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達動物福利與人道教育觀念,此集思廣益,提出符合我國人文民情的、全方位之解決流浪動物問題政策白皮書,農委會、環保署、關懷生命協會與臺北延平扶輪社主辦的「流浪動物控制管理與福利政策研習會」,在臺北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自2月27日開始,一連舉行四天,來自各方的關心動物人士與相關工作者,共有四百餘人報名參加研習。
大會邀請來自英國的WSPA專家團,分就《動物福利與人類福利的探討》、《教育與立法的重要》《飼主責任與流浪動物管理》、《獸醫與動物保護員的角色及功能》、《人道捕犬的方法》……等多項議題,提供其多年的經驗給國內參考,並有國內首度的人道捕犬示範研習。會中就國內處理流浪動物問題之現況,分別訂定:教育、法律、犬籍管理、絕育與安樂死、人道捕犬、中途之家與收容所等,六大主題進行討論。
研習會開幕式中,以一段有關流浪犬的影片,配合感性的旁白,將全場帶入研討主題。關懷生命協會理事長昭慧法師,在致詞中呼籲應停止畜主惡意的棄養,並為捕犬人員代不負責的畜主受過,遭到大眾的指責感到不平,立即引起台下捕犬隊員熱烈的掌聲回應,表示認同。
當大會安排的議題為:何謂動物福利?動物對人類的幫助、虐待動物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主講人為裘伊藍尼女士。她針對動物福利提出五大準則:
- 動物有免於飢渴的自由
- 免於不適的自由
- 兔於傷害病痛的自由
- 免於恐懼緊迫的自由
- 表現自然行為的自由
她並指出,國外研究顯示,在兒童時期虐待動物,與成人後的暴力行為相關。小時候若對動物有殘暴施虐的行為,長大後通常也會移轉到他人身上。有相當比例的成年罪犯,在兒時有虐待動物的暴力經驗。
人道捕犬示範於2月28口開始至3月2日,分為三個梯次,由湯普森小姐與科普先生負責示範捕犬方式技巧,及其他注意事項。由台北市家畜衛生檢驗所提供了六隻棄犬作為示範之用。
他們認為,台北的棄犬和其他地區的狗隻是一樣的,有些易於捕捉,也有些捕捉時極為困難。捕捉的時間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捕犬人員必須具備耐心,對狗的充份了解及人道對待的態度。
此次研習會總結報告,分就應急、治標與治本等三方面提出因應之道。應急方面:應社絕棄犬繁殖條件,推廣絕育,以人道方式捕犬,提升捕犬人員形象,設置中途之家與收容所,提高認養率,施對符合安樂死條件之狗隻施以安樂死。治標方面:良好之犬籍管理制度,規範買賣與繁殖業者及畜主,做好登記與註記工作與推廣,為寵物絕育。在治本方面:應由教育與立法著手,推行人道教育與宣導動物福利的理念,建立民眾不亂買、不亂養、不棄養的正確飼養觀念,促使動物保護法早日立法實施。
在解決時間上,分為近程、中程與長程計畫。近程,頭兩年內實行應急之策略,中程,須於次五年內完成動物保護法,徵收寵物稅,做好犬籍管理,確立罰則與切實執行。長程,繼續徵稅,加強管理,重新檢討與調整對策。
人道捕犬與其說是一種方式,不如看作一種態度。應該講求的並非效率,而是心安;是對生命的尊重而非技巧,它顧及人與動物雙方面的安全,欲將發生危害的機率降至最小。捕犬是處理棄犬問題之過程中,既無奈又不得不為的工作,但不是減少流浪犬唯一的方式,甚至可說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要有效解決流浪犬問題,要符合經濟效益,就必須從大環境著手改善;儘速通過立法,作好犬籍管理,規範繁殖、買賣、業者與飼主,教育社會大眾「不亂買、不亂養、不棄養」,鼓勵絕育,防止狗口過度成長,媒體亦必須負起正確宣導的責任。由上游控制棄犬源頭,中游有效管理,下游防止現在棄犬增加,多管齊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