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2024年AVOT】殘忍又無效?臺北市能否成為黏鼠板禁用的示範城市

動物關懷
文/
潘定澤 /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執行長

我們曾看見,一隻在黏鼠板上死亡的老鼠寶寶。在絕望之中,他把自己的四隻咬斷試圖掙脫。黏在旁邊旁邊奄奄一息的是一隻成年的母老鼠,是小寶寶的媽媽,她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孩子在距離自己幾公分的距離,慢慢死去。

如果能夠找到方法,其實大家都不喜歡用黏鼠板。於是我們站出來,透過科學調查與研究、街頭倡議與活動,宣導黏鼠板的種種缺點,並且分享比黏鼠板更好的解決方式,緩解民眾與老鼠之間的衝突,尋求更好更先進的解方,讓無差別陷阱的慘劇不再發生。

黏膠陷阱(例如:黏鼠板)是最殘忍的殺害動物方法之一,這種裝置將一紙或纖維製板上塗滿高強度的黏著劑,以致踏上的動物被強膠附著而動彈不得,最後因不同原因緩慢且痛苦的死亡。在國際上,黏膠陷阱(glue trap)也已被視為「殘忍」、「不人道」的誘捕陷阱,不少國家也開始禁用黏膠性陷阱的推動,英國於2022年4月三讀通過,未來將在國內禁止一般民眾使用黏膠性陷阱。

臺北市為全臺動物保護政策之首,目前市民對於動物保護的意識也逐漸提升,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基於下列理由,決定提案將「您是否同意臺北市應終止對動物殘忍且過時的黏膠性陷阱(如:黏鼠板),於民國116年1月1日前於《臺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中禁止任何人販賣、設置、使用無配設防止動物誤觸裝置之黏膠性陷阱?」交付公民投票。

黏鼠板應禁用的五大原因

一、過程殘忍

鼠類或其他動物被黏膠陷阱困住後,因恐懼、嘗試逃脫而不斷掙扎,導致皮膚、毛髮或羽毛與肉體撕裂分離,更有動物為了逃離黏膠陷阱而啃斷自己的腿;無法逃脫的動物受困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最後因飢餓、脫水或緊迫而痛苦的死亡,被黏膠陷阱沾黏口鼻的動物則緩慢的窒息至死。

二、傷及無辜

黏膠陷阱是一種「無差別陷阱」,除了鼠類外,常見其他野生動物因誤觸黏膠陷阱而落入同樣的慘況,例如:鳥類、壁虎等,家中的同伴動物甚至孩童也可能深受其害。2022年台北鳥會救傷中心即有高達182件鳥類誤觸的救援案件。台北與新北動保處亦發新聞稿呼籲民眾少用、慎用黏鼠板,並提醒若誤黏保育類動物被檢舉,最高可罰百萬。

三、缺乏效率

以陷阱捕鼠雖能減少當下老鼠族群數量,但並不會減少環境中鼠類的食物來源,一旦陷阱被移除後,老鼠族群又會回升到原本的數量,也就是說利用陷阱減少環境中的鼠類數量只是暫時的,並不能根本地解決問題。

鼠類也會因爲曾經因陷阱受傷、差點被陷阱捕捉或者觀察到其他同類因陷阱死亡等經驗,學習避免踏入陷阱。除此之外,黏膠陷阱經擺放後,因沾黏環境中的灰塵、毛髮,黏著劑很快便會失效。利用陷阱捕鼠的作法不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也缺乏效率。

四、衛生風險

黏膠性陷阱可能增加鼠類對人類健康與衛生造成的危害。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鼠類受困於黏膠性陷阱時,因恐懼而產生生理機能失調、糞尿失禁等現象,以及死亡後身體腐壞,均增加了人類接觸漢他病毒或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可能。

根據友善動物協會的實地調查,高達64%的民眾不敢處理黏鼠板上的受困老鼠,而有73%的民眾在處理黏鼠板上的受困老鼠時,並未落實配戴口罩、穿戴手套等衛生防護措施。

多數民眾並未意識到:人類最接近老鼠,染疫風險最高的時刻,就是親手處理屍體的時刻。

五、各國禁用

我國動保組織、野生動物保育單位、動保處均呼籲少用黏鼠板;英國、冰島、德國、愛爾蘭、紐西蘭、印度、澳洲均立法限用、禁用黏鼠板。美國100間以上的機場、連鎖賣場、學校等單位也皆已跟進禁用黏膠性陷阱的行列;全球多個國家地區包含美國部分城市、加拿大、蘇格蘭、威爾斯等也都正在積極推動相關修法。

如何處理老鼠的問題

專家指出有效方式為杜絕食物來源,亦可以捕鼠籠誘捕後驅逐、散佈鼠類不喜歡的氣味或植物。若有需要,再搭配使用相對人道的捕鼠籠來增強驅鼠效果。衛福部則宣導「不讓鼠來、不讓鼠吃、不讓鼠住」三不原則。

氣味驅逐法

研究發現,老鼠擁有非常高的嗅覺能力,利用老鼠對氣味高度敏感的特性,可以嘗試以老鼠不喜歡、刺激的氣味做驅逐,取代使用殘忍的黏鼠板。

最常被提到、認為具有驅逐老鼠作用的天然氣味如:薄荷油、尤加利油、香茅、丁香油/丁香。目前,尤加利油具有足夠支持其確切效性的證據,而其他氣味的共通點皆為強烈帶有刺激性,普遍認為嗅覺敏銳的老鼠容易對這些氣味產生厭惡感,因而經常被建議使用與被嘗試作為一種更自然、對動物相對友善的替代方法。在這些天然氣味之中,尤加利油是經實驗證實有顯著的驅鼠效果,僅需5%的濃度噴灑於老鼠出沒的地方,即足以使其離開。

民間做法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走訪民間發現,大稻埕商圈的店家過往常因鼠患所困,嘗試黏鼠板與捕鼠籠均不見效果,怕汙染環境也不敢用滅鼠藥。由於倉庫多半囤積食品,也怕精油味道沾染。最終發現飼養貓咪最有效果,即便貓不會抓老鼠,老鼠也會怕貓的味道。最終大稻埕大多數店家因而飼養起貓咪,諸多貓咪因此成為有名的網紅店貓。

專家建議

所有生物學統計均顯示,使用陷阱試圖解決鼠患是無效且治標不治本的方式。最有效解決鼠患方式為「杜絕食物來源」,此舉可降低老鼠生育率、提升夭折率,在數量上達成合理的自然平衡。

大自然本是鼠類的棲息地,原居的老鼠在這些棲地在被人類的開發後,靠著人類任意丟棄、殘留的食物維生,找到了一套與人類共存的方式。其實只要環境中沒有鼠類能取得的食物,牠們便不會被吸引,食物來源的下降也將有效降低該地區的族群數量,進而有效改善鼠類入侵家中的問題。

身為人類我們應思考的是,如何把自身環境清潔做好、調整生活中的習慣,以「預防」鼠類進入家中的方式來根本解決問題;並學會以尊重、同理的態度與這些聰明、有感知的小動物們一起生活在這世界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