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TNVR系列專題】 2年結紮千隻浪犬 相信動物協會郭璇:事情一直有好的改變

動物與生活
文/
陳珊珊(台灣動物之聲編輯)

從幫助台大校園內的流浪犬結紮開始,「相信動物協會」執行長、同時也是獸醫師的郭璇,從事動保工作至今已11年,在過去短短兩年內,她與協會員工的足跡遍及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與桃園市,共結紮了超過3000隻流浪狗兒。她表示,唯有用科學化的方法,大規模絕育流浪犬與放養犬,才能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一直看到事情有好的改變」,這是讓她在動保之路上繼續堅持走下去的原因。

從台大校園的浪浪結紮開始

郭璇是台大懷生社的資深社員,台大電機系畢業後,因為想要幫助動物,再重考台大獸醫系,並繼續攻讀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2007年,她與同學從幫助校園的流浪狗結紮開始,後來更將結紮行動範圍擴及校外的流浪犬隻,她與懷生社成員跑遍北北基與桃園等地,「我們那時候最多有6個人在抓狗,只要愛心媽媽求助,我們就去抓」。

初期以懷生社形式執行流浪動物結紮計畫時,雖然隨著志工人力的增加與捉狗技術的精進,5年內讓每年的結紮狗口數從一開始的十餘隻到近千隻,但是,郭璇坦言也曾歷經一段疲於奔命的黑暗期,「就算我們拚命在紮,還是有接不完的(求助)電話,跟抓不完的狗」,當時讓她一度懷疑「光靠捉狗結紮真能解決流浪動物的問題嗎?」。

直到2015年3月,郭璇與2位好友前往土耳其參與「第二屆國際犬隻族群管理高峰會」(International 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Conference),接著3人花1年時間走訪超過30個國家,多方取經犬隻族群管理經驗。此後,郭璇意識到不能再完全依賴志工,而是應以大規模的科學方式,才能有效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於是,她回國後便成立了「懷生相信動物協會」,開始聘請全職人力,有系統地執行捉狗結紮計畫。

2隻楓葉鼠意外死亡,讓她決心以動保工作為志業

在過去兩年來,郭璇與協會員工幫助上千隻流浪狗結紮,雖然年僅34歲,但已經擁有相當豐富的TNVR經驗。不過,當初讓她選擇投身動保領域的原因,令人意外的並不是貓狗,而是為了2隻只養了1個月的老鼠。

從小就喜愛動物的郭璇,還在念電機系時,朋友送了2隻楓葉鼠給她當寵物,沒想到在飼養1個月後,2隻楓葉鼠卻意外死亡,「牠們死掉後,我覺得沒有事情可以幫助牠們,我就開始吃素」,對2隻寵物感到歉疚的她,從此決心成為一名素食者。而當她持續吃素1個月後,心中也開始萌生「想要為動物做些什麼」的念頭,後來便到台北市動物之家當志工。

「當志工的過程中,為了救我家樓下的2隻狗,牠們一直被抓進收容所,我就去領回再放回樓下」,郭璇提到,在收容所當志工的日子,除了發現流浪動物面臨的苦難與困境外,也因緣際會認識了擁有多年TNVR經驗的湖光動物醫院的林雅哲醫師與許多愛心媽媽,這才開啟她的動保視野,最後,讓她選擇走上流浪動物TNVR這條路,用自身專業直接幫助流浪動物。

大規模結紮計畫:同區母犬的結紮比例需達到80%

如何才能有效降低流浪動物的數量?郭璇指出,首先要有一個全盤性的計畫,並讓同一區域母犬的結紮比例達到80%,「假設你今天要在台北市做結紮,你要先知道台北市有多少流浪狗,幾年之內,要把80%以上的狗都結紮」,當初與夥伴雖然跑遍北北基與桃園市捉狗結紮,但當地的流浪母犬結紮比例可能僅有10%,「所以不管我們怎麼紮,收容所的狗還是這麼多,因為剩下的(未結紮的流浪母犬)繼續生」。

