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2第19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投資環境 保島永續

動物與生活

以「投資環境、保島永續」為主題的全國NGOs環境會議於今(4/7)日召開,此會議是由環保、動保等公民團體聯合發起,自2004年開始今年已邁入第十九屆。按照往例,全國NGOs環境會議結論也將於4月22日地球日當天遞交總統及行政單位,並敦促政府確實執行。立法委員蔡壁如、陳椒華、洪申翰、蔣萬安、洪孟楷、劉建國等人,應主辦單位邀請,蒞臨會場分別針對各項環境議題分享一年來的努力和進展,並承諾會持續和所有環保團體繼續合作,推動各項政策及環境法案。

本屆會議呼應國際地球日總部2022年主題:「投資我們的星球(Invest in our planet)」,以「投資環境、保島永續」為號召,希望能扭轉過往以消耗自然資源來創造經濟的發展模式,改為投資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以永續人類及生物的生存。全國NGOs環境會議籌備委員會表示,台灣土地面積不大,如何兼顧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的平衡,在有限的自然環境裡,明智使用或是不去破壞這些天然資源,著實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而不當的土地徵收除了耗損地利之外,也因為各項爭議必須付出極大社會成本。除此之外,政府如何廣納公民意見,以創造有效的公民參與機制,更是邁向民主社會的重要一步。籌備委員會於今年眾多議題中鎖定了「能源供需管理政策」、「廢除區段徵收、制定行政計畫聽證程序專法」以及「廢棄物總量管制、制定資源永續管理法」為年度三大焦點。

本日大會除由各議題代表報告向政府建言的訴求外,亦頒發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本屆得主為洪箱女士陳曼麗女士。擔任評審主席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表示:「這個獎項主要是鼓勵並肯定資深環保人士的付出與貢獻,以及對環保議題長期推動有傑出成就者。」主辧單位表示,洪箱女士守護家園的行動力喚起農民當家做主的自覺,為推動台灣新農民運動劃時代人物,其長年以來參與社會及環保運動,對於台灣農地、環境生態保護、及基本人權的保障皆有巨大的貢獻。另一位陳曼麗女士長期關注並參與環境保護、食安及婦女運動長達34年,擔任立委期間,積極搭起和民間團體合作平台,恢復「立法院永續發展促進會」運作,國會表現獲得許多肯定,其對環境運動貢獻與努力足為後學典範。

為了廣納台灣各地環境問題的現況,本屆會議有別於以往,於去年7月至11月間就展開第一階段分區環境會議,合計辦理10場,廣及12縣市(台東、金門、連江馬祖、屏東小琉球、澎湖、高雄、台南、雲林、彰化、苗栗、新竹、桃園),共228人次參與。再由其中盤點整理出11個全國性重點環境議題,於今年1月舉辦第二階段焦點會議,以更深入討論。這些議題也呈現了台灣現今環境問題的全貌,包含:水資源、能源與環境、淨零碳排、廢棄物及減廢、河溪治理、礦業開採、離島環境、動物保護政策、土地徵收、公民參與等。

本會主任陳立珊代表本屆其中三個合辦動保團體報告「動物保護政策建言」,今年本會提出三項建言:第一項建言是「制定非犬貓寵物管理政策及執行機制」。目前農委會對於寵物的管理主要針對「特定寵物」,也就是犬貓。但除了犬貓以外,也有不少人會飼養寵物鼠、寵物兔、或是鳥類、爬蟲類寵物。這些非犬貓寵物目前並沒有明確有效的管理制度,可能會衍生動物福利和棄養問題,甚至當鳥類、爬蟲類寵物被棄養或逃逸到野地,也會對台灣生態環境造成衝擊,因此我們建議農委會應該儘快制定全面性的非犬貓寵物管理政策及執行機制。

第二項建言「在農業部成立之前,於農委會設置動物保護處」。關懷生命協會在2018年的環境會議提出「於中央設置動物保護司」的建言,當年5月行政院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草案,其中包含設置動物保護司,然而四年過去了,立法院依然還沒通過「農業部組織法」。今年4月初農委會新設立「寵物管理科」,這是一個好的發展,不過我們更期盼農委會能夠早日升格為農業部。爰請在農業部組織法通過前,於農委會設置相同性質、功能及組織編制之動物保護處,作為動物保護司的組織前身。

