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或以搭公車取代開車去上班,已自有一席之地,但越來越多科學家指向更深層的生活方式轉變,而這將是拯救地球的最大一步:吃少得多的肉。
過去一年發表的大規模研究已揭穿了吃肉──尤其是牛肉和豬肉──加劇了氣候變遷,污染了地景和水路,從而造成沉重的環境衝擊。
工業化農業以及自恐龍滅絕以來最嚴重的物種滅絕危機的開啟,意味著今日的家禽家畜與人類,躍升為所有哺乳類96%的組成。然而,儘管為此消耗了極其巨大的耕地,肉、奶製品依然僅僅供應了總食物熱量的18%,以及約1/3的蛋白質。
養殖肉業踩下的巨大蹄印不僅意味著低效率。斫伐森林以讓位給家畜豢養,伴隨著牛與肥料的甲烷排放,造成了比世界上所有的汽車、卡車和飛機總合起來都要多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飼育肉很可能導致其他動物大規模滅絕,並在小溪、河流,最終乃至於海洋,貽患巨大的汙染。
(2018年)10月,科學家們警告,若世界還想阻止氣候變遷的危險,大量減低肉食消費為必要一舉。西方國家的牛肉消費需要減少90%,代之以超出5倍於今的豆類和莢果。
及至2050年,世界人口將額外膨脹20億人口(*總人口約98億),屆時豬肉、奶、蛋之消費同樣需要大幅下降。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將需要全球性的飲食轉移至「彈性素( flexitarian )」,以維持各國政府同意的全球增溫不逾2°C之上限。
為了實現此一目標,今已提出一連串的建議方法,範圍從課徵紅肉稅,到以海藻餵牛以減少排氣中的甲烷。還有人倡議以吃昆蟲取代牛排、豬排。
更可能的途徑,也許是透過實驗室培養肉或純素替代品的大興其道,來推進蔬食主義的普及,如:不可能漢堡( Impossible burger),它甚至能模擬肉品「流血」。不論改變是走哪條路實現的,2019將有望成為破碎的全球糧食體系大翻修的關鍵年度。
原文標題:Why eating less meat is the best thing you can do for the planet in 2019
相關文章:超~有彈性的「彈性素食」:「一日一素」或part-time素食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