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從食物到寵物,兔兔福利也要大躍進

動物關懷
文/
郭守軒/愛兔協會保育員

2011年適逢建國百年,同時也是農曆的兔年。一時之間,可愛的兔寶寶成了大家注目的焦點,許多的家庭會添購兔子形狀的擺飾與商品,但也有人直接想要把活生生的兔子帶回家當成寵物;根據社團法人台北市愛兔協會過去的調查,目前在台灣飼養兔子的人口數量,在寵物界是僅次於飼養狗、貓的「第三勢力」,也就是說,在你我周遭的朋友,都可能曾經或是正在飼養兔子,隨著寵物商人、媒體的推波助瀾,這個數字比例相信會繼續攀高。

兔年養兔潮動保團體憂心

但是,一窩蜂的養兔子熱潮,卻也隱藏著熱潮過去後的棄養問題,許多愛兔動保人士已經開始感到憂心。根據過往的統計數字顯示,整個台灣地區一年可以推算到的棄養數高達一萬六千隻(2009/06/21 華視新聞),但是政府主管機關的統計數字卻幾近於零,其中的落差來自於棄兔並不容易被發現,根據過去救援經驗,兔子被棄養後,往往藏匿在不容易被發現的角落,或是缺乏自主生活能力而短時間內往生,相較於流浪狗、貓的顯而易見,流浪兔的存在則是個隱性的問題。顯示政府並不重視兔子被棄養的問題,使得這種飼養人總數排名第三名的寵物兔動物福利,遠遠不及狗、貓。

寵物兔的動物福利權未受重視

寵物兔動物福利的匱乏可從以下幾點可以看的出來:

1.  寵物兔妾身未明,甚至政府單位曾帶頭發起鼓勵食用兔肉政策。

寵物兔在現今台灣社會中,到底是屬於經濟類動物還是家庭寵物,目前仍有許多不同的見解,連帶使得政府政策上也無法明確替寵物兔進行明確的定位,過去甚至出現農委會鼓勵民眾食用兔肉的政策(NOW NEWS 2007/07/26 )。寵物兔的妾身未明,確實是寵物兔動物福利促進工作上相當關鍵的問題。

2.  兔子的棄養不容易被當成問題。

寵物兔遭到棄養後,因生性怕人、無法在野外覓食,通常不容易存活,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程度較小,對政府而言不被視為「問題」,自然在動物福利的保障上也就被忽視。但是寵物兔的棄養是台灣生命教育的一環,如果不受到重視,我們又該如何教育下一帶去尊重生命呢?

3.  寵物兔生育力比狗貓強,結紮未獲政府節育補助。

寵物兔的生育能力相當強,但政府對於寵物節育的補助卻僅限於狗、貓,使得寵物兔飼主必須要負擔較為昂貴的節育費用,使得多數飼主不願意為寵物兔進行節育,但是濫生的結果,卻又造成第二波的棄養,因此如果不能透過政府的節育補助做好源頭的控管,寵物兔棄養的問題將成為惡性循環。

4.  動保法令的不足:

即使動物保護法明定「寵物」的定義系指非經濟類用途的飼養行為(如陪伴等),但是在台灣絕大多數的單位都還是將兔子定義為野生動物類,認為其不受動物保護法的管轄範圍。此外,寵物業特業管理條例還自廢武功將法條的有效範圍定義為犬類,導致寵物店、水族館、甚至路邊攤都可以隨意販售寵物兔,且絕大多數都是未離乳(或剛離乳)的幼兔,且販售環境猶如集中營一般,完全不受主管機關以及相關規範的限制。

 

 

5.  更多層次的問題:

寵物兔的議題除了棄養之外,還有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偏差的問題,例如實驗室管制不當造成實驗兔外流與棄置、小學自然課生物觀察飼養課程結束後遺棄、寵物店不當飼養、觀光農場兔展覽環境問題、夜市打彈珠送兔子問題、私宰肉兔衛生問題、宗教團體隨意購買肉兔放生、以活體作為展覽號招的展示問題以及特有種台灣野兔復育計畫等等,這些多重且複雜的現象的改善其實都是需要更多的資源與兔友的投入。

    

政府-民間的聯盟合作提升救援安置品質

面對兔年可能產生的養兔與棄兔潮,許多動保單位也開始思考該如何提升寵物兔在台灣的動物福利,但也正因為寵物兔的動物福利目前尚未獲得重視,因此有關寵物兔福利的資源相對枯竭,就連寵物兔的專科醫師在台灣也是屈指可數,總總因素也增加了救援以及後續照顧的困難度。

在動物保護的第一級工作上,為了更快速發現被棄養及被飼主虐待(通常是缺乏飼養知識的不當飼養)的寵物兔,提升當前寵物兔的動物福利與保護工作,台北市率先與台北市愛兔協會建立了一套跨單位的雙通報救援系統,透過民眾自發性的通報(可撥打台北市市民熱線1999或是台北市愛兔協會值班客服手機),無論是棄兔救援或是不當飼養(疑似動物虐待案件),均由動物保護處動物救援隊進行介入處理,並帶回動物保護處與犬貓進行分離安置與公告,依法公告期結束後仍未獲民眾認養的寵物兔,將轉介由台北市愛兔協會進行長期的安置與後續送養工作,達到零撲殺的政策。

這套由政府與民間合作的動物保護救援系統,不但讓寵物兔被棄養的數量能被正式的統計,也能透過民間的力量,解決長久以來官辦動物收容中心品質良莠不齊、寵物兔飼養知識不足的問題,也同時化解了民眾對於官方收容寵物兔是否進行安樂死的疑慮,確實達成「零撲殺」的政策。

