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堅持貫徹傳統市場 「 禁宰禁賣活禽政策 」

動物與消費
文/
協會專員 王萱茹

行政院宣布,傳統市集全面禁止宰殺活禽及販售活禽政策,從2008年4月1日啟動,經半年宣導期後,2008年10月1日起,傳統市集內外及店(住)家活禽屠宰者,將依畜牧法從嚴執法,最高處新台幣 50 萬元罰鍰,所屠宰的家禽屠體一律沒入銷毀。

在亞洲國家中,傳統市場活動的一景是稻米立國的主要特色。台灣與周邊國家一樣,在市場有現宰活禽經濟動物的習慣,然後再直接販賣於消費者,這也就成為控制傳染疾病防疫的漏洞,亦是禽流感與 SARS 等 21 世紀全球傳染病的流行都起於亞洲國家的原因。在台灣,為迎合「現買現殺」的消費習慣,活雞必須由畜養地運送至市場,運送過程沿途排放糞尿污染環境,正是禽流感病毒擴散的途徑。活雞宰殺是將活雞畜養在市場中,糞尿及羽毛是造成市場環境髒亂的主因,不僅不符合環境衛生的要求,也讓傳統市場購物環境無法提升,影響其他商家的生意。

實行「禁止宰殺販賣活禽」的政策,可以確保公共衛生,減少環境髒亂,活禽於飼養處直接送至電宰廠宰殺,再分配運輸送至傳統市場的業者。避免運輸活禽的過程中,糞尿及羽毛到處紛飛的狀況,也降低環境衛生的問題。家禽的屠體直接送至市場業者的冷凍櫃冷藏,亦免除活禽在市場產生的環境髒亂等問題,並一改業者攤販髒亂、惡臭的形象。家禽活體減少了活動的地點與時間,只出現在飼養場與電宰廠之間時,降低了禽流感等疫情擴散,也減少了人與活禽直接接觸的機率。當疫情再度發生時,政府相關單位將縮短檢疫時間,並迅速找出傳染的源頭。不偌傳統市場中人來人往的流通,增加控制疫情的困難及時間,亦增加交叉感染的機率。

「禁止宰殺販賣活禽」的政策,不為民眾普遍接受,主要原因在於: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無法改變。民眾認為「現買現殺」的家禽才划算,不僅可以自己挑選看起來健康的雞隻,還可以與業者討價還價。業者也擔心,在沒有「現買現殺」的作法下,不敵大賣場中冷凍肉品的競爭夾殺。然而,既定政策已不可回頭,呼籲政府勿在業者與消費者的壓力下,對於政策的實施有所妥協與讓步。業者應配合政府的政策執行,了解主管單位相關配套措施與經費補助方案,降低因政策實行所付出的成本。民眾應改變「買家禽屠體不新鮮」的刻板想法,支持禁止宰殺活禽政策,並且拋棄購買溫體肉的習慣,讓大家吃的安心又衛生。

近來,「友善畜牧」的觀念為許多環保團體加以宣揚,家畜禽的飼養、產品、及銷售等等,都是屬於畜牧業的一環;根據國際有機運動聯盟 ( IFOAM )對 「友善畜牧」的定義:我們對環境必須持有一種友善的畜牧方式,並根據家禽畜的先天習性,提供其生活條件,讓從事有機生產和加工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優質生活;這樣的生產方式保障環境,也同時保障了人的健康。「禁止宰殺販賣活禽」的政策,可以說是落實「友善畜牧」的觀點。此次政府明確執行政策,亦希望相關配套作法可以與政策時程配合,民眾與業者務必配合政策的實施,只要「現買現殺」的小小習慣改變,就會讓人類的健康、動物福利、生態的環境,得到全面的永續發展與利用。

圖:從運輸開始,眾多雞隻就被關在窄小骯髒的鐵籠,擁擠不堪之下終其一生未有機會展開雙翅,籠內沒有水飼料很髒,推疊的籠子下佈滿了糞便尿水與血水混雜著羽毛碎片,環境極為髒亂導致味道惡臭難聞,很難令人不掩鼻而過

圖:傳統市場生宰活禽的過程為雞販用刀子劃過雞隻脖子,然後開始進行放血,用刀割脖子後,雞販馬上將雞丟在圖中這個藍色筒子,我們於現場看到筒子晃動不已,雞在裏頭活活的掙扎長達幾分鐘才死,可見牠仍有清楚的「痛覺」,為了迎合「現買現殺」的消費習慣,動物根本不得好死。

圖:放血後,雞販將之放在熱水燙過後,再丟進脫毛機脫毛成光溜溜樣子,之後即進行宰殺。

圖:你清楚傳統市場宰殺的過程嗎?你還要吃嗎?你還有其它選擇,為符合「殺雞要人道、賣雞要文明、買雞要衛生、吃雞要安全」的四要原則,請大家支持與購買較符合人道的電宰雞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