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周日午後,陽光正烈的時候,一群黑衣人聚集在台北萬華,在青年公園內來回走了十幾次,他們舉著牌子、喊著口號:「動物不是食物,動物是朋友!動物不是工具,動物是朋友!」路過民眾不明所以,有的好奇觀望,有的拿手機拍照。
2019年台灣動物權遊行訂於9月28日,這些人其實正在演出「假遊行」,這一幕則被拍進動保劇情片《希望的眼神》中。在真假之間有虛實交錯,這群臨時演員基本上無需演技,大多是動物權推廣志工,他們演出的就是自己平常會做的事。
除了遊行過程,還有網路媒體《動保龍捲風》在現場採訪的一段劇情,龍緣之扮演她原本主持人的角色,採訪的對象吳智輝、洪芙瑋也是本色演出,兩位都是友善動物協會的成員。至於電影《希望的眼神》的男女主角,就在以假亂真的遊行中,各自發揮演技,分別扮演一般民眾與堅定的動物權倡議者。
由於劇情必須保密,臨時演員並不了解到底在拍什麼,只知道跟動物權有關就來幫忙。他們沒有酬勞,從台灣各地而來,甚至有來自日本和美國的朋友,在大太陽底下反覆走同一條路、喊同一段話,讓導演捕捉更好的畫面,讓電影發揮更大影響力。
負責招募臨演志工的監製龍緣之表示,由於影片的製作成本非常有限,僅靠親友們口耳相傳、以「眾籌」的方式支持,無法像其他電影一般聘請專業演員來演出「假遊行」。雖然在最近幾個月內,導演、製片與她三人全力籌備,資源仍是有所不足,只能尋求志工幫忙。
原先他們不敢期待能招募到50位臨演志工,沒想到各界熱心人士在網路分享訊息,一星期內就徵求到來自各地的伙伴。龍緣之感謝道:「許多關心動物的陌生人,竟然能一同完成這場戲的拍攝,就有如真實世界中的動物權運動一樣,令我們非常動容。」
專業的臨時演員
諮商心理師洪芙瑋原本是蛋奶素食者,認識推廣動物權的朋友之後,受到影響而轉為Vegan,「我沒有辦法說服自己,愛我家的狗,卻吃豬吃牛。」這幾年她積極投入動物知情權 Vegan30(友善動物協會的前身)相關活動,也曾擔任政大附中動物權利傳播社的指導老師,引導學生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
洪芙瑋認為很多影片都是關於流浪貓狗,雖然這也是一個橋梁,開啟人們去認識其他動物,不過難得有一部看重動物權的影片,她對此非常支持,「現在是影像的世界,很多重要議題都需要一部好的電影。」
來自美國、目前在師大學習中文的Yana,在前一天參加了在西門町的Anonymous for the Voiceless街頭推廣,接受志工邀請而來協助電影拍攝,她說明了自己出席的原因。
「I think many people are not vegan because they just don't know what the animals go through, so I want to be part of the movement that educates people and hopefully encourages more people to make the change. It hurts me to think about how many animals suffer because of us, and I just want to try to help as much as possible.
我想很多不是Vegan的人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動物經歷了什麼,所以我想成為這個運動的一部分,透過教育,希望鼓勵更多人改變。想到有多少動物因為我們而受苦,我就覺得心痛,我只想要盡可能的幫忙。」
飾演女主角的演員高以柔對於這群臨時演員讚譽有加,除了自備衣服、帽子、旗幟等,最重要的是:「大家都很專注、真誠投入這件事,自動自發,凝聚力很強,很有共識。」在她的經驗中,一般臨時演員都要經過詳細的劇情講解,但是今天的臨時演員非常專業,導演一個指令就很快進入狀況,高以柔說:「其實蠻感動的,如果我今天被你們感動,一定也會有人因為這部電影被感動,我覺得這是一個互相,環環相扣。」
在遊行隊伍有3位「真演員」:Andy、竣偉、欣恬,他們都是第一次參加動物權遊行,雖然只是演戲仍感到非常驚訝,這件事居然可以號召到這麼多人。拍攝過程中,經由旗幟標語及口號呼喊,他們大致了解到不要利用動物的理念,希望志工們分享更多動保觀念給他們。「真的會被感染到,覺得很有意義,為自己覺得對的事情去發聲。」他們也表示如果時間允許,會想去看看真正的動物權遊行。
為何是希望的眼神?