寵物兔救援實務困難仍多

然而整個寵物兔的救援工作在實務上仍有許多待克服的困境。首先,寵物兔遭遇棄養後,因無法自行於野外覓食,加上環境周邊危險因素(野貓、野狗、流浪漢的攻擊)較高,因此在救援的急迫性都高於其他寵物,但通報人礙於自身因素,多數不願意於現場等待動物救援隊到來,或是不願意於第一時間將寵物兔先行安置於自家環境中,因此等到救援單位前往通報地點時,不是找不到兔子,就是兔子已經遭到攻擊而往生。因此,如何教育民眾也能加入救援行列,形成政府、民間單位以及民眾個人的救援鐵三角,將會是未來救援成功率提升的關鍵點。

再者,寵物兔被棄養的地點以公園、野外等開放地區為主,以寵物兔習慣躲藏於有遮蔽角落的習性來說,就考驗救援單位的救援經驗及救援工具了。目前並沒有研發專門蒐尋兔子的工具,因此擁有豐富救援經驗的民間動保團體,應透過訓練課程的分享交流,讓經驗得以傳承,救援更有效率。

提升寵物兔的動物權策略(一):落實生命教育

寵物兔救援與安置其實都只是問題的最末端,要能全面提升寵物兔的動物權,就必須從教育著手,包括成人的寵物兔習性與飼養教育,以及學童的生命教育。即便是在知識爆炸的現代,仍有超過80%的人以為兔子是吃紅蘿蔔,這其實就是最經典的錯誤觀念之一,紅蘿蔔過多的維生素A會造成兔子的中毒,而台灣過去常見的錯誤的飼養方式還包括:不給兔子喝水(其實要給予無限量的熟水)、以為兔子很臭(其實兔子很愛乾淨、會用便盆)等等,這些錯誤的飼養方式,使得台灣的寵物兔的平均壽命(約三年到五年)遠低於歐美等重視寵物兔動物權的地區(約八到十年)。

最近幾年兔友極力推廣正確的寵物兔飼養方式:兔子的主食是牧草,搭配飼料與充足乾淨的飲水,當然這些寵物兔的動物權運動都仍屬於草創階段,仍有待更多的人投入社會教育的行列,才能扭轉許多過去錯誤的觀念,讓寵物兔能擁有更好的生活。

提升寵物兔的動物權策略(二):杜絕錯誤示範

許多人殊不知,台灣人對於寵物棄養成性的習慣其實來自於錯誤的教育示範,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您所飼養的蠶寶寶到哪去了?以前曾偷偷飼養過的兩爬類小動物又到哪去了?是的,大部分都被父母丟棄了。在我們生長的過程中不段上演著教育者帶頭棄養的現象,當學校老師請學生飼養動物做生物觀察課程時,也不會去考慮到後續問題。我們對於棄養行為的記憶幾乎都是從小就被長輩錯誤扎根,長大後自然的對於貓狗兔的棄養行為也視為平常。

基於上述原因,因此讓學齡兒童如何尊重生命、愛護生命是絕對需要的。目前有愛兔協會所舉辦的「大兔子姐姐教室」、「大兔子哥哥遊戲時間」為最經典的教育方案,除了豐富的遊戲內容讓小朋友用輕鬆逗趣的方式認識寵物兔之外,更可以透過體驗教育,讓小朋友近距離的接觸寵物兔,體驗寵物兔的照顧辛苦,在兔教官與講師的引導下,小朋友更能了解生命的可貴、學習尊重生命的意義,從源頭減少棄養的可能性。

尤其台灣寵物兔的售價在兩三百元內相當常見,更有甚者花十元二十元就可以用抽獎方式取得,因此小朋友很容易因為衝動性的購買行為而造成後續的飼養問題,因此透過課程先做好預防的工作,是有其相當必要。

 

 

 

 

 

 

提升寵物兔的動物權策略(三):認養審核機制的建立

寵物兔的救援安置工作的最後一站就是幫他們找到最合適的新飼主。過去許多流浪狗、貓的認養活動,常因為急著送養而未能審慎幫寵物審核最適合的認養人,導致許多被認養後的寵物遭到二度甚至三度棄養的遭遇。因此,要提升寵物兔的動物權,避免再度棄養的憾事,辦理認養活動的單位對於新飼主的審核制度就相對重要。

認養人審核制度的建立,要同時兼顧審查的嚴謹以及認養人的感受。過度嚴謹的身家調查會讓認養人感受威脅,降低認養意願,延遲寵物兔接受認養的速度,但是過度鬆散的認養審查,又不能有效的過濾不合適認養人。目前針對寵物兔的認養人審核,多數包含以下指標:個人經濟能力、居住環境、家人支持意願等,其中各項指標所衍生的問卷題目就看每個愛兔動保單位的政策,有些會要求居家訪視,有些則希望在外租屋者出示房東的同意飼養書。

 

  

 

 

 

 

養兔宜三思、認養取代購買

隨著兔年的來臨,養兔人口勢必會比過去增加,所有要飼養寵物兔的人都應該要思考清楚,首先要確認自己飼養的動機,是否是一時衝動、未經思考才決定要飼養?另外,由於寵物兔壽命長達七到十年,因此要先確認自己是否能提供長期穩定的飼養環境,飼養前做足功課,了解寵物兔的生活習性,別因為一時的盲目飼養熱潮,反而害了可愛的寵物兔。

當然,還是希望想要飼養寵物兔的大家,能多多參加動物保護團體所舉辦的認養會,以認養取代購買,也可遏止不肖商人為了高單價的特殊品種而使寵物近親繁殖,導致寵物兔的基因疾病,也可以讓被棄養的寵物兔能再度擁有一個愛他的主人及家庭,願各位兔年都能事事順心,揚眉兔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