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與傳播的發達,動保運動已走向國際化,在各團體和個人之間,經常有交流及合作的機會。之前「台灣動物之聲」透過網路,採訪了「救救港豬Hong Kong Pig Save」會長Joyce,因而牽起互動的管道。而Joyce也相當關注台灣的動物處境,得知台灣有一個農場動物庇護所-「豬天堂有機護生農場」,決定親自到訪並捐贈活動募款。
2019年6月18日,Joyce來到「關懷生命協會」參訪,與協會的倡議主任林韋任、「台灣動物之聲」主編龔玉玲、動保學者龍緣之、「奇蹟電影」導演林知逸等人,對於港台的動保現況進行交流。6月20日有更多動物權推廣者會合,一起到訪新北市林口區的「豬天堂」,由負責人駱鴻賢熱情接待,除了參觀園區、認識動物,也探討了港台兩地動保議題,並對於推廣Vegan的方式交換意見。
為動物送行
「救救港豬」的成立動機來自於一個全球性的動保組織-「The Save Movement解救運動」,他們特別關注農場動物的處境,會在屠宰場前為動物送行(英文為Vigil:守夜,一種保持清醒的行動,尤其是在夜間,為了陪伴病人、瀕死者,或是為了抗議、祈禱)。也透過各種紀錄宣傳,呼籲人們選擇Vegan來改變動物命運,他們所推廣的Vegan生活方式,除了完全植物性的飲食,也拒絕有動物成分、做動物實驗的產品,堅持不利用、不傷害任何動物。
全球已有560個相關的「Save Group」,台灣也在今年成立了「Taipei Animals Save」,主辦人Jack Chang曾到香港向「救救港豬」學習觀摩。Jack與伙伴們會在肉品市場前,舉標語、喊口號、目送即將被屠宰的豬。目前規劃每個月舉辦一次送行, Jack希望透過規律的活動,「有更多拍攝紀錄的機會,將台灣豬隻在死亡前的面貌,放到網路社群讓更多人看見。」
今年6月Joyce來台,是第一次深入認識台灣動保圈,在「關懷生命協會」觀看了協會出版的影片-《Crying Life生命的吶喊》,這是一系列台灣畜產業的紀錄片,呈現了在工廠化、集約式的養殖過程中,豬雞鵝等動物是怎樣的處境?當牠們發出生命的吶喊,有誰能聽到?Joyce在香港為豬送行時,也常聽到豬的哀鳴,因而與動物產生連結,更希望為牠們發聲。
Joyce認為,台灣的動保現況跟香港有點像,「大多數人跟政府的焦點都落在愛護貓狗身上,動保法有如寵物法。」香港動保法的修改仍在推動中,台灣動保法則已修改13次。Joyce也提到,台灣動保的歷史比較長,發展內容更加豐富,包括文藝創作、體驗式活動、實際救援動物等,對此她希望能多學習,「無論在關懷生命協會或是跟動保伙伴們交流,都使我眼界大開,各自的工作十分明確,互相補足,促使台灣動保工作更多元。」
龍緣之曾在中國和日本留學並投入動保運動,最近她與朋友成立自媒體「動保龍捲風」,以直播和影片來呈現各種動物議題。龍緣之曾多次到訪香港,與當地動保組織常有交流,她很肯定Joyce如此年輕就開始行動,而且不是只關注同伴動物,她希望有機會能參與「救救港豬」的活動,更進一步認識與交流。
對於目前的動保運動發展,龍緣之看到了多元、創新、年輕化、在地性的特質,例如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為動物送行、到屠宰場前抗議,「意義在於讓更多人注意到我們對動物的壓迫屠殺,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作為消費者和公民,為此發聲並不困難,不用到北極或非洲去拯救動物。」她認為社會議題應該去中心化、非組織化,讓更多人發出公益行動的呼籲,積極而持續的與社會互動。
動物的天堂
駱鴻賢從小在農家成長,繼承了家中養豬事業,曾擔任養豬協會理事長,因為一隻豬臨死前的眼神,讓他決定放下屠刀,從此轉為素食和護生。在「豬天堂」裡,人與動物都是素食者,到處有宣傳素食的標語,駱鴻賢也自己種菜並製作素食美食,吃遍各地的貨車司機都願意向他訂便當。
