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校園流浪犬 流浪犬變身 校園守護犬上場--記花蓮愛護動物教育研習營

動物與陪伴
文/
本會實習生、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系/ 劉珈延

  回想起大一下學期,我與學校的流浪犬有了第一次的接觸,從那刻起,也開啟了我與流浪動物世界的大門。流浪犬自慈濟創校以來就伴隨著師生一同成長,在這八年來,牠們對師生的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負面的評價不外乎噪音、排泄物影響整潔與追車。學校始終存在流浪狗的問題,令部分師生感到困擾,雖說是講究「眾生平等」的佛教學校,也免不了有人提議對狗兒一勞永逸的「處決」;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結合師生一起肩負餵養、清潔、醫療、節育……等事務,除此之外仍希望能找出更適合牠們與人類在校園中達到和諧相處的平衡點;再者,流浪動物在都市中造成的問題,包括車禍、意外事件、惡臭、髒亂、排泄物的散佈、噪音公害、傳染疾病,身為公衛人的我也應關心流浪犬問題的源頭、帶來的環境問題與適合民情的解決方式;所以想藉實習機會能夠到相關單位一探究竟。難得有這因緣在「關懷生命協會」實習,得以藉此一窺民間動物保護團體工作性質與對棄犬問題所採取的措施與理念。

  在學校裡,流浪犬一直是影響環境衛生的重大公共議題。有鑑於此,我們結合現有資源,將花蓮縣動物權益促進會、慈濟大學慧海社、自保社跨出攜手合作的第一步,合辦一場「愛護動物教育研習營」;有幸向關懷生命協會借將,邀請企劃主任湯宜之小姐與攝影師于維德先生,帶領學員參與一趟動保之旅。本活動雖已在去年10月7、8兩日圓滿落幕,會議中所帶來動物保護觀念卻是相當有深度且提供學員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值得與各位一同分享。

  在課程設計上,主要目的之一是改善流浪犬存在校園的折衷方法,以台北市政府所倡導「校園守護犬」計畫的實際經驗,將三十所學校加入經驗分享給花蓮的朋友,並能引發不同的刺激與靈感。在我們生活中,以往做事情都只以自己的思維解決問題,但以流浪狗存在校園為例,校方往往都是「請捕犬隊抓走!」可是成效往往不彰,舊的狗抓走,新的狗又出現,所以本活動的第二個目的希望以「動物行為的觀點」改善流浪犬造成的問題,於是最有切身經驗的莫屬「動物行為專家」,所以由宜之的引薦,請到關懷生命協會的顧問、環球警犬學校的馴犬師沈宏益先生,教授大家既有效又符合狗狗行為的課程。

  本活動的課程共分六節:海星中學校犬觀摩、國內外工作犬的差別、如何教好你的狗、美麗新視界、台北三十所校園守護犬的推行經驗與執行、校園守護犬因材施教,USF分別將當天課程中所習得成果與大眾一起分享。

◎海星中學校犬觀摩
  海星中學一直以來是花蓮地區飼養校狗相當成功的學校,這次活動想當然爾是不可錯過的必經之地,當天在視聽教室由藍振芳校長與海雯修女主持,一同分享狗兒經。其中校長說了一句相當令大家感動的話:「我們從狗兒那得到的,比牠在我們這兒得到的還多!」的確,真心對待狗的人會受到很多感動,當初校長一進海星時對校園中這麼多的流浪狗感到相當困擾,曾提出「抓走」政策(這也是目前其他學校最常見的處理方式),一直到今日的主張校狗飼養,不知改變多少隻流浪犬最終的命運,更是令校園中的孩子們增加許多生命教育的學習對象,使學生透過照顧的過程學習尊重生命與負責任的態度。

  另一位是海雯修女,我覺得她就像是上帝派來的天使,照顧每隻流浪到海星的狗狗,六年來無微不置的呵護下,個個都養的白白胖胖。不知犧牲了多少個寒暑、學生放假日,我想在他的眼中這種無私的奉獻,已不是一般人眼中所謂的「犧牲」了。