電影監製龍緣之本身是一位長期投入動物倡議的學者,她在《動保龍捲風》FB說明拍攝動機:「紀錄片真實的呈現了動物的處境,但血腥殘忍的畫面有時卻不易推廣,部分觀眾初次接觸時,可能產生心理抗拒。我們決定善用影像和說故事的力量,在今年度製作一部動保劇情短片。」根據她的介紹,《希望的眼神》是一部30分鐘的電影,透過故事的包裝,融合台灣的現狀,傳達動物倡議的生命觀、動物議題,以及動物權與主流社會宰制動物的觀念衝突的現況。
而電影的劇本、拍攝、後製、配樂都是同一人:多才多藝的導演林知逸。他創立的「奇蹟電影」工作室除了接拍商業影片,也拍攝跟社會議題相關的影片,包括原住民、LGBT、農業、身心障礙者等。林知逸從小就喜歡動物,今年更受到動保精神的感召,為《動保龍捲風》拍了5部短片,並決定將年度電影的主題設定為動物。他謙稱自己還名不見經傳,「說是幫助動保界,不如說是動保界也在幫助我,就變成互助,大家提升,我也提升。」
「我是為了非動保人而寫這個劇本,我相信他們看了會非常感動,會開始想接觸跟動物有關的一切,為動物爭取權益。」林知逸認為,如果直接跟觀眾說:「你要吃素、你來參加動保」,一般人通常會排斥,但如果劇情能讓人感動,讓大家喜歡這部電影,而裡面是在講動物的生命權,也許會潛移默化人們的心。
電影為何名為《希望的眼神》?林知逸解釋:「動物跟人交流的時候,一個比較直接卻又容易讓人不解的就是動物的眼神。動物的眼神傳達了希望被解救的願望,人們也常有被動物凝視的經驗,其實,人類生活中充滿了動物們希望的眼神。」對此,電影中也會有相關的呈現,只是劇情不能透露,只能請大家密切關注。
對於這部電影會帶來的影響,擔任男主角的洪瑋佑說:「這影片算是一種提醒,我自己是劇場人,做戲劇、做音樂就是拋出議題,雖然不是直接在解決事情,但就是有機會一直去提醒,讓大家不會忘記,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女主角高以柔則認為:「觀眾可以從影片中看到動物跟人類的連結,其實我們都是動物,那種靈魂之間的連結是很重要的。」
真假遊行為了誰?
今年的國際聯合動物權遊行台北場由吳智輝和Jack共同籌畫,主要訴求是動物解放,為終止動物迫害走上街頭。他們來到「假遊行」的拍攝現場,一來協助電影完成,二來也為「真遊行」做預備,與志工伙伴們交流意見。
吳智輝說:「今天真的很熱,但是大家沒什麼怨言,很盡責的把這件事做得很棒。」希望電影能傳達他們在街頭推廣的理念,讓人們更了解動物真實處境。Jack聽說《希望的眼神》是一部劇情片,以生活化的方式讓大家了解,雖然他還不了解影片實際內容,「如果能涵蓋所有動物權理念,會是台灣動物權界一個里程碑。」
此外,他們也呼籲大家參加真正的動物權遊行,不用報名直接到場,9月28日下午3點在台北西本願寺集合,一起走上西門町街頭。吳智輝說去年有300多人,期盼今年更加突破,「當一群想要為動物努力的人站出來,那種聲音是很大的,當越來越多人聚集起來,這個聲音才足夠大到讓整個社會、政府、有改變力量的人,都聽到我們的聲音。」Jack認為這是大家的遊行、是動物的遊行,「如果你真的想為動物發聲,看不慣這個社會體系對待動物的方式,歡迎你出來遊行,把我們的憤怒喊給社會大眾聽。」
《希望的眼神》將於9月中下旬推出預告片,到時將結合媒體報導,也為現實中的動物權遊行做宣傳,鼓勵民眾一起參與。電影具有公益性質,未來除了參加影展,也會提供各界放映,可用於工作坊、學校教學等推廣活動,傳達動保人尊重生命的真意,以影像故事吸引大眾對動物的關注。
即將參與「真遊行」的推廣者為了電影的「假遊行」演出,而電影預告片的「假遊行」也為「真遊行」宣傳,不管是真是假的遊行,只盼為動物帶來希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