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妳相信獸醫養成過程不需要拿動物做練習嗎?外科實習呢?」在國內,獸醫學系的小動物外科每週有一次的實習課程。
獸醫師郭璇答:「我相信不會因為多做了這一次的練習,在手術操作上就能夠更熟練。」與其讓學生在沒有充分訓練的情況下,冒然犧牲動物,不如善用替代方案,其後跟著醫師實際參與診療,對臨床學習幫助反而比較大。
由於共同參與動物實驗替代教學方案,凝聚了幾位包含老中青三代的獸醫學系夥伴,讓大家有機會檢視與反省自己的獸醫養成過程。至今,我仍對於因為無知而以飽和硫酸鎂終結了牠們,感到抱歉。
曾聽過不少說法:我(通常是女性)很喜歡動物,想唸獸醫,但是一想到解剖之類的課程要殺這麼多動物,就放棄了。
過去,可能會被指責為「婦人之仁」;現在則是:我們有更好更人道的選擇。
以外科實習為例,我們將於「人道取得與外科練習──獸醫教育訓練的最佳實作典範與教學替代方案(三)之延伸閱讀」一文中,介紹InterNICHE的作法。
延續前一篇的動物實驗替代教學方案的說明,本文介紹更多可應用於解剖、外科、臨床診斷等實習方案。
- 人道取得的動物組織與屍體
雖然僅有少部分的學生,在他們未來職涯,需要直接使用動物;但許許多多的動物系學生與未來的獸醫師,都需要親身操作動物與其細胞組織。人道取得的動物屍體,作為一個替代方案,可以解決因解剖與外科操作練習,所招致的動物殺戮。所謂人道取得,意指動物屍體或組織來自於自然死亡、意外死亡、以及因惡疾末期或無可恢復的創傷而執行安樂死的動物。藉由傷害或宰殺動物,而獲得其屍體或組織,不是我們所認定人道取得的動物;源自於經常進行傷害或宰殺的處所的動物,亦非人道取得者。InterNICHE的政策係企圖對「人道取得」做一個全面的定義;並處理其他未定義的動物利用情況,與其相關的替代方案。
屍體捐贈計畫,旨在串聯獸醫教學醫院與其他獨立運作單位,供給人道取得的動物屍體與組織。美國塔夫斯大學獸醫系創立「顧客捐贈計畫」,接受同伴動物飼主自願捐贈的動物屍體,作為教學使用。至於動物屍體,是否符合獸醫解剖學、外科手術、臨床技巧訓練的需求,也會透過這個計畫作判定;早期這判定工作,是由某一位學生獨力完成;一段時間之後,他才得到校方與老師的支持。在參與捐贈計畫以及安葬動物之間,飼主面臨了抉擇;但與此同時,飼主便能清楚的體認到:捐贈屍體作為教育用途,可以逕行免除其他動物遭致殺戮。公眾人物也支持生命科學教育的替代方案,如此的大學校園與公眾社會的連結是非常正向的。
- 接觸真實動物病患的臨床實習
接觸真實病患是醫學領域的典範。問題導向學習法越來越受歡迎,它可提昇學生的臨床經驗與強化教育成效。獸醫系應大幅的增加臨床學習機會,如此不僅可以取代動物實驗,亦能培育未來醫師的專業素養。在獸醫外科漸進式的學程安排中,學生可先藉由非動物之替代方案,熟悉基礎技能;進而使用人道取得的動物屍體與真實的動物組織;最後在師長督導下,執行真實病患的醫療實習作業,以便習得更多的技巧,例如:傷口管理與基礎外科手術。
收容所結紮計畫,對學生而言,也是一項巨大的潛在資源,他們可以觀摩、協助、進而執行去勢或割除卵巢的手術操作。這是很實際的,而且關聯性極高的訓練,因為學生畢業後的獸醫生涯,必須經常執行這項手術。會診的過程中,學生能學得許多實驗室無法傳授的諸多技能,例如:體察並處置臨床醫療的環境與需求;理解病患與臨床狀況的多樣性;鍛鍊與同事、飼主間的溝通技巧。最重要的是,學生親臨現場,參與整套病患醫療的流程,包括:診斷、手術流程與術後照顧。
同伴動物「志工」,如公關犬,可提供其他臨床技巧學習的機會。這只需提供獎品給牠的飼主,而且動物是在受控制的狀態,可連續協助非侵入性的實習操作。
- 學生自我實驗
以進階動物軀體的操作而言,學生本身,便是絕佳的實驗動物;當然這得學生認同這個概念。我們無需動物實驗來引發學習興致;積極參與及自我參照的實驗運作,會讓學生的學習印象更深刻、更有效果。腦波檢查、心電圖、神經傳導速度檢查與其他諸多測試,可以使用實驗室的基礎實驗設備或特製的儀器,進行操作練習。自我實驗對未來的獸醫師是很有用的,就如同大鼠、狗、貓一樣,獸醫師本身也是哺乳動物;假如他曾經扮演這非傷害性實驗的主體,或許他們能因此更能同理病患的本質。
- 體外試驗
近期大量的研究發表顯示:某些毒性測試在體外實驗產生的結果更可靠,也更能重複試驗其正確之結果。換言之,比起動物實驗而言,這是更符合科學的作法;而且必然能節省經費。體外實驗技術的快速發展,需要學生能熟悉此項技術;而在體外實驗實作中,學生便可以獲取相關的經驗。用於這項實作下的動物組織與細胞,可以是人道取得的。而且在細胞生物學的實務課程中,動物組織與細胞,可以直接以植物的相應材料替代。例如:對於研究細胞呼吸作用與電子傳輸者,粒線體可取自甘藍、馬鈴薯或甜菜,而不必然取自於大鼠的肝臟。所以,無論使用人道取得的動物標本或植物性的材料,這等體外實驗的實務作業,便可視為替代方案。
- 實地田野調查
學習生物學、動物學、動物行為學與生態學的學生通常會發現,他們是在仿自然模型的實驗室裡進行動物研究的;否則,便需面臨與侵略性野生動物互動的狀況;又或者會有傷害動物或其棲息地的情事發生。但是生物學不僅僅只有實驗,生物學研究也不必然需要傷害動物。藉由實地觀察動物與自然景象,以及其他非侵入性的田野調查,亦可獲致大量的知識。在自然環境中做動物研究的傳統,特別值得讚賞;並且可進一步開發與探究,如何取代實驗動物與實驗課程,作為傷害性動物利用的替代方案。
更多【獸醫教育訓練的最佳實作典範與教學替代方案】系列文章
請點此
圖片來源:
擷取自-http://www.interniche.org/zh-hant/node/4755
Surgery (2:07min)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