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幼貓開啟了校園師生的生命教育之旅!時間拉回到2013年,當時強烈颱風來襲,一隻劫後餘生的幼貓,闖進台北市萬芳高中師生的生活裡,從此讓全校師生與貓咪結下不解之緣。由黃寶月、余欣芳老師與學生成立的「萬芳喵窩」社團,至今執行的校園貓咪TNVR行動邁入第5年,前後共照顧及救援30餘隻貓咪,如今盼望能將這段生命教育經驗推廣至其他校園,造福更多流浪貓咪。
一切的緣起─風災劫後餘生的「萬萬貓」
2013年九月,在強颱潭美即將來襲前,一名男學生在校園內的水溝中發現3隻幼貓,但不見母貓的蹤影,沒想到,颱風過後發現2隻幼貓相繼死亡,只剩下一隻僅3、4個月大的「萬萬貓」存活,更糟的是,萬萬貓為了覓食,不小心被便當盒上的橡皮筋套住頸部,情況相當危急。萬芳高中地理老師余欣芳表示,當時向動保團體借貓籠,才順利誘捕萬萬貓,讓牠送醫治療,最後恢復健康也找到收養人。
「我們原本以為就這樣結束了,但沒有,這只是一個開端。」余欣芳說,在救援萬萬貓之後,學生陸續又撿到其他貓咪,有些貓咪被動保團體中途,有些則會送養。而學生開始自發性餵食貓咪後,便找上有動保經驗的歷史老師黃寶月求助,她發現,生活在校園內的貓咪其實為數不少,加上師生普遍缺乏TNVR的動保概念,這才開啟了「萬萬貓行動」,展開一連串貓咪照顧、救援與TNVR的行動。
成立「萬芳喵窩」社團,引進TNVR觀念
由黃寶月、余欣芳兩位老師與學生成立的「萬芳喵窩」社團,秉持尊重生命的態度,在校園推動以貓為主體的生命教育。為校園貓咪請命,呼籲以結紮代替撲殺、認養代替購買的理念,引進TNVR觀念,為校園貓咪進行誘捕(T)、絕育(N)、疫苗(V)、回置(R),讓校園貓咪數量受到控制,生活也被照顧,同時兼顧平衡環境生態與尊重生命教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余欣芳提到,起先關注的對象僅是校園貓咪,後來發現校外的流浪貓會跑進校園,因此也將TNVR行動擴及到學校周邊的社區。她坦言,當時剛開始在校園推動TNVR行動與定點餵食時,校內便傳出反對的聲音,「有些人會認為你(愛貓社團)要餵貓就帶回家餵,甚至會認為環境的髒亂都是貓造成的」,但透過帶領學生觀察校園貓咪的作息生態及宣導,才逐漸讓更多人了解執行TNVR對於減少浪貓的出生是有幫助的,進而學習尊重多元生命的重要。
學生開始照顧貓後,深刻體悟「尊重生命」的重要
「我們只是生態圈的重疊,為什麼人類可以在這邊生活,牠們(校園貓咪)卻不可以,反而要把牠們趕出去?」一名學生因為長期定點餵食貓咪,對於生命教育議題萌生全新體悟,余欣芳與黃寶月看到學生的改變很是感動。余欣芳說,從照顧貓咪的過程中,藉由一點一滴的累積,希望能讓學生培養出尊重生命的使命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甚至最後能關心生活周遭的其他生物與環境。
余欣芳回憶說道,「有一隻公貓叫甜橘,去年因為吃到老鼠藥死掉了,學生很傷心,募款想幫牠火化,花了5千塊,後來學生又想幫牠進行告別式,當時學生看到甜橘倒在教室奄奄一息,學生說『我終於摸到你了』」,她說,學生基於保護貓咪的立場,通常會跟貓咪保持一定的距離,在平日裡都是遠遠地與貓咪互動。
推廣TNVR終獲肯定,獲選「校犬貓績優校園」
萬芳高中的校園貓咪TNVR行動,透過紀錄片拍攝,將救援、TNVR行動納入生命教育,學校師生從起初不接納到後來漸漸扭轉觀念,逐漸接受「校園裡有貓」的情況。去(2017)年萬芳高中也獲選為「校犬貓績優校園」,對「萬芳喵窩」的師生來說是相當大的鼓勵。
談到下一步規劃,余欣芳表示,除了將TNVR推廣至周邊社區、國小校園外,也盼能讓生命教育課程納入課綱,目前已開發出STEA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生態探索課程,結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跨學科教學方法,讓學生藉由動手建構工程與呈現藝術美學,學習科學和技術的內涵,例如:利用回收課桌椅製作貓屋、貓桌遊製作與體驗…等等。而未來主要會以社區營造為主軸,進行校園內的環境生態與校園改造。
相關連結:
● 萬芳高中貓咪臉書粉絲專頁:萬芳貓
● 電子書:「與貓共舞」──臺北市萬芳高中校園貓咪TNVR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