◎國內外工作犬的差別待遇
  馴犬師沈宏益先生在課堂上則是利用錄影帶教學、實地演練的上課方式,給我們極豐富有趣的感官刺激與台灣現況報導,內容截錄如下,並分享給大家:

  大家對警犬的了解不外乎搜救犬、緝毒犬、導盲犬等等。在美國設有獨立K-9狗部隊;由於狗兒的嗅覺靈敏度是人類的兩百倍,因此在警力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德國就連小小的轄區派出所,也都有警犬的蹤跡;在日本警方還設立緝毒犬學校,加強毒品走私的臨檢。綜合國外警犬訓練可分三階段,分別是一年、兩年與三年。

  而台灣呢?幾年前政府有編列預算給保一、保三、保七總隊,不過漫長的四個月訓練期實在不符合官方「要時馬上來,不需要就安樂死」的心態,於是軍犬訓練的計劃宣告失敗,直到九二一地震時又重拾一線生機。

◎如何教育你的狗
  你是否常抱怨叫不動自己的狗,有時狗兒看見其他同伴還會挑釁或去追車,又特別愛對老人叫呢?而沒有養狗的你是否也苦惱,在公共場所看到狗狗隨地大小便呢?尤其是不小心採到地雷時,更加令人暴跳如雷!其實這些問題都錯不在狗,而是人類本身,因為我們沒有教育好我們的狗。

  在台灣的社會型態,人們普遍對狗的認知不夠深入,就以教導小孩為例,大人們在街上看到狗,不是叫小孩不准靠近,就是帶孩子閃開。但國外的教育則不然,父母親會協助自己的小孩接近狗,建立孩子正確面對其他動物的態度,也在生命平等的觀念上奠立基礎。

  訓練孩子如何接近狗,跟訓練狗對孩童表現節制一樣重要,在校園教育中,師長應該教導孩子知道:並非每一隻狗都是很友善,觸摸之前要經過飼主允許,告訴孩子絕對不要快步衝向狗,也不能隨意逗弄或是對狗大喊大叫。小孩身材較小、較無權威感,所以比成人更容易被狗咬,我們應教導孩子從狗的身邊摸,而不要從前面,且千萬不能拍牠的頭,如果狗發出恐懼的吼聲,或咬人則喝斥牠;由於狗喜歡咬好玩的東西,所以不要讓狗和幼童單獨相處。

  狗尾巴的搖擺姿勢可以觀察牠的心理狀態:狗高興時就會搖尾巴;不高興則不搖;害怕時就夾著尾巴;準備攻擊時就會有力地往上翹,且大幅度地擺動。從狗的眼睛可以辨識狗的性質,但是狗並無色調視域只有黑白視域,這就是狗與人在視覺上最大差別,但一到夜晚狗的視覺就比人更銳利,因此要分辨狗的心理和性質,可由尾巴探索狗的心理,由眼睛了解狗的性質。

  德國一著名馴犬師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我們的手掌不是生來打狗的,而是用來撫摸牠!」在訓練我們的狗兒可撫摸或冷落牠,不可以揍罵或寵壞牠,要採取自然而不牽強的訓練方法才不失訓練的訣竅,口令可分為:

讚美的(聲調提高),例如:好棒呀!
警告的(延長聲調),例如:等----
激勵的(聲調明亮),例如:跳!叫!
刺激的、煽動的(聲調煽動),例如:前進
請求的(警告延長聲調),例如:搜!

  訓練狗的目的在使其本性夠堅強,使牠成為人類的好幫手,尤其是那些人類先天上的差異例如:嗅覺、活動力、速度、聽力與靈敏度……。

  除了教育我們的狗兒外,理想的犬舍與清潔衛生也是格外重要。一般而言犬舍的方位以面東背西較為理想,倘若狗籠西曬,會對犬隻皮膚有不良影響;另外狗屋的建材以不銹鋼等鐵製為佳,如果用木材建狗屋,容易藏匿跳蚤、寄生蟲,排泄物也不易清理,濕氣也較重。幫狗兒洗澡最好是選用狗兒專用的洗潔精,先用清水泡開,再淋於狗兒身上,以免洗潔精殘留在牠的皮膚上,而且最好避免下午幫狗洗澡,因為傍晚的日光營養較不充足,易導致犬隻的皮膚曬傷。

