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教孩子愛護動物?
人類都自顧不暇了,為什麼還要去關心或保育其他物種?
「因為,動物是孩子誕生於世界後的第一個朋友。」
每一個剛接觸世界的孩子,都是喜歡其他物種的,好奇貓狗、昆蟲,甚至一定都提過想養寵物,而這也是近年動物農場生意絡繹不絕的主因。
孩子喜歡其他動物,他們也通常是孩子的第一個朋友,如果從教育孩子尊重動物開始,孩子長大也能學會尊重他人與愛護生命。
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動物守護體驗營」為促進參與學生對動物生命的了解與重視之營隊活動,旨在透過動物保護相關知能之了解、動物友善機構參訪、專題講座、電影欣賞與手作課程,企盼以動物為主體的動保教育,能讓孩子長出守護動物生命的智識與能力。
主題:成為動物的守護者──了解犬隻行為課程
日期/時間:113年7月17日(三)08:40-10:10 共2節課
講師:曾尹暄(關懷生命協會動保講師)
參加人數:36
活動紀錄:2024年關懷生命協會實習生
講師在開場時以犬隻的生活三大目標—─吃、睡、玩作為鋪墊,開始講述狗狗的生活習性,也順便提醒學生狗狗作為優秀的掠食動物,對光、聲音、味道等都比人類更敏感,因此在遇到凶狠的野狗時不要輕舉妄動,否則會引起牠的興趣並追逐在後。
開場後,講師開始分階段介紹犬隻的相關知識。首先是嗅覺,以狗狗和人類鼻子功能、形狀做對比,例如狗在兩座奧林匹克游泳池內可以聞到一茶匙的糖;第二是聽覺,從零至二萬四千赫茲的範圍做聲音測試,以人類和狗在聽覺上的差距,說明狗吠叫是有意義的;第三是地域性,講師以自身和學生距離的遠近示範,詢問學生的感受,讓大家同理狗也會因自己的舒適領域被侵犯而感到不舒服;第四是狗為穴居動物,在不安時會躲在洞穴處尋求安全感;第五是狗有階級制度,在群體中會有較為強勢的犬隻,而公狗通常也會禮讓母狗等知識,講師也讓現場學生猜測自己所帶的三隻狗哪隻較為強勢。
介紹完犬隻的基本知識後,講師開始介紹飼主在對待狗狗時應該要做到什麼,除了要滿足牠們的生理及情感需求,切不可用暴力、恐懼對待狗狗。接著講師解釋犬隻作為伴侶動物身處於人類社會中,若沒有經過社會化容易造成危險,所以飼主的訓練目的除了保護愛犬更是保護他人,之後講師透過口令、音調等實際操作示範給學生們看,也讓學生上臺和狗狗互動學習,最後也再次強調人類應該要和犬隻之間有的良好互動關係。
▲講師進行課程側照 | ▲講座合照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