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飲食道德觀

動物與消費
文/
增進動物福祉協會

飲食道德觀

當談論到「道德」,一般人都會認為應該在生活中的各層面實踐。但有趣的是,在「食」的上面,我們卻很少將「道德」考量在內。究竟「道德」在我們食物的選擇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此問題的重點就在於我們生產何種食物,以及如何生產我們所攝取的食物,這對我們環境、個人健康、社會以及此文章的焦點——數百萬隻被野蠻剝削之動物的生命,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缺乏營養真相的教育

藉由認知飲食中的道德觀,我們可以避免汙染空氣、土壤。例如大量如潟湖般大小未經處理肥料(動物糞便)、化學肥料滲漏到或被施用於陸地上的土壤和河川,還有為了使動物在不正常、不自然的居住環境下仍能苟延殘喘的化學藥物。對於社會大眾,我們缺乏針對「營養真相」的知識教育,亦不認為有道德上的責任,也無道德上的認知來執行教育。因此,所謂的現代均衡飲食觀念反而成了有害影響。最後,我們鮮少反省使用動物製品飽足自己的行為是否缺乏道德考量 。



你可以回想起或者想像出在晚餐中討論政治、宗教、性別、種族或人權上的倫理與道德嗎?在吃雞翅和牛排的同時,交換辯論著彼此的想法,大多數都不會注意到正在吃的東西,可能跟上述議題都有關。但當你試著討論關於動物權或動物利用的道德觀,你的晚餐可能就變成爭論的主題。

道德觀須隨科技相對進步

一百五十年多前,許多國家都認為奴隸制度是正常的,但今日此觀念已不被社會所接納。約一百年前,童工仍是勞工的一種,沒有任何法律可以保護他們。有段時間,女人並不像男人一樣被視為等權的公民,此現象在某些國家依然存在,我們顯然不會去質疑其中的荒謬和不公。多年前,流浪漢並非社會議題,也沒有任何行動去協助他們,但如今社會正在重新評估對於這些弱勢族群的道德責任。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施行也並非太久以前的事。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如何公然地虐待自己的同胞,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使其蒙羞,而施虐者通常為有權有勢的人。如果我們回頭去看人權的歷史,許多過去被人們所接受的社會規範,而今社會大眾卻對其產生質疑與不滿,或者仍在幫助那些掙扎著打破古老過時思想的人。

科技有不斷發展的需要,我們的道德觀也須相對跟進,或者更勝於科技的腳步。否則我們的文明雖發展成具備一定程度的科技能力,但卻只有一點點道德感來監督科技用途。若真如此,我們社會最終會自我墮落。許多人都熟悉托爾斯泰、蕭伯納、甘地、畢達哥斯拉、辛格、林肯、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等等,這些人對社會有極大貢獻,幫助社會在道德上和科技上都一同進步。這些來自不同研究圈、不同領域和不同社經地位的人,在道德觀和社會對於動物的對待上卻有著相同的理念。十五世紀的發明家、藝術家暨哲學家達文西說:「我很早就發誓拒絕食用肉類,有一天人們會和我一樣,看著動物被屠宰就像看到人類被謀殺一般。」達文西與其他許多哲學家、科學家、發明家和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一樣,了解為了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存亡,人道主義必須存在,並且到了一定程度,對待動物的觀念就必須要改變。身為所謂現代社會中的人民,我們有道德責任去確保所有社會成員的安康。要達到此目的,必須在道德上和倫理上進化,對任何種類的人或動物沒有抱持分別心。

現今社會為了飲食,每年有系統地殘害及野蠻地屠宰560億隻動物,並將其視為常態,這數字還不包含數億的海洋生物。社會接受並且參與這些為了消遣、利潤或利益所做的舉動。

如果我們靜下來想一下,560億是世界人口的八倍,我們會發現這需要消耗極大量的食物和水資源。後果就是,我們反而讓十億人口在地球上挨餓,十億人口缺乏新鮮飲水,而味蕾的滿足或口袋裡的利益卻仍比考量上述人口的不幸來得重要。



