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為什麼寵物要施行絕育

動物與生活
文/
台灣動物之聲 Jocelyn

絕育,讓生物失去生育後代的能力。絕育是指把睪丸或子宮拿掉,要讓寵物百分之一百生不出下一代。為什麼我們要做得這麼「絕」?從整個族群來說,是為了讓牠活下去,為了讓痛苦到牠為止;從個體來說,這可以解決若干疾病問題。

目前,不只台灣,許多已發展國家都有寵物(或稱Companion Animal,同伴動物)數量過剩的問題。原因可能是寵物繁殖業者繁殖過剩、飼主棄養、放養與流浪動物繁殖等等,我想許多人都看過不同版本的犬貓繁殖圖,一張一直複製貼上同樣的狗、貓圖樣,層層疊疊堆起來讓人知道一隻可以變成上百隻的圖片。例如以下這張:

優異的繁殖能力會讓寵物數量成長到我們無法控制,而這些超出所有飼主負荷量的寵物,不是在街上流浪,就是被捕捉進收容所。而進了收容所以後,視地區而定,最高可能有九成機會被宰殺。當我們看到在收容所內的動物因收容空間不夠而被安樂死時,發現原本應該是家裡輩受寵愛的一份子,現在卻視為不被需要而處置掉,當意識到生命的價值被作為垃圾看待,我們不禁思考起自身的生命價值到底如何;當牠們會被輕易地放棄,我們是否也會在某些情形下被輕易地放棄?對健康的寵物安樂死是一個逼不得已的措施,還是一個根本不該做的禁忌?退萬步言,即使冷酷地單純考量施政的成本利益,棄養寵物的管理成本與安樂死處置的成本也遠高於在適當年齡便對寵物實施絕育的成本。99年到102年間花了中央及地方政府花了202,679,000元,包括人事成本等等費用,總共絕育了215,360隻寵物,平均1隻941元。而以台北為例,棄養寵物的管理與安樂死的費用平均一隻約4811元[1]。

在個體利益上,寵物絕育可以預防生殖系統的疾病,如子宮蓄膿、乳房腫瘤、睪丸腫瘤、泌尿道疾病等等。而絕育後也會減少性荷爾蒙所引起與人相處的障礙,如亂尿尿、攻擊性強等。

因此,在適當時期,以第一次發情期前最佳,寵物應該要接受絕育手術,不管是飼主端或是業者端都應該要替寵物施行。這時可能會有某些問題,一是繁殖業者問題,假設是對動物繁殖具專業知識、有許可證照且有足夠基因庫的繁殖業者,在不違背動物福利的前提下,擁有為動物繁殖的權利,可以成為寵物必定絕育的例外者。二是年齡問題,現在市面上許多買賣行為都是幼齡犬、貓,但幼齡犬貓因為尚未發育完全,不適合施行絕育手術。那麼買賣業者應該告知消費者應該要將寵物絕育,甚至是要求買賣時預先繳交手術費用、疫苗費用、保證金等等,確定這隻寵物會在適當時期被絕育。

誠然,絕育手術是一個侵入性的手術,無可避免會對動物有所侵害。但在各種條件評估之下,絕育手術是目前耗費成本最小,對人類對寵物都是最佳的解決問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