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楠老師從東海大學畜牧系畢業後,便進入長庚大學醫學研究所攻讀碩博士,並將研究重心擺在肝病治療上,為了研究,他需要做許多動物實驗,長久下來,老師覺得身心都有極大的壓力,毅然決然放棄繼續走學術之路,落腳雲林投身畜牧教學。外表看起來非常年輕的老師,其實已經茹素十一年!吃素與進行畜牧教學,兩件看起來相當衝突的事,在這裡卻得以並行,老師是怎麼做到的呢?
雲林縣是台灣的農業縣市,虎尾農工更是雲林縣歷史最悠久的農工職業學校,畜牧科最主要是要學習禽畜飼養、保健、畜產加工等技術等基本知識與技能,除了農場動物外,也有寵物飼養管理,免不了會碰到實習課程,學校裡面也會飼養各式各樣的家禽家畜,以供學生練習照顧。
練習技能的部分原因是為了每年度的全國高中技藝競賽,由大專院校出題,高中職學生參與。99年的技藝競賽出題,更是讓當時參賽的學生都留下了一點陰影:當時考題由屏東科技大學出題,題目居然是雞隻活體放血,且雞隻並未電暈或麻醉,嚴重違反動物福利,由於過程太過殘忍,有些學生無法完成比賽。老師認為,比賽既不會是學習的目的也不會是終點,而當比賽更傳遞錯誤的知識時,更是不要得。
其實在老師還未擔任科主任前,學校農場裡的動物既是教具,也是生財工具:小小的農場裡,飼養了蛋雞、肉雞、豬、羊等動物,曾經也養過烏骨雞,這些動物的飲食,對學校來說是一筆龐大的開銷,除了每年固定的補助外,還必須想辦法開源,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往往就是把動物或其產製品賣掉來籌措經費;但陳瑞楠老師表示:「我希望任何一隻動物都不要受到傷害。」學校裡的豬便是機緣巧合之下,與護生協會牽線收容而來,「由協會提供飼料,學校便沒有經費的壓力,可以好好讓牠們好好終老。」但老師也承認「隨著豬長大,後面的學生便沒有機會看到幼豬了。」
虎尾農工更是率先全國職校,推行「蛋雞友善飼養」,台灣每年約有三萬隻蛋雞,終其一生被囚禁在格子籠裡,無法表現自然行為,且有心理及生理上的壓迫。但虎尾農工以原先就存在的肉雞舍為基地,學生一針一斧製作產蛋箱,鋪上墊料,讓每隻母雞都有一個以上的槽箱,餵養過程飼料完全不添加藥物,完全符合農委會蛋雞友善飼養之規範,希望能讓學生及消費者認識何謂「友善牧場」,讓每個人心中都有動物福利的概念。
在農場死亡的動物,大體會被冰入冰櫃,待日後作為解剖生理實習課使用;老師並謹記「公母分開飼養」的原則,農場動物的數量都控制得宜,「當時要做鴨胚觀察,我們就先調查班上的同學誰想要養小鴨子,才進行孵化。」確認小鴨子生出後都不會無家可歸,而且飼養的條件就是「讓牠終老」,不能長大後就變成桌上的菜餚喔!
訪談接近尾聲,我們接著去豬舍參觀,甫進門,豬就爭先恐後的靠近我們,「齁齁齁」地叫個不停,「因為接近放飯時間,牠們以為你們要來餵飯啦!」其實當下心裡蠻驚訝,想像中的豬都是懶洋洋地趟在地上,沒想到看見豬隻朝氣蓬勃地走來走去,豬舍裡也沒有特別刺鼻的味道,我想這些豬真的過得很快樂,畢竟,若不是與人有良好的關係和互動,怎麼可能願意親近我們幾個陌生人呢?
FB上的「虎農活力實習農場」社團裡,記錄著虎農畜牧科學生學習的點點滴滴,收藏著這幾年來每隻動物的成長記錄,也孕育茁壯了未來畜牧從業人員友善動物、重視動物福利的心。希望將來這個理念能化為種子,飄散各地的學子心田萌芽,為經濟動物開一扇幸福的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