「這是看不到盡頭的一場戰爭。你最討厭的人其實幫你最多,他正督促著你成長。」駱鴻賢說,自己曾在屠宰場、畜牧場樹立敵人,「但我發現我錯了,懂得謙虛反而看到更多。」他有許多親友從事畜牧相關行業,他花了好幾年時間才讓其中兩位轉型,一位養豬的伯父放棄養豬,轉為退休種菜,一位養雞的嬸嬸放棄養雞,轉為販賣素食麵線。
對於「豬天堂」的訪客們,駱鴻賢總是親切招待,並分享他推廣純素的歷程,Joyce覺得收穫很多:「賢哥說話字字鏗鏘,說不喜歡整天和純素朋友一起,因為這樣會令他退步,他要跟肉食朋友一起,了解他們,得到最新資訊。」Joyce反思自己,確實都喜歡跟素食朋友在一起,不知不覺中沒有突破,應該有所改變。「賢哥的大愛也令我印象深刻,他說對人要『稱讚他、了解他、喜歡他』,這可不是人人做到,令我更相信做動保前先學做人。」
感動與奇蹟
2018年9月23日,Jack在拜訪「救救港豬」時,也參與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為豬送行。在香港一家屠宰場前,運豬的車輛會輪流等候,「所以目送者跟豬相處的時間很充足,可以做到台灣目前無法做的-餵水、觸碰。」在那裡,他發現豬的情況都很糟糕也很怕人,因為過度擁擠和運送過程已無力動彈,「我看到有雙眼無神、似乎放棄希望等死的小豬,也有目送者因為捨不得而哭了起來。」感傷的氣氛中,還有豬被驅趕而發出的慘叫聲,「所有的一切,真的都是住在屠宰場幾十公里遠安逸的我們,完全無法想像的世界。」
這次來訪「豬天堂」,Jack聽了賢哥的故事相當感動,「非常敬佩他對拯救動物及Vegan推廣的熱情,11年這樣無微不至對動物的照顧,還要面對產業面的施壓並推動改變,這份愛動物的心是一般人難以超越的。」Jack也學到不少動物的相關知識,過去曾有人問:「乳牛被去角真的會痛、會流血嗎?」經過賢哥的解釋,Jack也觸摸了羊角才發現,「羊角是有血管的,靠近底部的角是熱的,代表有血在流動,上方的羊角則是冰冷的。」此外,看到「豬天堂」的動物是那樣開心、無憂無慮的生活著,讓他更堅定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的。
「豬天堂算是台灣一個奇蹟。」龍緣之說,賢哥具有獨特的經驗與思考,才有可能經營這樣一個動物庇護所。她曾拜訪芬蘭的第一個農場動物庇護所,那裡成立的主要目的在於教育,不因個人因素而接收動物,而是盡量豐富動物的物種,並有動物個體的故事搭配良好環境,志工們可以細緻的向遊客進行教育解說。「豬天堂雖然沒有那麼組織化、團隊化,但賢哥個人能力很強,也擅長與人交流,可以讓更多民眾肯定生命的價值及豬天堂的意義。」並非「豬天堂」有任何不足之處,只是她認為這種模式可遇不可求。
國際與在地
動保運動是社會運動的一種,獨特之處在於動物不會說話,需要人類替牠們發出聲音、爭取權利。各國的行動者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運作方式,共同目標都是希望改變民眾觀念,進而改善動物處境、促進動物權利。而不同地區的交流及合作,可激發創意和新思維,全球性的串連更有加乘效果。
國際性的動保運動已有許多成功範例,例如 「The Save Movement解救運動」、「The Earthlings Experience地球上的生靈體驗」、「Anonymous for the Voiceless為無聲者發聲的匿名者」、「National Animal Rights Day國際世界動物權日」等。今年的世界動物權日訂於6月2日(每年六月第一個星期日),香港和台灣都與世界一起為動物發聲,香港場次的主辦人正是Joyce,台灣台北場次則有Jack協助推廣,以VR(虛擬實境)來體驗乳牛和蛋雞的生活,龍緣之和林知逸也在當天拍攝了紀錄影片。
