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動物福利的標準來看,台灣無論在公立的流浪狗收容所,或私立的保育場(或稱動物之家),都鮮有合格的。用國外的經典範本,則經常更讓國人覺得自卑:天哪!要花多少錢呢?而且那樣關,到底只能收養幾隻呢?有那麼大的地嗎?要多少工作人員?怎麼才能讓別人不討厭呢?
改變對流浪狗收容所的成見
根據一位實際創設私人安養場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有人討厭收容所,是因為它髒、臭、吵、充滿了疾病,怕造成環境的污染。那當然是在台灣過去的收容所予人的惡劣成見,而原因也在於台灣人對待流浪狗的觀念問題展現在收容所上所致。大部分公立收容所「不人道,殘忍,甚至可以說是血腥!」他不認為這是因為台灣窮到無法人道對待,而純粹是因為無知且不用心而產生的殘暴。以終生安養為準則的本土性流浪犬安養場可以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可以讓國外反過來學習的終養場所。
容量與收容方式
這座在民國88年6月落成的狗場,目前收容了約四百五十隻流浪狗,是一座「不殺」狗的終養場。基本上採取放養式的,全部可用面積共約1000坪,狗場本身的規劃是以「一坪一隻」為原則,預計最大容量為600隻左右。
這座從農田間走進的工廠區,從攀著蔓藤的網籬往裡面看,頗像一個鐵皮工廠,乾乾淨淨的,不吵,也沒有一般保育場走進時,迎面撲來嗆鼻的阿摩尼亞屎尿臭味。負責人說:「慢慢來,再多種些花木,感覺會更好!」
裡面也一律以鐵皮為主,以講究實用的方形隔間。除了倉庫、廚房、工作人員的宿舍、雜物間,醫療室、暫置區外,狗場部分共分為四大區,(其規劃如附圖)。
區域的規劃與犬隻的分類
A區分十小區,每區約45到47坪,最大收容量為每區45隻為極限。但是有些區中會放進大犬,不宜太密,故而十區中,共以實際放420隻為極限。
B區分六小區,每區約30坪,最大收容量以每區30隻為極限。最多可放180隻。
C區稱為老殘區,密度較低,收在其他地區不易生存競爭的老、病,與小型狗,約可放25隻。
D區為隔離區,以生病需用藥、或把低度傳染病犬隻稍作隔離之用。醫務所、倉庫、廚房均為配合上述場地為規劃。
有趣的是在A區中,有一小區被稱為「明德區」,專收在群體中有行為偏差、容易滋事的麻煩狗。負責人說:「在裡面較量完,學乖後,再放回正常的區域。如果還鬧事,就再放進來。」
通風又沒噪音的隔籬
大區的外圍,全部以綠色的鐵皮圍起,但是可以從揭開鐵皮牆上的小窗戶看到裡面狗兒的活動情形,又不至於干擾到牠們。內部的上半則以網籬區隔開,負責人的解釋是,如果全部用鐵皮隔開,在夏天會產生悶熱,用網籬可以使通風良好;但是全部用網籬,又會造成吵雜。故而讓下半部用鐵皮隔開,使隔區的狗彼此無法見面,那就不會吵了,否則四、五百隻狗一齊喧鬧吵吠起來,是相當可怕的噪音。
在設計上讓工作人員的麻煩減到最低
進每一區,都必須經過兩道門,把外面那扇門關好了,再進入內面那扇。負責人說,這樣可以防止狗兒跑出來。因為工作人員少,必須在設計上,讓工作人員的麻煩減到最低。追逐狗兒,是非常辛苦費時的工作。
狗場的編置人員只有三位,以目前的狗數看,每人要配150隻,當然必須同心協力的一起做業,否則會覺得負荷太重。不過基本上,狗場內的這些工作人員,都是對狗有心且有概念的,加上在整個工作動線上的設計,使得工作人員的工作輕鬆不少。