動物和你我其實沒兩樣

我們應該自知人類也是動物的一種,其他被統稱為動物的物種,其實只是非人類的動物。我們卻持續且重複地用各種不公正又不道德方式,對待這些無辜的動物,如同我們過去和現在對待其他人類一樣。

歧視的定義是對於個人、種族、少數民族等等的不平等對待。因此,基於物種種類而賦予生物不同的價值和權利,則可被定義為物種歧視。由此看來,我們的行為與歧視沒有兩樣。由於我們是物種主義者(如種族主義者、性別主義者等等),我們以「強權就是公理」此扭曲的觀念,從古到今有計畫地謀殺、囚禁動物,如同我們對其他人種所做的屠殺和種族滅絕一樣。動物們因食物、娛樂或其他類似的病態理由,而被壓迫、被奴役。他們(動物)被嘲笑、羞辱,或身心受創而不得不屈服於人類。試想你我若身處與他們(動物)相同的處境,被迫進行非自然的行為,或者從小被隔離,生長在禁止體驗自然社會行為和個體需求的環境裡,我們難保不崩潰。所有有知覺的生物都努力生存、追求快樂、尋找庇護和食物,並且逃避疼痛、恐懼、受苦和死亡。科學證實許多動物都有深厚的社會和家庭關係。最終,他們(動物)其實和你我沒有兩樣。

對於這些活生生的有情生命,我們卻定位為商品和資產,將他們(動物)加工並放置於生產線上,對待他們(動物)就如同其他沒有生命的商品。



用一分鐘想像一下,一條由機器形成的、又長又冷的走廊,這些動物被吊掛著,等待血腥痛苦的死亡。當尖叫聲和哭喊聲由那些走過走廊的動物傳來,你我在這些走廊的兩旁,帶著同情看著這些疼痛和受苦的動物,卻必須站在工作崗位上,控制並準備著其他等待被殘忍屠殺的動物。有些動物,頭部先被重重一擊,故意讓他們陷入昏迷,但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失敗的。然而,此步驟卻允許了後續的屠殺行為被列為是「人道屠宰」。運輸帶不斷運轉著,運送這些已無生命的屍體,但因屠宰的手續太慢太差,有些不幸的動物仍尚存一息,就直接被工廠拋擲進滾燙的熱水中,才漸漸邁向死亡。之後,再被肢解和除去內臟,以及其他工廠所需的最後手續。

被忽略的殘酷事實

我們不只完全忽略動物在等待或經歷這些體驗時的感受,我們也忽略了不得不在這些工廠工作的人。只要社會有需求存在,這些工廠就會有這種職位上的需求。這些從事屠宰工作的人,若有其他機會,應會選擇不需殘殺生命的職業。非因生存或必須所產生的疼痛、受苦和死亡,本來就值得懷疑,更何況如此殘忍的行為,目的只是為了人們要滿足口腹之慾,享受時尚、娛樂或利益。每天8到12小時都在殘殺,對於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必定有所影響。統計顯示這些人不只容易有職業傷害,並且與經歷過戰爭的人一樣,有類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D)的症狀。許多人開始出現物質濫用、家庭暴力和其他症狀,以消化這些不人道的行為。我們必須自問,這樣利用動物和動物製品,我們會創造和教育出怎麼樣的社會成員?