◎美麗新視界
  這門課由關懷生命協會資深攝影師于維德先生主講,其實只要是協會的會員,對他的作品都不陌生,只要一打開「台灣動物之聲」都會看到他拍的作品。所以難得有這機會,請他為我們花蓮的朋友講解這幾年來遊走世界各地的幻燈片欣賞,這真是一大享受!內容除了介紹動物農莊的觀念,也介紹近年來的重要動保現況、協會造訪美國參與遊行實況、台灣流浪動物的悲歌。

◎台北市三十所校園守護犬的推行經驗與執行
  現任關懷生命協會企劃主任的湯宜之小姐,曾是台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的動物保護檢查員之一,在民國八十八年協助推動校園守護犬的計劃。據台大獸醫系費昌勇教授指出:台灣將近有67萬隻流浪狗,而犬隻的繁殖、買賣與任意棄養,是造成街頭流浪犬問題的主因。然而校園寬廣的空間提供了流浪犬活動與休憩的最佳場所,民國八十四年師大環衛所報告「八成以上台北市公私立國小有棄犬出現」,因此,如何處理校園流浪犬變成了校園主要的環境議題之一,特別是大專院校,師生個人主義意識高漲、校地大,難有統一的政策及協調單位,所以此問題更是嚴重。

  一般學校處理流浪犬方式不外乎警衛驅趕,或請捕犬人員待命,但往往是抓走一批又來一批,然而只要政府無力解決街頭流浪犬的問題,捕捉永遠都只是治標而不治本。

  長期以來,關懷生命協會一直十分關心校園流浪狗的問題,而支持將流浪犬變身成為校園守護犬的理由有:(一)人道教育的實踐:學校既是一作育英才的場所,卻以「方便處理──抓走」的思考模式解決流浪狗的問題,且當著孩童的面讓他們目睹血腥暴力的捕狗過程,無形中做出不良示範。(二)運用天性:狗兒天生有領域性的天性,當牠認定自己的家後,就會發揮捍衛家園的精神驅趕外犬;更重要的是會維護校園安全,協助警衛巡邏。(三)有效控制傳染疾病:受照顧的犬隻身體健康,人畜共通疾病也會大幅降低。(四)生命教育的實踐:校犬接受良好的管理及教養,也是教導學生正確飼養犬隻,及學習與動物相處的具體實踐。

  雖然目前台北市動物衛生檢驗所推展校犬認養活動,令人懷疑只關心校犬數量的「業績」,而未實際協助學校做好校犬管理,更遑論「生命教育」了。但台北市政府願意站出支持各學校飼養校犬,對協會及許多愛狗人士仍是一大鼓舞,也提供了狗兒存在校園的正當性。

  台北市西松高中周韞維校長照顧校園流浪犬的經驗已有十年之久,她認為認養流浪犬的目的:在使學生透過接觸狗兒學習尊重生命的真諦,並培養牠們負責任的態度,與關懷社會的情操。

◎校園守護犬因材施教

  大眾普遍認為流浪狗在校園裡造成的問題都大同小異,其實不然,在中山大學裡學生認為流浪狗打群架,製造的噪音是大家最困擾的問題;在東華大學的流浪犬會捕捉野兔和野老鼠,影響當地的生態平衡;在慈濟大學流浪狗會追車、進出建築物大小便及影響宿舍安寧。

  所以馴犬師沈宏益提出「犬舍興建」的觀念,他認為狗要認定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才不會作息都跟著學生走,以往學校師生對狗狗的生活態度都採取放養制,這就是造成今日牠們隨意進出建築物等問題,換句話說,狗狗也需要教育規律的飲食。

  雖說台灣是小島,但是各縣市對於流浪犬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以台北市政府推行的「校園守護犬」計劃為例,在花蓮卻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本活動最大的收穫在於,撒下的許多動物保護的種子,在各地廣為宣導,學員的學習動機高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雖然慈濟的流浪犬始終未受到校方「校園守護犬」的認證,不過我相信這樣有實無名的名份一定會讓更多人知道並認同這樣的理念,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一同期許為動物保護努力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