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學習愛,從小開始- 拒絕動物戲謔,提倡友善動物旅遊【會後報導】

學習愛,從小開始

拒絕動物戲謔,提倡友善動物旅遊

關懷生命協會於九月十五日,在台北市召開終止動物戲謔記者會,由秘書長釋傳法主持,會中播放「讓孩子學習愛,從拒絕動物戲謔開始」、「友善動物旅遊:拒絕動物戲謔」宣導影片,內容為賣笑的動物僅僅為了滿足人類娛樂、歡笑,卻被終生監禁,在痛苦、屈辱中度日,被貪婪的商人和無情的觀眾判了無期徒刑。與會來賓一同響應消費者抵制運動,發表共同宣言:希望民眾以消費者及教育孩子的立場為這些殘忍的「演出」畫上句號,動保小朋友景興國中與八里國小十位愛護動物小朋友聯合擔綱演出行動劇,並告訴大人們不想要再去這些動物戲謔的場合玩弄動物了。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裴家騏教授談及:很遺憾台灣相當多的公私立機構動物展示場所戲謔動物,將動物當作低人一等,畜生、醜角去看待,很明顯我國的教育面向仍然要再加強。很多動物園宣稱園內的動物死亡率不超過10%,而這數字他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但這僅限於好的動物園,還有照顧動物不良的動物園,動物死亡率超過50%,而這情況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動物於展示和表演中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同一個月去個二次可能看到的是不同的動物。

家長、老師不知不覺中鼓勵學生去觸摸動物,其實很多先進國家禁止,但台灣還有許多。曾有個例子為收容中心進來休閒農場送來的紅毛猩猩,檢查發現感染肺結核,原來之前業者相當鼓勵民眾觸摸牠,導致遊客將疾病傳染給牠,牠也一定會繼續傳染給其他遊客,相當危險也不人道。因為野生動物習慣單獨在野外生活,不習慣被人觸摸。在野外,當動物被觸摸的時候,很可能就是牠要被吃掉的時候,所以對於觸摸存有非常大的恐懼。現實狀況,仍有非常大的落差。目前的生命教育仍不完善,大人要負起更大的責任。


       
 

國際NGO工作者&旅行家褚士瑩:泰國的街頭,小猴子帶面具乞討,大家覺得好可愛,民眾給錢等是助長這樣的風氣的原因,這完全違反動物本性,也對人類造成危險,如在拉斯維加斯,馴獸師被獅子傷害;在佛羅里達州,訓練師被海豚拖到海裡。在《血色海灣(The Cove)》這部紀錄片,全世界第一個訓練海豚做表演的馴獸師也表示感到後悔。他說如果知道以前他所做的事情,會演變至今天的狀況,他絕不會開始。

我們會誤解動物的笑容表情,以為在笑,其實是恐怖的戲謔。會讓小朋友誤以為可以這樣跟外面的野外動物互動,其實是充滿危險的。如在阿拉斯加,有一年輕人想拍野生熊的記錄片。自小從卡通、動物園汲取的經驗,讓他存有熊是非常可愛的印象,不相信熊會傷害他,以致在拍攝記錄片的過程中,忽略自身安全而喪命於熊掌下。

而在台灣,一位志工發現小朋友在嘻嘻哈哈地看手機上的照片,結果發現那些小朋友覺得好笑的事,原來是死掉的狗。一般人會認為這些小朋友殘忍,無同情心,但有學者覺得事情不一定是如此,就開始做家訪。結果發現有些家長喝醉酒後,就會拿酒瓶去打狗,或有些務農的家長會撒農藥,狗不小心吃了農藥就會死掉。這些生活經驗,會讓小朋友覺得虐待狗或讓牠吃到農藥死掉,是日常生活中很好笑的事情。雖然家長非故意做出負面示範,但打狗、毒殺狗的行為,仍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辦公室主任賴威任表示:在台灣可見的鯨豚表演,其實給鯨豚帶來非常大的傷害。從一開始,就要從野外捕捉鯨豚。現代的捕捉法稱為驅趕漁法,這種捕捉法將給鯨豚帶來高達1:15~20的死亡率。離開大海,住在圈養池內的鯨豚,會有共同的疾病,即胃潰瘍。胃潰瘍由壓力過大而引起,而訓練師也會隨身帶著胃酸分泌的藥物。鯨豚本身用回聲定位系統做周圍環境的偵測。但在人造的圈養池內,因為範圍小,鯨豚發出的聲波很快就被彈回且一直來回繞轉。這種情況將導致鯨豚對感測周遭環境的能力降低。

