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生命協會於10月19日舉辦「2019動保扎根教師研習」第六場野生專題,於臺北市立大學展開。期間學員們認真聽講,討論熱烈。期望這股熱情能持續向下扎根,讓動保教育在全台校園落實。也感謝財團法人全聯慶祥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熱情贊助。
懂野生動物,懂教育,才有野生動物教育
首先由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劉湘瑤教授講述「野生動物教育」。教授以「我們與動保教育的距離」為題,提出許多問題:動保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麼?教育對象與學習內容又是什麼?當不同動保觀點間產生衝突與爭議時又怎麼處理?什麼動物需要被保護?人們要用什麼方式保護動物?
劉教授提到108課綱的19個議題教育其實沒有動保,因此如何融入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就十分重要。尤其以動物保護這種較沒有固定解答的新興議題,根據教學層級讓學生從體驗、問題探討、到深度參與的引導教學就十分重要。
第二堂課由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陳建志副教授跟大家講述「都市生態與棲地營造」,陳教授運用他豐富的生態知識,以及大量的實地經驗講述了許多故事,讓大家聽得驚呼連連。他甚至曾經驚擾虎頭蜂巢,只為了和校長說明蜂類並沒有危險性。可見只要對動物有足夠了解,就會發現許多動物其實是被誤解了,並沒有大眾認為的那麼可怕。
接著教授也提起都市裡常見的嬌客:蝴蝶,其中也包含保育類大紫蛺蝶,以及都市三寶:沖繩小灰蝶、淡黃蝶以及無尾鳳蝶。他說:「就算再怎麼惡劣的環境,像台北車站前,我都有把握看到五十種蝴蝶。」也說明了都市中的生態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豐富,生態保育距離我們比想像的更近許多。
野生動物大哉問
下午第一堂課是北京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博士龍緣之講師所帶領的動物倫理。老師說,沒有被人類馴化的動物都能夠歸類為野生動物,其中又分為在野外生活,不依賴人類而活的野生動物,或是在人工圈養環境下所飼養的動物,如動物園中的野生動物。
緣之老師在這次的課程中也安排讓老師們討論的時間,讓老師們實際思考如何對待野生動物。其中包含:人類是否應該圈養野生動物?人類和野生動物發生衝突時的問題?外來種入侵的問題?動物福利應該擴及野生動物嗎?以及是否要打造野生動物的烏托邦?(討論及發言詳情請看官方Youtube:http://yt1.piee.pw/M3FTP)
實際教學經驗分享
在下一堂課裡,動保融入式教案推廣培訓講師陳柏涵講師分享自己在動保教育上實際的教學經驗。講師說,先培養孩子們對於愛動物的心,藉由愛動物會去主動觀察動物,漸漸的他們會發現生活周遭有其他的野生動物。講師在教學的時候會以自己所收養的治療犬去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甚至會將「與老師的狗單獨玩耍」作為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的獎勵,成效顯著。
由於狗對於學生的吸引力更大,所以講師在教學的時候都會透過「狗」這個媒介,讓學生願意更踴躍參與課堂。從家裡的狗,進展到流浪犬,進而到養狗的飼主責任,講師一步一步更加深入,帶領學生了解流浪動物的議題。講師分享許多教學時實際發生的故事,孩子們天真的話語與愛心都讓人暖心,而講師也分享自己設計的關於收養動物的英文學習單,讓學生使用英文回答,學生們一邊回答問題一邊也磨練自己的英文能力,給老師們一個很好的範例。
本次的教師研習野生動物專題台北場圓滿落幕,來參與的老師們各個感覺摩拳擦掌,試圖用今天學到的東西在自己的課堂上大展身手,也期待老師們能夠讓動保在下一代的心中扎根。今年最後一場教師研習將於11/16在台南大學登場,歡迎老師們前來共襄盛舉!報名網址:https://pse.is/KG86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