭就越少,這是我最大的感觸。剛剛幾位老師提的方向,也都是未來關懷的教育平台要做的事情,會設計教學指引、教科書編寫原則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有各位老師的幫忙,光有行政團隊是做不出任何東西的,所以未來我們會與各位老師保持聯繫,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給予關懷支持。

 

推薦閱讀:

【活動報導】2021動保教案競賽頒獎收穫成果與承擔責任

頒獎典禮暨分享會直播影片 PART1

頒獎典禮暨分享會直播影片 PAR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