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動物保護無國界 參加世界動物保護週活動有感

動物倫理
文/
撰稿/林子倫(美國德拉瓦大學環境政策博士候選人)

  離開國際社會二十五年,台灣總算沒在這項號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動物保護盛會--「世界動物保護週」中缺席。這個由英國National Alliance for Animals,美國人道協會 (Human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以及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PETA)等團體共同主辦的「世界動物保護週」活動,吸引了來自全美五十州以及二十四個以上國家的各類動物保護團體的參與,活動參與人數更超過了兩萬人。協會也由悟泓師父帶領了十餘位義工,千里迢迢從台灣專程赴會,希望尋求國際的支持及聲援,協助台灣的動物脫離悲慘的現況。

  這項從六月二十日起在美國華府舉辦的「世界動物保護週」活動,包括由各團體代表共同召開的保護動物國會,展覽,國會遊說日等等,整個活動並在「動物保護大遊行」中達到最高潮。協會這支來自台灣的團體,從展覽當天開始即吸引了最多的目光。透過錄影帶,大型海報及照片,一幕幕台灣動物受難的畫面被帶上了國際舞台,許多動物保護的國際友人,在看到這些血腥、殘酷、不人道的虐待動物慘況,不禁消然落淚;有些則是義憤填膺,對他們來說,根本無法想像在台灣這樣一個「文明」的國家,竟會如此不人道的對待動物;也有許多美國友人臨時當起協會義工,在會場幫忙散發請願卡;更多的人則是紛紛探詢我們需要怎樣的協助。

  上台發表演說,為台灣動物的悲慘現況正式向國際提出控訴,也位台灣動物的命運前途尋求國際聲援。這些來自國際動物保護人士的熱情支持,讓人覺得在台灣投訴無門的動物慘況,似乎顯露了一些生機。在參與了這樣的國際動物保護盛會,相較於台灣動物權運動的發展,我覺得有幾點值得一提。

  從運動的議題來看,台灣目前嚴重的流浪動物以及收容所的管理問題,顯然已經不是這波動物權運動者關注的焦點。流浪動物對他們來說早已不是嚴重的問題,取而代之的則是實驗動物的使用。有位學者即明確指出,他利用一百五十隻貓所研發出的新藥,一年即可嘉惠上萬個病人。AIDS患者更認為停止動物實驗無疑地將斷了他們生存的希望。因此,許多製藥廠商、生物醫學學者以及AIDS病的團體認為實驗動物的使用是必要的。反之,提倡動物權的人士則認為研製新藥與動物保護並不衝突,事實上有許多替代的方法可以採用,沒必要非以動物做實驗不可。他們堅持非人類動物與人類一樣,應有基本的生存與免於虐待的權利。正如同著名的動物保護學者Jane Goodall所說,我們不希望有人死於AIDS,同樣地,我們也不願見到動物因AIDS而死。除了實驗動物的爭議之外,野生動物的復育、馬戲團動物的人道對待、賭馬、賽馬、與動物毛皮的使用也是其他團體訴求的重點。這一波波論爭正方興未艾,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亦會吹向台灣。在台灣仍在為流浪動物管理問題爭議不休之時,殊不知我們的動物保護意識早已遠遠落於人後。

  西方動物權運動的發展,也反應在相關的立法進度上。街頭遊行已不復當年盛況,取而代之的則是法律的制定和教育的宣導。以美國為例,早在1966年,美國即已通過了動物福利法,對於狗、貓以及其它實驗動物的運輸、交易、和處置作了規範。而台灣則整整晚了三十年才提出,以目前政府對動物權運動的漠視以及立法院審查法案的議事效率來看,我們不知道還有多少台灣的動物會因此繼續受難。此外。美國於1958年便通過人道屠宰法案,反觀台灣,各類經濟動物的不人道屠宰,無麻醉的處理,至今仍四處充斥,法律亦付之缺如。不過,法律不是萬靈丹,今天台灣保護動物問題嚴重之所在,乃是整個台灣社會缺乏對於生命的基本尊重。這種尊重生命的態度,不應該單單反映在人與人之間,更應擴及對於非人類動物生命的尊重。

  動物權運動無疑的將是二十一世紀對人類道德理性最嚴苛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