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成功的故事:校方、學生、流浪狗

動物與陪伴
文/
立報記者/呂苡榕

 

成功的故事:校方、學生、流浪狗

立報記者/呂苡榕
 
 
避免流浪犬誤傷人  校方強力捕捉
 
2008年12月底,成功大學一名高齡68歲的法籍法文兼課老師尚娥弟(Marie-Odile CHAMBRE)修女在上課途中,騎腳踏車行經光復校區時,遭校內流浪犬驚嚇後倒地,因頭部撞擊而導致昏迷。這起意外,掀開校園流浪犬處理方式的兩難,也引起校內師生面對流浪犬議題的爭論。

 
當時成大校園內照顧流浪動物的社團──旺旺社不斷接到媒體詢問電話,無力招架,事件發生後幾個月,社團解散。而校方也在壓力下,不得不大動作清除校內流浪狗。「那時許多有在幫忙餵養的愛心媽媽都趕到學校裡來把狗救走。」成大校園流浪動物志工隊隊長、政治系三年級學生蘇婉琦說道。
 
「過去校方面對流浪狗,多是以捕捉為主,但卻在捕捉過程中發生意外。」曾任旺旺社社長的航太所畢業生謝宜達說,2007年左右,學校當時仍以工友捕捉流浪狗作為處理方式,結果一隻躲避捕捉的流浪狗跑進宿舍,過度驚嚇之下從4層樓往下跳
 
之後校方不希望繼續在面對流浪狗問題上惹出這些負面消息,加上不斷捕捉反而讓學校這個場域空出來,得以容納新的狗進入,因此流浪狗問題成了惡性循環,無從解決。
 
因此校方在網路號召關心這個議題的同學,希望透過組織社團,有系統的解決流浪狗問題。
「一開始旺旺社負責校園TNR工作,也有固定餵食。」謝宜達說,為了將流浪狗數目控制在一定的數量內,社團也和長期在校園內餵食流浪犬的愛心媽媽溝通,不再增加餵食能量,避免更多流浪犬進入校園。而行為有問題的流浪犬,也都以誘捕方式捕捉後評估送養。
 
「不過實際上學校的態度以提供資源為主,並不會告訴學生該做什麼,所以社團的方向,都是由幹部來決定。」謝宜達說,由於沒有具體目標和工作項目,這樣的方式也導致社團在傳承上出現問題,一直2008年誤傷事件發生,也成為社團解散的引爆點。
 
2009年初,旺旺社解散,原本由旺旺社進行的校園流浪犬TNR也跟著停擺。部分旺旺社的成員則另組成「關懷生命教育推廣社」,相較於旺旺社從事第一線服務性質的工作,關懷生命教育推廣社則著重在生命教育宣導,也會在校內舉辦相關講座,另外也會帶領學生前往狗場參觀。
 
捕捉犬隻成效有限  流浪犬問題不減反增
 
「校方雖然一直都有請捕狗隊來抓狗,但是處理這些事務的總務組人員認為校內流浪犬根本抓不勝抓。」蘇婉琦說,校方覺得流浪犬抓了舊的,就會補上新的,抓狗並非唯一的辦法。「因為這樣,校方同意了校園流浪動物志工隊的成立。」
 
另一名校園流浪動物誌工隊成員、外文所碩三的林鈺涓說,原本幾個同學就會零星的去餵狗,但是大家都很擔心一但自己畢業,這些狗該怎麼辦,加上校方也認為抓狗無法解決問題,因此同學希望能夠和校方溝通,成立社團後有系統、延續性的照顧這些流浪狗,也透過系代表,在校務會議上提案。
 
「雖然我們在校務會議提案時,還是有人反對,不過校長與副校長都表示支持。當時的副校長黃煌煇甚至與總務組溝通,表示願意提供地方讓我們把行為有問題的狗安置在那裡,希望以更積極的方式來預防犬隻傷人事件的重演。」林鈺涓說,而這些行為有問題的狗,也會在經過評估後送養。
 
