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卜蜂之後,又是哪家廠商要來?

動物與消費
文/
洪芳怡 (研究員)

 

 

自從聽聞卜蜂企業悄悄的在花蓮各處施工,大肆建廠,從花蓮市區到鄉鎮居民湧起強烈的反對聲浪。匪夷所思的是,面對群情激憤的花蓮人,卜蜂在6月11日回應了一份公文,上面寫著「依法不必環評、不不必舉辦公聽會」,「大部分依法已取得縣府之容許與建照」,但因為與花蓮鄉親尚未達到共識,所以暫停相關作業。該企業的說法並未讓花蓮人感到安心,出面抗爭的人並未減少,當務之急,是希望能徹底擋下卜蜂。

 

 

  

可是,我們來說點更實際的吧。就算此刻看起來擋下了,卜蜂投資了那麼多,會輕易放棄嗎?更重要的是,此門一開,下次誰來闖關?難道沒有更治本的方式?

  

大多數這次站出來反對卜蜂在花蓮建廠的人,有很高比例在過去是政治絕緣體,也不太關切環境和動物權的議題。今天卜蜂侵犯到花蓮的權益,花蓮人才出來反對,可是在此之前,所有人都是共犯結構的一份子。有市場就有供應商,有利益就會有各種護航。有人要吃,管它什麼汙染,就算有法律,對於財團而言,法律是保障或是可以踩的線?罰款會痛嗎?

  

難道沒有更治本的方式,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當然有,而且其實不難。只要不再找藉口,不再自我安慰。

 

 

(一)

如果我們一邊吃肉,一邊說「不要汙染東部」,其實邏輯上是說不過去的。過去,當各種豬、牛、雞鴨養殖場對環境造成傷害,我們其實一直都不以為意。直到卜蜂燒到東部人,我們才突然跳腳。現在我們在抗議的事情,先前一直抱著冷漠、袖手旁觀的態度。如果繼續消費畜牧業,就是縱容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別的地方。要找到一家從來沒有受罰記錄、毫無汙染環境、注重水土保持與空氣品質、對待動物友善的養殖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吧。只要畜牧業還會有利益,蘇花改都通了,為什麼不來花蓮?肉食者的數量只要繼續維持,就可以合理預期東部將會淪落至與西部一樣處處有汙染。

 

(二)

不少人說,我們花蓮人吃小農養的就夠了。這樣的想法,若非自我欺騙,就是太天真。只要你仍然會吃肉、吃雞蛋、喝牛奶,你這輩子有可能堅持到底、抵制到底,一口都不會吃到這些汙染大廠出品的「動物製品」?你會去餐廳吃炸雞、會吃雞腿便當,只要繼續吃肉,你都有可能吃到卜蜂雞肉。話說回來,難道大成養雞廠就比較沒汙染?再說,豬和牛養殖的過程,汙染的嚴重程度是比雞更糟糕無數倍。

 

(三)

如果我們決定不吃肉了,想說吃蛋就好,比較環保。請記得,包括卜蜂在內的養雞廠,有很高比例的雞都是蛋雞。如果沒有人要消費蛋,就不會有這些廠。如果我們還在繼續消費肉奶蛋,買皮製品、羊毛羽絨製品,今天再怎麼大聲抗議,我們仍然是在擁抱這些產業。

 

 

 

說到底,罪魁禍首到底是提供者還是消費者?畜牧業者以剝奪生命獲取利益,利字當頭,怎麼會樂意在賺錢的同時,花錢維護環境呢。肉食者的自我安慰、自我欺騙,就是業者可以繼續賺到飽的主因了。已經無數研究指出,氣候暖化、溫室效應、水土與空氣汙染,都與動物養殖密不可分。

  

台灣這麼小,一年屠宰的動物高達340,000,000隻,這還是防檢局登記在案的,還未算入龐大的私宰黑數。為了讓我們去市場隨時有買不完的肉,就必須提供源源不絕的動物屍體。為了食欲,付上代價的是環境,還有人們根本不想知道實際如地獄場景中的動物。當我們說的話,和我們吃的食物,嚴重抵觸的時候,如果不是無知,就是偽善。花蓮的卜蜂案不管還有沒有救,是時候大幅改變生活方式了。

 

 

相關文章:

廉價、新鮮、乾淨的雞肉,與我的神學反思:從信仰角度談畜牧業 (洪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