第三項建言「制定台灣丫髻鮫漁業管理及貿易規範」。全球丫髻鮫共有九種,台灣可以捕獲其中三種,分別是紅肉丫髻鮫、丫髻鮫和八鰭丫髻鮫。例如2018年在桃園大潭藻礁也曾經發現紅肉丫髻鮫的幼鯊。目前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都指出丫髻鮫的族群數量狀況不佳,並且已經制定相關管理措施。因此我們呼籲主管機關應積極制定台灣丫髻鮫漁業管理及貿易規範,相關內容如下,主要是採取總量管制以及制訂出口貿易規範。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也提出三項建言:第一項「買賣交易目的動物運送應訂規範」。不當的運輸不僅會造成動物心理緊迫,更可能造成動物傷亡,特別是小型動物。然而目前「動物運送管理辦法」僅適用於經濟動物中的豬、牛、羊、雞、鴨、鵝及火雞,以及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瀕臨絕種、珍貴稀有之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或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也就是說,無數寵物繁殖買賣業熱門物種,例如老鼠、兔子、刺蝟、鳥類等動物可說毫無運送相關的管理規範。因此我們認為所有買賣交易的動物運送都應該具有規範,爰請農委會依國際動物運送福利通則,及物種特定需求,訂定動物運送管理規範。

第二項關於經濟動物議題,提出「研擬畜禽水產動物全面友善養殖政策 路線圖、里程碑、指標與期程」。歐盟近年來對環境永續、動物福利與友善生產提出許多發展政策,包含2019年《歐洲綠色政綱》、2020年「從農場到餐桌策略」評估與修訂動物福利法規、增進經濟動物福利,並促進健康與永續的食品消費形態,選擇對環境及動物友善的食品。2021年歐盟宣布將在2027年「全面廢除」所有對經濟動物不人道、違反動物自然天性的關籠飼養方式,涵蓋物種包含蛋雞、肉雞、母豬、仔牛、兔子、鵪鶉、鴨子及鵝等。雖然農委會自2014年起,陸續訂定雞蛋、豬隻、牛乳的友善生產指南。2016年針對養殖魚類提出專案報告。2019年訂定的《動物福利白皮書》也有提升經濟動物動物福利相關願景。不過並沒有全面性的畜禽水產動物友善養殖政策,因此我們希望農委會依據資訊透明、公民參與、民主審議原則,研擬畜禽水產動物全面、具體的友善養殖政策路線圖、里程碑、指標與期程,作為未來產業發展的依據。

第三項是針對實驗動物議題,建議「促進科技研發全面採用非活體實驗方法—研擬創新科研政策路線圖、里程碑、指標與期程」。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專家指出,傳統動物實驗已逐漸無法滿足生醫研發與測試需求,例如新藥開發,失敗率高達90%,不少失敗的原因是動物實驗與2D體外模式,無法精確預測對人類身體反應。為了因應這個問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以組織晶片或微生理系統計畫的動物實驗替代方法,更能預測出候選藥物的毒性或功效,對於其他醫學領域的研究也非常有用。近幾年台灣針對動物替代發展,提出中綱計畫、舉辦研討會議、2020年起逐步廢除健康食品功效宣稱採用動物實驗數據、去年科技部也成立3R推動小組。我們進一步建議政府應該研擬更具體的「促進科技研發全面採用非活體或無動物實驗方法」相關政策內容。

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提出五項建言:第一項「禁止以活體動物作為娛樂或遊戲業贈與標的」。以活體動物作為贈品標的的例子很多,像是夜市小遊戲、夾娃娃機放活體生物等等,對象包含各種小動物、魚類、兩棲爬蟲類等等。而依據目前動保法規定,這樣的行為實際上難以判定違法,形成動保法的漏洞。因此我們建議政府研擬修正動保法,禁止「以活體動物作為娛樂或遊戲業贈與標的」,並訂罰則,以維護動物法益。

