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台北蓬萊國小動保宣導:如何與「小白」互動?

10月22日下午,關懷生命協會受邀前往蓬萊國小舉辦第二場動保宣導活動,由本會台灣動物之聲記者蔡育琳主講「飼主責任及人犬安全互動」。

育琳老師藉由「小狗花花」以及「孩子遇見狗」影片,引導小朋友思考如何對待同伴動物,不論是對自己家的寵物或是流浪動物,都是要互相尊重。此外也以可愛的狗狗玩偶「小白」和小朋友模擬各種遇到陌生狗狗的情境,讓小朋友了解如何「人犬安全互動」。

活動上半場,育琳老師先介紹同伴動物概念就是已經被馴化而且喜歡家庭生活的動物,例如:貓、狗。這類動物在生理、心理、情感、行為與社會需求上,適合且容易作為家庭的生活同伴,與人類日常生活建立親密關係。人們和同伴動物的關係,也從「飼主與寵物」進一步轉變為「朋友或家人」。在法律上,人類需對同伴動物負責任,包含做寵物登記及定期施打疫苗等。

根據農委為2017年家貓家犬數量估計,家犬數量有177萬餘隻,家貓則有73萬餘隻,總數超過251萬隻。以台灣今年8月份人口數約為2359萬人推算,也就是說平均每9人就有1人養狗貓。甚至有研究指出台灣2020年將出現「黃金交叉」:全台犬貓隻數將首度超過15歲以下孩童數。今日活動現場詢問有多少小朋友家中有養貓或狗,結果也與調查數據接近,可見同伴動物確實是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

接著,育琳老師播放「小狗花花」影片引導小朋友思考許多問題:每隻狗都過得很快樂、很幸福嗎?有家的狗、沒有家的狗,有什麼不同?人們如何對待狗兒?狗兒如何對待人們?好的飼主應該是怎樣的?不好的飼主又是怎樣的?小狗花花最後去了哪裡?

從這些問題中,小朋友知道流浪動物可能被人驅趕、捕捉或傷害,或是被其他狗欺負、找不到東西吃、沒有地方遮風避雨所以容易生病。因此一般狗狗可以活10到15年,而流浪狗卻平均只有2.5年的壽命。

那麼為什麼會有流浪動物呢?原因有百百種:搬家、出國、畢業、過敏、生重病、懷孕、有小孩、離婚、分手、會咬人、太吵、醫療費太貴、沒時間照顧、家人反對、房東不允許等,就是不想養了。我們的生活由許多人事物組成,但是同伴動物只能依靠我們,所以決定飼養狗貓之前,需要仔細考慮並且確實盡到飼主責任,包含照顧終生的承諾、尊重生命獨一無二、與其他人相互尊重等。

那麼想為流浪動物做些事情的話,有哪些方法呢?育琳老師分享了一個很棒的例子,俄羅斯有位9歲小男孩,因不忍見到鎮上收容所的動物糧食短缺,「用畫筆幫助動物」在網路接案幫業主的寵物製作「肖像畫」,以換取物資轉送給家鄉的動物收容所。我們都有能力幫助流浪動物,不論是到動物收容所擔任志工、分享犬貓送養的資訊、以認養代替購買等,都是非常棒的方式。

活動下半場,育琳老師以「孩子遇見狗」影片教導小朋友瞭解狗狗的習性,以及辨識狗狗的安定訊號:當狗兒在困惑、壓力大、不自在、不喜歡、緊張時的時候會釋放出肢體行為上的訊號,用來安定自己和其他的狗、人,例如瞇眼、眨眼、撇頭、轉身、打呵欠、舔舌、定格不動、繞半圈等。所以當狗在釋放安定訊號時,我們應避免接近或觸碰狗,以免狗的壓力過大而產生意外。

最後育琳老師以狗狗玩偶「小白」來和小朋友模擬各種遇見狗的情境:當狗狗在吃東西的時候應該等牠吃完再接近。想認識別人的狗狗應該先詢問狗的主人取得同意,接著側身蹲下,不要直接盯著狗看,並且伸手讓狗嗅聞再慢慢摸狗的下巴、嘴邊,同時注意狗狗的反應。

如果在外看見很兇的流浪狗,也有方法保護自己的安全:撇頭、用眼角餘光觀察、保持安靜鎮定、繞半圈、放慢動作、慢慢後退離開或用東西擋住。還有不能對狗狗做的事,例如直接走到狗的面前或伸手摸狗的頭、高聲說話、拉狗的尾巴及耳朵或腳、握住狗的嘴或脖子。

在這一場宣導中,育琳老師說:「其實和狗狗相處很簡單,只要記得你不喜歡別人對你做的事,狗狗也一樣不喜歡,所以互相尊重就對了。」非常感謝蓬萊國小的邀請,期待小朋友們學會和動物適當地互動,並從中體會到同理與尊重。也希望各校都能重視動保教育,本會很樂意到學校與小朋友交流互動,持續推動動保教育落實扎根。

一起來看看這場宣導活動紀錄影片吧!(感謝蓬萊國小提供)

相關連結:

1.動保扎根教育平台 http://awep.org.tw/

2.《小狗花花》https://youtu.be/GsHem11K3rs

3.《當孩子遇見狗》https://youtu.be/qfuKqGyZlr4

相關閱讀:

1. 台北蓬萊國小動保宣導 我想養一隻狗-認識飼主責任

2.台北幸安國小動保宣導 關懷生命協會推廣TNVR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