工作劃分上分勞力較重的清掃及餵食部分;和需經驗的醫療和照顧(如洗澡、剪毛等)兩大部分。
給工作人員方便的,是像每一區都有一個鋼製的桌架,工作人員可以直接把狗放置在桌上檢查、整理、剪毛或梳毛;在桌裡面可以置放兩包飼料,這樣乾糧部分可以在一次動線運輸上補齊,工作人員就可以不必來來回回的取飼料。
清掃每天兩次(早上、下午),清洗及沖洗每天一次(早上),餵食每天一次(午後)。
另置食盆若干,供作補充進食。
食盆非常的有創意:除了用架子固定,盆子可以抽出清洗外,最重要的是它的高度,恰恰使公狗抬起腳來,不會把尿撒近飼料理。
空間立體化,可以使一隻狗享有30坪的空間
每區是一個單位,每區內的設計都一樣採放養式。本來如果一坪一隻隔開來養,那麼狗兒的活動空間就會非常狹小,甚至產生嚴重的精神或行為障礙,但是如果30隻共處在30坪裡,每一隻都可以在30坪內跑動,活動空間就變的非常大。負責人指指區內高高低低的架子,得意的說:「這可使空間立體化,讓狗狗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讓牠們上上下下的跑,發洩精力,就更不會打架廝咬了!」
逃命空間,使弱者在被追趕時有地方可藏
狗兒之間的衝突在所難免,偶爾撕咬起來怎麼辦呢?他指指靠牆兩層架子的下面一層說:「這叫逃命空間,如果狗打架,弱的可以有地方避難,逃命空間的重點在於低,使弱者可以躲進,強的不至於太容易追進。」
這些架子也有利於工作人員清掃時,狗兒可以站上去,而不至於被噴濕或噴髒。
沒有臭味的清潔衛生
清潔衛生是一個公共場所最重要不過的事,在設計上是一開始就把水、清潔藥水的管子還有電線全部埋好、接好,有電風扇、為了防蚊子還有捕蚊燈。清洗地面用的是空壓清洗機,水力極強,可以把地面沖的非常乾淨,也可以很快就乾躁。污水順著有斜度的水泥地面流進溝中,然後匯集其他區的污水一起順流排進汙水池中,負責人指指園後草地裡的一口池子,說:「你可以再靠近一點,聞聞看,有味道嗎?」原來他除了每週用消毒藥水消毒場地一次外,每天還倒一杯生化菌入排水溝,以消除排泄物的殘渣,故而整個場地沒有臭味。
生意人的精算,達到動物福利並不需要花太多錢
這樣的一個場地要花多少錢?除了租金外,全部硬體設備也才五百多萬。比起那麼多公立收容所,可說是相當便宜。負責人說:「更重要的是,我們這兒是不殺狗的。」
有人會說:「安養狗是非常耗錢的!」
負責人會說:「胡說!我是生意人,在養狗上當然會斤斤計較成本,我養狗,食物、人員費用、醫療費加雜支,平均在450狗身上,每隻狗每天才花我18元,每月才540元,而且,看,我的狗一隻隻都長的白白胖胖的,吃的可好呢!」
原來他知道狗多,食指浩繁,是最費錢的,於是買機器來做雞醬,營養好吃比乾飼料還便宜,難怪可以把成本壓成那麼低了。
創造台灣「另類」奇蹟
負責人說:「我們不必處處模仿國外,畢竟台灣的流浪狗問題是不相同的。」
的確,台灣的流浪狗問題不同,把國外的經驗一成不變地套在台灣,結果可能並不樂觀。一來棄犬行為無法有效管制,再者政府執意不改「捕殺」政策,民間只好在緊迫的時間、空間下成立安養場,因此,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土地、金錢、人力作最有效的運用,有效發揮認養、領養、安養與教育的功能,成為動保人士急需思考並學習的一門功課。本文所提供的一些作法,不啻為一個可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