此類殘酷行為還包括生產與使用雞蛋及牛奶。雞蛋,其實是雞的月經,生產過程中,母雞需忍受極大痛苦與不適。首先,一般母雞都經過基因改造,然後,為了讓母雞能下更多蛋,養殖業者刻意使母雞們挨餓以改變她們的生理時鐘。雞蛋常常太大,導致母雞子宮無法承受而衰竭,還有更多不顯為人知的內幕。至於被稱為液態肉類的牛奶,原是小牛的食物,卻被處理成人類的食物。如同其他幼兒需要母奶的營養,小牛們硬是被剝奪這樣的權利,還被強行帶離母親身邊,導致母牛與小牛精神上的悲痛,這樣的情形已被許多農夫與研究學者所觀察到。才剛面對精神悲痛沒多久,小牛就要面對無情的宰殺。許多人刻意選擇忽略這些事實,也有不少人則被商業上灌輸大眾美好假象的行銷策略所洗腦,被蒙在鼓裡而不自知。

暴力滋生暴力

除了無意識地滿足個人需求和忽略他人痛苦外,還以這些誤植的觀念養育著我們的下一代。如此,不必承擔改變行為的責任,也不必解釋我們的舉動。例如,對某些人來說,教導小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面對事情比起教導他們檢視行為背後的事實,來得輕鬆省事。不像成年人,小孩子能夠清楚知道虐待動物的錯誤之處,而且不找藉口,確實地去考慮其他人或動物的感受。與其帶領小孩子對於他人擁有適當的道德觀、同理心、同情心、道德行為和利他行為,我們卻讓小孩子走上無知和漠不關心的路。行為模式是學習和複製而來的,「暴力滋生暴力」,因此這樣的行為會被傳承下來。數年後,我們將可能面臨的是,缺乏道德良知的成年人,對於他人的受苦只有些微,甚至全無體諒,難以感同身受。

說人類行為殘忍是一回事,但說人類是殘忍的生物,絲毫不想考慮其他受苦的生命或根本沒有同情心,又是另外一回事。某些時候,動物在科學研究中展現了驚人的利他主義、同情心和同類友情,不論是在動物之間、動物與其天敵之中,或在動物和人類之中。許多動物行為都被媒體和科學所記錄與報導。如果我們人類是明顯擁有較高智慧的文明物種,驕傲地誇耀自己使用工具、建築、完成種種成就和其他豐功偉業,但為何我們卻如此難以和環境、生態或動物和平共存?

對他人展現同理心和關心,常被怪異地認為是軟弱的表現,或過於感性且不正常。有鑑於此,不顯露出此行為反倒被視為正常,加上法律不足或甚至缺乏保護本地、經濟、野生或其他動物的法律,等於是變相鼓勵這樣的事實。然而,在企圖社會化的過程中,若雙方之間產生距離,將難以進一步理解對方的需求、智能等等。因此,我們以類似處理「跨文化溝通」的方式,用口語和非口語等各種要素去體察,同時認同其他動物有權存在,並且不去小看或縮減動物的認知和情感能力。

他們真的該活受苦嗎?

通常,我們因為太盲目而無法體悟到,我們其實是群體意識中的一份子。大部分社會上的人都隨波逐流,而不去質疑自己的舉動。但當我們體悟到或者有機會理解此議題時,我們只有兩種抉擇:選擇保持你的道德和原則,並且以行動來證明;或者選擇忽視道德義務和責任,只著眼於個人歡愉、興趣和便利。

一個人對於利用動物或動物產品,可以給予許多回應,但卻無法給出除了滿足口腹之慾或經濟獲利之外的解釋。甘地說得好:「追求享樂而無良知;從商無道德;發展科學卻缺乏人性;這些都是會毀滅個人和社會的條件之一。」

以物種來說,我們只證明了即使有能力可以獲得這麼多,我們卻選擇為了自私的利益,將我們的力量、智慧和統治能力運用在其他動物身上,這是我們締造的核心價值,也是我們為了維持日常生活所創造出來的循環。從遠古時期的狩獵群落到現代的文明社會,我們在道德上、倫理上和社會責任上,展現出持續地進化,而如果我們依然希望繼續進化,生存於一個更和諧、無暴力的環境中,我們則必須努力以更高的道德觀,無保留、無例外地去避免,因個人自私的需求和個人便利,而消費其他動物。重點不是在於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差別,而是在於我們的相同之處,他們就像你我一樣。許多人觀察後的結論為:問題不在於他們是否會思考,他們是否會說話,而是在於他們真的該活受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