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們不喝酒、不抽菸、不搖頭、不吸毒,也不用代糖減肥……那麼,為什麼他們應該犧牲來鼓勵人類的自我放縱?
某些實驗,只為了要研究人類眾多生活方式的選擇之一(如本文所舉之酗酒、毒品、菸癮、過食),卻對動物進行了各種實驗。這些人類「疾病」,我們已知其原因和作用,從臨床實驗來的資料已經很驚人了,但是動物實驗卻依然持續進行……
「酗酒」實驗中的白老鼠
酗酒,已知會導致人類的酒精性心臟疾病:心臟擴大、心肌傷害、心律不整等等心肌的異常現象。
倫敦的皇家學院(King's College),曾經進行過兩項實驗,研究兩種能夠預防「酒精性心臟疾病」的藥物。其中一項實驗是,把酒精注射到白老鼠的腹腔裡,讓他們急性酒精中毒,然後再給白老鼠服某種藥物。到最後,白老鼠的頭顱被切下來,他們的心臟也都被摘取出來。但是,那些藥物並沒有讓他們的心臟免於酒精的傷害。
其實,類似的實驗在以前就已經做過許多,也有以人類心肌來進行的體外實驗(譯註:在試管、培養皿裡進行的實驗),然而,研究人員仍希望能夠經由動物活體實驗,來更清楚確認「同樣的」結果。
這兩種製作成藥丸的藥物,已經被採用很多年,也已經通過了安全檢驗。但是,以酒精來測試這種藥物對預防心臟疾病的實驗,卻從來沒有被說明過是為了什麼。進行這樣的實驗,似乎純粹只是出於好奇心而已,因為,「酗酒」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之一」,其造成人類的種種問題,並不會因為吃一顆藥丸,就能夠改善的。
「消遣性」藥物--毒品
尼古丁、古柯鹼、搖頭丸、和安非他命等等「消遣性」藥物,都是人類為了「取樂」而「自願」服用的。然而,即使可以利用的人類臨床資料數量已經很豐富了,研究人員們還是繼續研究這些藥物在動物身上的作用。可是,動物實驗的結果並不能應用在人類的身上。
在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裡,白老鼠的腹腔被注射古柯鹼或是尼古丁,然後訓練他們學習去「推槓桿」才能得到食物。這個實驗的用意是評估白老鼠能不能夠分辨尼古丁和古柯鹼,看看這兩種東西有沒有彼此替代的作用。研究證實,把藥物注射到動物的腹腔內,是一個令動物很痛苦的過程。
在英國薩里郡的Lilly研究中心進行的實驗裡,超過1000隻的白老鼠被用來研究這些能令人上癮的藥物所引發的「過動症狀」(hyperactivity,由腦中自然分泌的多巴胺堆積所引起),能不能被另一些化學藥物減少。
成對的白老鼠被放在實驗箱子裡,然後被注射安非他命、古柯鹼、MK-801(一種可以減低活力的的藥物)、或者是C-APB(一種能幫助多巴胺產生作用的藥物)。然後觀察在注射多巴胺抑制劑的前後,這些白老鼠的活動力有沒有甚麼不同,結果顯示高劑量的MK-801導致了可怕的症狀:白老鼠無法協調他們的肌肉活動、翻倒在地、頭部扭轉、身體不停地打滾。
可是研究人員很清楚,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神經機制反應,在不同的物種之間是很可能不同的。
同樣的,愛丁堡大學裡,研究人員也在觀察注射了MDMA(一種在搖頭丸中的成分)後的白老鼠產生怎樣的行為。注射了MDMA後,老鼠的身體後腿歪斜僵直、唾液大量分泌、對刺激更敏感。這些白老鼠在實驗過程中,被訓練要學習做各式各樣供觀察用的工作,然後在十六天後被斷頭。
然而,以上這些對白老鼠所做的實驗,其實早就已經對人類自願受試者進行過了。從人類臨床實驗那裡得來的實驗數據,其實比從白老鼠那裡得來的,更能切合這類實驗的目的。
另外,大麻在某些國家是合法的,有許多人類臨床數據可以利用。可是,在美國馬里蘭州的藥物濫用國家學會(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卻仍在對松鼠猴(squirrel monkeys)做大麻濫用之實驗,這個實驗的目的只是要證實:大麻是不是一種會使人上癮的藥物。
現在,有另一群科學家用猴子來重複這個實驗。然而,生物學上,松鼠猴和猴子的關係是非常遙遠的。再說,流行病學的研究,已經以人類為實驗對象做出人類臨床數據之結果了。
因此,倫敦大學Martin Jarvis教授批評道:「我們不應該只觀察實驗室裡,食物被當作獎賞而使實驗動物產生的行為,來對不合理、不理性的人類社會行為提出假說。」
菸癮
由於沒有針對到處都是的癮君子所做的研究數據,於是研究人員求助於白老鼠,來做尼古丁作用的實驗。
在倫敦皇家大學進行了一系列以下的實驗。除了一天一個小時之外,白老鼠被禁食、或者被禁止飲水一個禮拜之久。為了建立對尼古丁的嫌惡感,白老鼠的飲水是加了味的液體、同時被注射尼古丁或無化學活性的液體。實驗人員說:「白老鼠對尼古丁的嫌惡感,能夠很容易地被觀察出來」。
和尼古丁有關的藥物分辨實驗,早已經在白老鼠身上做過了。白老鼠被皮下注射生理食鹽水或是尼古丁,被訓練要學會以推槓桿的方式分辨食鹽水和尼古丁,才能夠得到食物。這些實驗都是在持續充滿78分貝的白噪音(譯註:white noise,指收音機或電視機未調好頻道前發出的噪音)的房間內進行,才能遮蓋掉外界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噪音。