業者宣稱鯨豚表演有教育功能,但是表演背後所傳達的訊息,卻把教育功能給掩蓋住了。鯨豚所做的表演動作,在野外的自然環境中是看不到的。例子如鯨豚會用胸鰭或尾鰭拍打水面,這在野外的環境其實是牠用以表達威嚇的意涵,但在表演現場卻好像是一個很有趣的動作。有些業者會讓鯨豚做數學題,比如說2+3,旁邊放一個鑼讓鯨豚去敲。其實鯨豚看不懂這些數字,只是訓練師用其他方法誤導觀眾,讓大家以為鯨豚很聰明。訓練師會用聲音傳達給鯨豚,要牠去敲鑼。表演結束後,鯨豚會搖搖尾鰭跟大家說再見,這其實在野外的自然環境中也是看不見的動作。賴主任呼籲大眾,不要購票去支持這些利用動物做表演的場所。因為消費者的購票行為會刺激需求,最終造成更多野生動物的圈養以及野外捕捉行為。
 

台灣師範大學科教所劉湘瑤副教授:她在動物園曾看過一對年輕夫婦帶著小孩餵食大象。對方似乎認為這種餵食行為沒什麼,反而是一種給孩子近距離觀察、認識動物的機會。從人们做野生動物餵食行為與認知可見,似乎認定這種餵食行為可以建立起人跟動物的關係。這種行為可用生物學家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提出的親生命性(Biophilia)之概念做出解釋,即人天生喜歡親近自然,會跟其他動物建立連接關係。

劉副教授指出,西方學者的研究顯示,人對動物的觀感,是有選擇性的。同一個人對不同的動物,會有不同的觀感與判斷。如一些魚有食用價值,可以拿來吃;另一些海洋生物則有娛樂價值,用作展示或表演。文字也會影響我們對某些動物的觀感。一些被歸類為『冷血動物』的爬蟲類動物如鱷魚、蛇等,會讓我們覺得害怕。這不必然代表這些動物於人有害,只是文字上傳達錯誤的訊息。若把一般人害怕的冷血動物做操控、戲謔、奴役或把玩的工具,如捕捉小鱷魚並跟小孩說,你敢這麼做,讓牠在你身上爬動,就是勇氣的表現。其實這是一種被扭曲的價值觀。許多成人並非刻意做出或支持動物戲謔的行為,只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傳達負面的價值觀給小孩。業者利用人們喜歡親近自然與動物的心理賺錢。戲謔動物的行為,將給小孩帶來非常負面的教育。


在『讓孩子學習愛,從拒絕動物戲謔開始』的影片播放結束後,在學校推動動物保護教育的賴姿君老師分享說,若沒親眼看而只是用講的,不足以讓孩子建立動保觀。因此在因緣際會之下,把拒看動物表演的課程,引進學校的輔導課程中。這些課程給孩子帶來很大的收穫,如一個受家暴的孩子會因此而對弱勢動物的狀況有所瞭解,說以後再也不會虐待自家的狗了。透過影像與動保課程,會引發孩子的同情心與憐憫心。

新北市八里國小的藍瑜卿老師表示,透過今天的活動,可以吸取平常不知道的動保知識,而其實這就是一個教育現況的問題。該受動保教育的不僅是小朋友,還包括家長和老師。目前還有很多學校的校外教學活動,是參觀動物表演,甚至於在學校運動會,會有撈金魚或做動物買賣的廠商入駐校園。小孩就像一張白紙,會學習模仿大人的行為。在班上和小孩子看影片時,老師和小孩子都紅了眼眶。小朋友會問說,『好可憐哦,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有時候無需說太多,小孩子會從影片中接受到訊息,看到畫面就會知道戲謔動物的行為,對動物本身是不好且錯誤的。藍老師認為,若只是口頭上說要好好愛護動物,不可以虐待牠們,對於孩子而言是沒什麼意義的。


與會來賓分享結束後,輪到孩子表達心聲的環節。首先是來自景興國中的黃郁雯同學。黃同學表示,看過動物戲謔的畫面會覺得很難過,人類不該那麼自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剝削生命,『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要支持拒絕動物戲謔,不剝削動物,因為這真的很殘忍。』接著是來自八里國小的陳思涵小朋友表達心聲。她說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鱷魚被粘住嘴巴,如果自己是鱷魚,『會覺得很難受、很不舒服。』思涵說會拒絕看馬戲團表演,支持拒絕戲謔動物。

記者會在知性與感性的交會中,串聯起與會來賓拒絕動物戲謔的決心與呼籲,並在由景興國中與八里國小同學一起擔綱演出的《戲謔動物實況行動劇》結束後,畫下圓滿的句點。
 

 
友善動物旅遊  拒絕動物戲謔
 
 
 
學習愛從小開始
 
 
 
 
---------------------------------
 
【記者會影像紀錄】
 
來賓發言
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裴家騏教授
國際NGO工作者&旅行家褚士瑩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辦公室主任賴威任
 

教育者的憂心

台灣師範大學科教所劉湘瑤副教授
台北市景興國中賴姿君老師
新北市八里國小藍瑜卿老師

孩子的心聲

景興國中生代表 黃郁雯
八里國小代表  陳思函

 

戲謔動物行動劇

景興國中與八里國小,十位同學擔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