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湯宜之(同伴動物福利小組、環球愛犬學校指導)
曾有訓犬師說:「沒有P字鍊下不服從的狗。」他說的是事實,但我不喜歡那種感覺。
我們的確是以P字鍊訓犬,但過程中,我們對一隻狗的家教養成與其目的有許多討論與反省。到現在,我仍很用心地比對:以P字鍊進行「犬隻教育」的意義為何?這樣的教育方式如何解讀犬隻行為?符合動物福利的原則嗎?和幼兒的教育法則一致嗎?
為什麼我時時都要將訓犬和教育孩子做比對?會投身社會運動,自然對「平等」與「尊重」有很高的期待,我也會依此檢視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能實踐這樣的價值。但是,不論對狗還是孩子,我發現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塑造的過程,依著某種價值觀要求狗或孩子服從。「權威」是存在的。
然而,如果「權威」失去「關愛」與「尊重」,便成了「壓制」。P字鍊是有使用前提的,請別讓p字鍊流於懲罰的工具! 讓狗兒尊敬你,而不是畏懼。
* 何謂P字鍊?
P 字鍊是一種活套環,圈於狗兒頸部,在訓犬時使用。而且,需要配合時時鼓勵,並讓訓練成為一種遊戲,增強人犬之信任與默契。然而,希望有這樣的成效,訓練者的自我反省是很重要的。
P 字鍊是一種「提示」的工具。訓練的目的,是讓狗兒有「對/錯」、「是/非」的概念,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是不好的行為,不可以發生。所以,P字鍊最後必須移除。在沒有任何外在束縛下,狗兒也能正確行動,才算訓練成功。
* 為什麼使用p字鍊訓犬?
理由一:拉扯P字鍊會讓狗兒不舒服,卻又不致於傷害牠的健康。
理由二:P字鍊引起狗兒的「不適感」,是狗兒自己受到阻力,卻不是人直接加諸的。這樣的懲罰結果,和「喝止」或「拍打」是很不一樣的。(至於發洩情緒式的「毆打」一隻狗,根本不可取。)讓我真正體會「打罵一隻狗是沒有用的」是芮芮的幼稚園老師KiKi。芮芮在小班時,是一個標準的問題學生,不肯進入團體上課,「守規矩」或「秩序感」似乎是外星人的語言,跟芮芮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忍不住問KiKi:「妳罵他也沒用嗎?」一般小孩比較怕老師,會聽老師的話。KiKi對我說,「責罵」和「體罰」是一樣的,只會讓孩子產生「做這件事」和「被老師打罵」作連結,而不是「理解」為什麼這件事不能做。所以,芮芮一旦違反團體規範,便會請到旁邊坐,去反省一個問題:為什麼別人可以參與活動或操作教具,而自己卻坐在一旁?然而,芮芮做對了,老師便會獎勵他,給他最喜歡的小車子玩;有時當眾誇獎他,請小朋友為芮芮鼓掌。可是,隨著做對的次數增加,「小車子」有形的獎賞會逐漸抽掉,由無形的榮譽感取代。KiKi告訴我,這個過程比較慢,但行為的養成是一輩子的事,值得努力。
* 使用P字鍊的前提:
許多訓犬書籍對於P字鍊,往往著墨於「使用技巧」,卻不談人們「使用P字鍊的心理準備」,是很可惜的。如果,指導者/訓犬師一直無法以正確的態度使用P字鍊,將令狗兒處於「不知道為什麼被處罰」、「和你在一起很不舒服」等副作用,而且,會造成狗兒退縮、缺乏自信、對人不信任等壓抑的情況。此時,P字鍊只是流於處罰的工具。
所謂的「正確態度」,包括:了解狗兒的學習模式;理解訓練的意義;與體貼一隻狗。因為,狗就像小孩一樣,只有在「尊敬」你的情況下,才會接受你的「管教」。所以,訓練一隻狗之前,得先讓自己成為「值得牠尊敬的人」。「關懷」、「用心」與「自省」是必備的。
在使用上,指導者或訓犬師必須有能力判斷及掌握狗兒的心理與情緒,「適時」拉扯P字鍊,並作「適當」的獎懲回饋。從「以P字鍊提示」、「判斷」到「安撫、獎勵或懲罰」,過程只是一、二秒鐘的事,便決定了這次狗狗教育之成敗。
做個一般的指導者,也許沒有訓犬師的專業度,但一定要「用心」,才有可能發現問題,請教專家。「指導者」就像「母親」一樣,沒學過心理學或各種教育理論,卻可以猜出兒子下一步想做什麼「好事」,而充分與老師討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方式。
當我意外地發現:作一個「指導者」或「訓犬師」,就像扮演「父母」或「老師」的角色,必須關懷狗兒/孩子,了解牠/他們的心性及行為反應,並時時反省自己的教導是否合宜。而過去,我以為狗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生物,所以,可以用「比較原始」的方式對待。
但是,我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