不過,在國外順利實施的推廣活動,在台灣未必能完全一樣,例如在街頭播放影片、在屠宰場前舉標語送行,在台灣必須先申請場地或通知警方,否則很有可能被驅離。此外因為不同文化與民情,在不同地點可能有不同效果,到底是反應熱烈或無人聞問,必須實際運作才能了解並改善。無論如何,都需要在地動保人士的努力耕耘,國際與在地的力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在地的團體或個人都有難以取代的價值,最能直接影響當地的動物處境,例如各動保團體、個人收容所、志工發起的活動、社區和學校的參與、公家單位的支持與政策等。近年來也常有跨界結合的例子,邀請藝文界、創作者、網路名人、其他社會議題行動者等,一起為動物激發更廣泛的影響力。
風起與雲湧
對於國際交流方面,Joyce覺得香港要與時並進,主動聯絡國內外組織,經常提問並自我檢查。雖然香港的動保組織大多是志工形式營運,但只要團隊內有共識和全心投入,還是可以做到強力的鞏固。「接下來該向大學生或中學生推廣,純素在香港已形成小旋渦,對年輕一代非常新鮮。而且他們很聰明,有思辨能力可自行作出選擇。」下半年度,Joyce希望能整頓好在各大學的outreach(推廣、擴大之意)團隊,為新一輪outreach作準備。
Jack覺得網路上的資源已經很豐富,可以找到很多演講並參考利用,另外他也建議:「本地的動權者可到國外參加相關研討會,了解各國動權的現況及瓶頸,因為都有可能是我們將來會遇到的問題。」他提到今年5月有幾位韓國的動權人飛到美國,參加了ALC(Animal Liberation Conference動物解放研討會),回到韓國就創辦了亞洲第一個DxE(Direct Action Everywhere到處直接行動)據點,發起了韓國第一次搗亂體系的活動。
今年7月中旬,Jack和伙伴Adam將到美國紐約參加一場活動-由國際動物權利推廣組織Anonymous for the Voiceless所舉辦,連續一周、每天12小時的Week of Truth(來自於活動名稱Cube of Truth,推廣者圍成Cube方塊型,以影片播放動物受苦Truth真相)。等一周的Cube活動結束後,他們預計會參觀紐約的動物庇護所,「看看當地被救援的動物以及庇護所的運作模式,希望能提供一些建議給有意創立動物庇護所的朋友。」
「合作是必然的,需要國際視野、專業知識、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支持,在網路時代,跨地的動保行動越來越多。」龍緣之經常與國際動保組織交流,包括信息互換、對理念的理解和拓展、激發彼此創意、聯合動保行動等。但她也強調,動保行動有很強的在地性,「每個國家和文化所面對的處境不同,可能需要使用在地的策略和語言,不見得國際社會都能理解,也不強求大家一定有共識。」
龍緣之認為:「動保行動可挑戰人類自我中心主義、資本主義、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在下半年度,她將到中國、香港、澳門等地,行程包括講學、採訪、會議等,同時也會以「動保龍捲風」拍影片紀錄,她說:「全世界都是我想去發聲的空間,不是只給某一個地區的人所看,希望發展成面向全球華人的、具有深度的動保媒體。」
隨著科技與傳播的發達,動保運動有如風起雲湧,不分國際和在地、團體或個人,都是力量的結合、創新的呈現。雖然各有不同想法和做法,最終目標仍是一致的,期盼在眾人的努力中,讓動物得到應有的平權與自由。
「動保龍捲風」與「奇蹟電影」合作-導演林知逸的作品:動物幸福,人也快樂的「豬豬天堂」
相關閱讀:
「我無法想像這輩子不為動物發聲」-「救救港豬」會長Joyce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