第二項「制定馬匹輔助教育與療癒規範」。馬匹輔助教育的發展歷史從1957年英國、1969年美國就開始,台灣則在1995年於新竹開始發展,至今有將近30年的歷史。馬匹輔助教育與療癒是一項專業,涉及領域包括復健、教育、心理輔導及身心障礙,以生命教育、自我發展、情緒教育、關係與互動為主要的目標。除了一般性動物保護規範外,它還涉及特殊動物的照護與福利管理,需要針對專業馬匹的需求,訂定動物福利標準。另外還有相關從業人員的培訓,也需要制定相關規範,以利發展對人和動物都有尊嚴的教育服務模式。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制定馬匹輔助教育與療癒規範。

第三項「內政部應採取誘因,鼓勵村里長參與犬隻族群管理計畫,促進村里發展」。台灣從1994年開始推動社區營造,然而社區不是只有「人」,生活在其中的動物,也是社區重要的一份子。而且遊蕩犬隻和家犬管理的落實程度也攸關社區的公共衛生、環境清潔及交通安全。因此我們建議政府應以誘因鼓勵村里長參與犬隻族群管理計畫,透過村里長協助動保機關收集問題資訊、宣導飼主責任及動保觀念,藉由全方位實施犬隻族群管理計畫,同時也促進社區良性發展。

第四項「攻擊性犬隻相關配套政策建言」。農委會公告比特犬被列為危險性犬隻,今年三月起禁止飼養、輸入比特犬。根據農委會資料,目前約十家繁殖場,飼養有23隻公的、32隻母的,總共55隻比特犬種,並且可以依規定繼續繁殖並販售。比特犬管制政策公告之後,各縣市公立動物收容所面臨比特犬被棄養的安置問題。由於比特犬被公告禁止飼養或輸入,依據動保法規定不能認領養,除非是原飼主或是具有飼養比特犬經驗者。因此農委會以「代養」的方式避免收容所比特犬無人領養,因而終身被關養在收容所。從上述情況,我們提出三項攻擊性犬隻政策配套建言,包含評估修法解決比特犬只能「代養」無法「認養」問題、處理繁殖場現有比特犬後續生育數百多隻衍生問題、成立特殊犬隻訓練學校,集中照顧及訓練公立動物收容所收容之比特與攻擊性犬隻。

第五項「制定非危險性犬種被列為攻擊性犬隻及廢止該行政處分之評估作業準則與標準」。所謂「攻擊性犬隻」的定義,根據農委會公告具攻擊性之寵物指危險性犬隻及無正當理由曾有攻擊人或動物行為紀錄之犬隻。目前農委會公告危險性犬隻包含比特犬共有六種品種,所以非危險性犬種就是這六種品種以外的狗。那麼被列為「具攻擊性寵物」的犬隻是否有解除列屬的可能?根據農委會110年6月公文函示:已遭列為具攻擊性之寵物,因年老、傷病等致其生理機能下降、接受行為訓練已矯正問題,已無攻擊人或動物之可能,得依行政程序法依職權廢止原行政處分,也就是解除認列。我們以台北市動保處做為案例,台北市動保處105年至今被列為攻擊性犬隻共有25隻,而目前都沒有解列個案。這個議題的問題在於具攻擊性犬隻的判定與解除相關規範不明,農委會公告攻擊性犬隻的定義只有簡略的文字描述,缺少標準、程序、專業人士的參與,與定期檢討的機制,有誤判的風險。因此我們提出建言,第一階段必須做議題分析,接著第二階段成立專案小組,制定非危險性犬種被列攻擊性犬隻及「廢止該行政處分」之「評估作業準則與標準」、成立「專家小組鑑定會議」並「定期開會」滾動檢討。

2022年全國NGOs環境會議之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公民參與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惜根台灣協會、關懷生命協會等共11個團體。

大會手冊► https://reurl.cc/44Ke5v

大會直播►https://fb.watch/cenMZ-XK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