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農委會已於8月1日正式升格為農業部,獨立於畜牧體系的「動物保護司」隨之成立,由於組織改造也是個檢視並重整現有規範的好機會,關懷生命協會也推出一系列文章《動保司大家談》,訪談民間團體、地方執法人員對現行中央及地方動保政策推行的看法,以及對未來動保司的期待、推動議題優先順序等,彙整並傳達各方聲音。
「除了透過絕育避免犬隻過量繁殖外,對買賣管理、加強飼主責任減少棄養、重視遊蕩犬隻族群管理並減少人犬衝突是重要的工作。而放養犬隻是遊蕩犬主要來源之一,在改變民眾放養習慣的同時,還須加強飼主觀念和責任提升,讓人們更重視狗的需求和生活品質,避免因此變成不當籠鍊飼養犬,而這些問題都需要走入地方,透過教育與執法一起進行改變。」
一輩子關籠或鍊養的犬隻在台灣,由於犬隻隨手可得,許多飼主嚴重不當飼養動物,終身關籠或鍊養的犬隻不在少數;也因為犬隻族群數量龐大,人犬衝突、毒殺犬隻問題層出不窮。近年來,為了減緩上述狀況,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以下簡稱動平會)展開多項宣導行動,在動物保護司成立後,組織資源與人力預期將會增加,動平會最關心的,便是籠鍊犬問題是否有改善的機會,以及政府是否能推出更全面的犬隻族群管理計畫,藉此減少人犬衝突、毒殺動物現象。
只絕育不夠,還要有完整的犬隻族群管理計畫
「針對遊蕩動物,現在處理的方式只有絕育,絕育對減量當然有很大的助益,但它應該是要參考國際的犬隻族群管理(Dog Population Management, DPM)這一塊去做,除了透過絕育避免過量繁殖外,還要降低咬傷、減少棄養、強調飼主責任、重視遊蕩犬族群管理、避免犬隻侵擾民眾等,這些其實是一起的。」動平會執行長林憶珊表示,目前台灣的遊蕩犬管理缺乏針對社區不同樣態的規劃、兼顧動物福利和避免人犬衝突的「人道社區發展」 (Humane Community Development, HCD)計畫,因此很多地方在犬隻絕育回置後,人犬衝突依然存在,毒殺現象也難以遏止。
不過動平會表示,回置是目前沒有好的收容庇護之下的權宜作法,而台灣應該更為進歩地朝向正向的人道社區發展提升,絕非禁止回置又造成異地棄犬。
林憶珊指出,動平會2022年透過全台毒殺動物熱點收集、田野調查及教育宣導,深入不同社區,觀察現場環境以及人與動物狀況,發現即使透過絕育減少了犬隻數量,還有「如何改善持續惡化的人犬關係及衝突」的長期問題,且問題不限於遊蕩犬,鍊養及放養家犬都一樣會讓民眾產生恐懼,進而衍生報復行為、發生毒殺及虐待傷害動物案件,因此「人犬安全互動」的告示和教育宣導就很重要。
政府應加強對不當飼養的執法
在犬隻族群管理的「強調飼主責任」方面,林憶珊則表示現行《動物保護法》第五條對動物飼養照顧的要求相當模糊,例如「提供安全、乾淨、通風、排水、適當及適量之遮蔽」,但什麼叫做適當遮蔽?這樣的模糊地帶給予了動保員解釋空間,也導致許多動保案件明明已經嚴重不當飼養,但執法人員會「順應民情」或覺得飼主「情有可原」,又或者怕執法後民眾乾脆棄養動物。
林憶珊說:「我知道實務上真的就是可能會發生這種事,但是台灣也不該永遠停留在不是沒有責任觀念的放養,就是籠養、鍊養狗這樣的惡性循環,所以還是需要大量的教育宣導搭配執法。動平會在做籠錬犬勸導時,我們鼓勵飼主以圍籬和遛狗讓狗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以及抒壓管道」
儘管執法屬於地方業務,但動平會認為,既然農委會(現升格為農業部)已推出「犬隻飼養與照顧指南」,那就該好好使用,將指南落實在動保員的稽查上,在動保員查案時達到實際的引導作用,而不是只是一份給飼主參考的文件。
除此之外,在中央為地方動保人員開設的培訓課程中,動平會建議也可以請處理不當飼養案件較有經驗的縣市分享執行方式,再搭配指南的使用,林憶珊表示:「譬如說新北市比較積極,對不當飼養比較願意開罰,他們依循的是什麼?他們怎麼看待這類案件?許多縣市面對不當飼養問題案件多半沒有結果、不了了之,如果一直卡在人力不足的問題,還是會原地踏步。藉由這些積極性的案件分享,再搭配指南裡一些比較實際、在勸導時可以明確告知飼主的標準,讓兩者結合,動保員會更有所依循。」
以在地工作發展社區資源、解決人犬衝突問題
回到人犬關係及衝突方面,林憶珊進一步解釋人道犬隻族群管理原則中的人道社區發展計畫,她表示,這個計畫是透過共同努力來尋找人道、可持續的方案,以解決對人類和動物有負面影響的問題,包括透過現有志工建立遊蕩犬管理機制網絡,連結通報、教育宣導、結紮防疫等行動,完善管理。
世界各地狀況不同,一個國家的政策不一定適用另一個國家,還要考量民情、民眾生活樣態、養狗方式等等,不過動平會認為,可以仿效新加坡的模式,落實人道社區發展、合宜控管餵食行為,並加設人犬安全告示,避免衝突也兼顧動物福利。
新加坡的浪犬TNRM(誘捕Trap、絕育Neuter、回置Return、Management管理)計劃
最後,在飼主責任部分,林憶珊另補充在部落和農村常見的幾種棄犬情形:像是農民將狗用作看守工具,但卻未將狗絕育,母狗在繁衍後遭到丟棄,只有公狗留下,或在短期作物收成後就棄犬;在獵犬方面,同樣有不絕育、只留公狗不留母狗、犬隻沒有狩獵功能後遭棄養的問題。
在上述養狗文化無法改變的狀況下,若又缺乏結紮管理,就會造成犬隻數量不斷增長,成為山區遊蕩動物來源。林憶珊表示這些「看門犬」和「獵犬」的管理過去一直未被正視——事實上,就是沒有管理,因此未來動物保護司也應針對這兩類族群進行管理,不該忽略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