目前志工隊照顧的流浪犬大約30幾隻,工作內容包括結紮、洗澡、施打疫苗、餵養,另外為了妥善處理流浪狗攻擊師生事件,志工隊也在校園各處放置了「通報單」,一但發現行為有問題的狗,就由志工隊出面處理,這樣也能確保捉到真正有問題的狗,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通報捕狗隊後,卻只是抓了另一隻狗交差了事。
 
不過相較於一般社團,志工隊卻是更像是隸屬於總務組底下的學生組織,林鈺涓說,當初以志工隊,而非社團的形式成立一方面是因為當年教師遭犬之驚嚇事件發生後,學生社團被推往第一線處理事情、面對媒體,然而,學生們願意投身流浪狗照護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實在不該成為意外發生時的眾矢之的。畢竟,若流浪狗缺乏照料,將會為校園帶來更多問題。
 
而志工隊比較屬於「協助、輔導」的性質,協助校方處理流浪犬事務,「一但發生意外,也是校方出來面對,不會是學生要親上火線。」且以志工隊性質成立組織,相關訊息還能掛在總務組的網站上頭,同時,總務組更提供犬隻結紮、醫療等相關經費協助志工隊處理各項工作。
 
學生協助管理  校方樂見其成
 
成大總務處事務組王昌銘表示,雖然2008年發生流浪犬與修女事件,但是校方認為強力捕捉的手段並不能解決問題,因此當學生會提議希望由志工隊的方式去協助學校管理流浪狗,校方也抱持著支持的態度。「當時的副校長、現在的校長認為,管理流浪狗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成大一直都認為,校園是人與動物都能合諧相處的場域,不一定要使用極端的手段來處理。」
 
王昌銘也指出,目前志工隊照顧的流浪狗大約30多隻,都有列冊追蹤並進行絕育,「以前外面的流浪狗跑進校園,可能出現攻擊事件,現在這些待在學校裡的狗,會把外面跑來的狗趕走,其實校園環境反而相對安全。」王昌銘也表示,絕育之後,流浪狗的性情較穩定,因此去年至今也才接獲2件通報。
 
學校信任學生有能力去管理這些流浪狗,願意讓學生放手去做,王昌銘說,流浪狗是整個社會的問題,在校內學習的過程可以將學生培育成一個個種子,未來成大學生出了校門,也有機會影響更多人,或者影響政策。
 
捕捉非良方  如何共存更重要
 
 
 
 
其實並非只有成大面臨過流浪犬誤傷師生的問題,包括政大等學校,也都曾經出現流浪犬誤傷人的事件。而目前政大也為了流浪犬議題,打算在4月的校務會議上討論是否淨空校內犬隻,避免再有類似事件發生。日前政大移除流浪狗過程過於粗暴,拉扯、踹狗的行為也讓犬隻發出淒厲嚎叫,引起許多師生側目,對於校方過於強硬的手段感到反感。

清空校園流浪犬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成大的案例中可以發現,強行捕捉後,只是讓校園成為新的流浪狗聚集地,加上捕犬人員只能捉到個性溫和、親人的流浪狗,結果最後留在校園中的,反而都是行為有問題的狗,對於師生安全並不一定是好事。
 
根據關懷生命協會對於全台19所大專院校進行的「校園友善動物大調查」結果顯示,高達13所學校同意校園流浪犬的存在,並且協助學生社團執行TNR,其中更有8所學校承諾「停止捕捉」校園犬隻,10所校方給予社團執行TNR之經費,佔調查總數的52.6%;5所校方提供社團搭蓋犬舍之經費。可見捕捉早已不是唯一手段,校方與學生組成合作聯盟,或許更能有效面對校園流浪犬問題。
 
校園流浪犬議題就如同整體社會中流浪犬問題的縮影;習慣以捕捉、撲殺作為解決手段的政府,就像是不願思考動物與人如何和平相處的校方,但是捕捉卻不一定能夠杜絕問題,又或者流浪犬從來就不應該被視為是一個「問題」。當流浪犬早已是這個社會的既存事實,與人類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時,犧牲其他動物的生命,絕非維持「人類安全的生活空間」唯一的道路,如何找到和平共存的方式,更是我們應該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