可是,經由剝奪食物和飲水對老鼠所造成的壓力,也許也會影響動物實驗,這使得任何實驗結果關於尼古丁對人的影響的假說,都變得不精確了。
這些研究人員中,有的自從1983就已經開始了類似實驗。後來的實驗,只是為了衍申他們之前的實驗發現而已,而這種實驗對於人類的好處,卻沒有甚麼說明。所以這個實驗的結果,充其量只是在重申之前的實驗結果罷了。
幾十年來,人們已經知道尼古丁能夠影響動物的行為和心理反應。沒錯,即使尼古丁對人類的影響已經被研究幾十年了,且人們已經知道:「處在壓力之下的實驗動物,會改變他們對致癮性藥物的反應。」然而類似的動物實驗仍然繼續在進行中。
除了這種研究抽菸的影響的實驗之外,檢驗戒菸藥物、香菸替代品等等的實驗裡也有動物正在被殺害。無可避免的,實驗告訴我們的是還是關於動物的實驗資料,而不是人類的。
去年(2000)6月在英國,有18個人因為服用了戒菸藥物Zyban而死亡,英國有27萬人在服用這種藥物,其中有3400個人產生失眠、胸痛、口乾舌燥、起紅疹、嘔吐等等副作用。儘管如此,製藥商仍然堅稱這種藥物是絕對安全的。藥物管制局也發布了警告:Zyban不應該被開給那些有疾病發作病史的人,沒有證據顯示那些死亡事件和Zyban有關。那些致死的原因包括:心臟病、自殺、神經錯亂、和氣喘。然而,在Zyban臨床實驗之前,已經有無數動物包括狗、兔、白老鼠、猴子,成為Zyban的測試對象。
吃、吃、吃
英國人有61%的男人和52%的女人體重過重,因此,實驗和研究嘗試著找出治療過重的藥物,如果幸運的話,人們將來能夠想吃多少油脂食物,就吃多少油脂食物--不需運動,卻依然維持苗條。
吃,可以讓我們體內合成ATP(三磷酸腺甘酸),這是一種能夠使肌肉產生能量的化學物質。但是如果不運動的話,ATP會轉變成脂肪。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基因改造的方式,把一種蛋白質插入白老鼠的肌肉器官中,使得從食物中得來的能量可以轉變成熱能,而不是ATP。
義大利的研究人員證實某種藥物,能夠把白老鼠體內的儲存脂質的白細胞,轉成為釋放脂質能量的褐細胞。然而很不幸地,我們知道齧齒動物對於這種藥物的反應過程,不同於人類。
日本的研究人員注射某種蛋白質進入基因改造的糖尿病白老鼠和猴子,以測試他們對於甜度刺激的反應,研究這種蛋白質能不能「關掉」對吃甜食的欲望。
許多瘦身產品,都是這類研究的產物。
Sucralose是一種沒有卡路里、但是有甜味的人工甘味,已經在113個研究中進行實驗。單單在英國,自從1979年,sucralose就已經在無數白老鼠、兔子、狗、和人類身上進行過實驗了。
英國杭廷頓研究中心(Huntingdon Research Centre)有一項研究sucralose的新陳代謝的實驗。四隻狗被放在各自分開的籠子裡,這些籠子佈滿錯綜的鐵絲網。他們被餓了16個小時之後,被注射sucralose溶液,再被餓4小時。之後的五天裡,定時從他們的頸部取出血液樣本。在被注射的15天之後,他們又再被餓16小時、強迫灌食sucralose溶液、再被餓4小時。
同一批研究人員也在白老鼠和兔子身上進行類似的實驗流程。這樣的實驗也只是在重複早在1979到1987之間在白老鼠身上所做的實驗。
另外一個進行的研究,則是為了測試sucralose崩解後產生的化學物質的安全性。狨猴和老鼠每日被迫灌食蒸餾水、sucralose、6-CG、或是sucralose崩解物質,以測試他們的反應。這種強迫灌食造成狨猴的上吐下瀉,三隻狨猴因為急遽削弱體力而死亡,其他狨猴則呈現了後肢軟弱退化、視力失常、顫抖、痙攣等症狀。五隻老鼠在實驗途中就死了,其中一隻雖然只有被迫灌下蒸餾水,也還是死了,有一隻灌食6-CG後死亡,有一隻肌肉系統出現了問題,有一隻從尾巴吊起來的時候劇烈地顫抖抽搐。這些老鼠在被殺死前,接受過乙醚麻醉,乙醚麻醉會使呼吸道劇烈過敏和受刺激,在動物失去意識之前,他們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窒息感,這是一種廣受認為很不人道的實驗處置。
Sucralose崩解物質已經被廣泛地檢測過,有關當局也聲明過sucralose和它的崩解物質的安全性,然而這類實驗還是在持續重複當中。因此,這類實驗,是一再重複的、殘酷的、完全沒有必要的。
而且,有誰會認為蒸餾水對人類是致命的呢?又或者,誰又會想到老鼠的死是因為實驗室中殘酷的實驗對待,而非測試物質呢?
像6-CG這樣的化學物質,對於狨猴和老鼠的神經系統是有毒的,但是對於白老鼠卻不然。藥物在動物身上與在人類身上的作用,眾所週知是不相同的。所以,從實驗動物身上得到的數據、結論,要應用在人類身上,是很困難的。而不同物種對同一種化學物質的毒性反應,則更是天差地遠。
而為了另外一種人工甘味,動物們又將要再付出甚麼代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