接著,還要維持充足的正職人員,郭璇用出國走訪所見的經驗說明,「東南亞、東歐國家滿街都是流浪狗,跟台灣一樣,不是像英國那種沒有流浪狗的地方,他們(國際動保團體)的團隊就地有結紮獸醫師,捕犬員每天去抓狗」;此外,除了沒有主人的野犬之外,放養的家犬也必須納入TNVR的對象,「即使是被鍊在門口的家犬,牠也會發情,也會交配,還是會生」。

回國後,郭璇把在國際取經的動保經驗實際運用,2016年成立「相信動物協會」,推動「大規模結紮計畫」,在過去短短兩年內,她與協會員工的足跡遍及北北基與桃園市,幫助超過3000隻流浪犬隻結紮。光是2017年,一年就結紮了1900隻流浪狗,為了解決流浪動物問題,付出相當大的心力。她說,希望能在2019年底將北北基每個行政區的流浪母犬結紮比例提高到90%,並將結紮計畫擴及其他縣市。

「捉狗結紮」這件事真的有用嗎?

流浪動物的來源從何而來?郭璇表示,流浪動物分為無主的野犬、遊蕩的放養犬及棄養(走失犬)三大群體,其中,以前兩者為流浪動物的最大宗。而在執行結紮計畫時,又以未結紮卻一直生的放養犬為重點對象,「在偏鄉地區,放養犬不結紮,問題更嚴重,甚至關在籠子裡的狗都有可能會被交配到」,因此,針對放養犬問題,也會在郊區、山區逐戶拜訪,協助飼主完成結紮與寵物登記。

光靠「捉狗結紮」就能解決流浪動物問題?郭璇解釋,前提要看你如何定義「有用」這兩個字,「假如今天有一座山,愛心媽媽餵狗餵了10年,過去10年,這些狗她也抓不到,小狗一直生,每次母狗發情,民眾打電話來,想要來抓狗,抓不到,可能下毒,又少了一些狗,母狗生下來,小狗可能被動保處抓去,全部被殺死,愛心媽媽也束手無策,所以整個山上是失控的」。

郭璇接著說,如果把這座山上的母犬都結紮完,再也不會有小狗出生,民眾也就不會因為認為流浪狗影響生活品質而通報,如此以來,當地流浪犬、居民及愛媽的生活均能獲得提升,TNVR對於改善那座山上的人犬環境是有效的,但結紮效益僅限於那座山,「你說TNVR沒有用嗎?」

「零撲殺」政策上路滿周年,然後呢?

長期站在第一線關注流浪動物議題,郭璇發現過去幾年,政府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方式就是「濫捕」,「民眾通報,公部門不需要思考流浪狗是哪裡來的、不需要思考什麼政策是有效的,只要有人通報,就是派捕犬員去,捕犬員有沒有抓到咬人的狗,沒有人在意,反正有帶狗回來就結案」,因此常常可能是一隻黑狗咬人,但捕犬員抓的卻是白狗或黃狗,這對於通報的民眾來說,他不但沒有被服務到,可能還會繼續被狗咬。

不過,2017年2月,公立收容所「零撲殺」政策上路後,郭璇也觀察到北北基等各地方政府對於流浪動物TNVR的態度已有轉變,除了推動TNVR計畫,也陸續找上相信動物協會協助執行TNVR,「他們以前覺得把狗放回去會害死他們,覺得狗不應該在外面,應該盡量抓」,如今公部門的作為已漸趨開放。此外,她也提到,根據台北市動保處統計,光是2015年,受理民眾的流浪犬通報案就超過5000件,但到了2017年僅剩2000多件,「TNVR絕對是有效的」。

事情一直有好的改變,讓我願意堅持下去

「我們一直看到事情有好的改變。」從台大的校園流浪動物開始,郭璇見到流浪動物的處境,因為自己的棉薄之力獲得改善,走出校園後,幫助愛心媽媽們收容、餵養的狗兒做結紮,也讓愛心媽媽與狗兒的生活得到提升,一直到現在協會的規模,郭璇的動保之路一路走來,越走越堅定,她說,「這件事(TNVR行動)雖然很花時間,但是每一年都在成長,這是讓我一直做下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