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沈宏益 台北縣犬隻教育推廣協會常務理事 環球愛犬學校資深訓犬師
人和狗的互動,原始於狩獵的開始,在古代獵食的社會中,狗狗的角色是不可缺的。狗所扮演的角色不斷的在演變,以前的許多角色也慢慢的消失。約在十九世紀全球流行起犬舍俱樂部,(Kennel Clubs)的風潮,之後,所改良佩出的四百多種不同用途目的的犬種,至今仍然存在。而至今大部分的狗卻只有一個單純的目的,就是和人類作伴。人的生活中和狗息息相關,而現代的社會中經過人類的品種改良、進化,犬支用途更為廣泛,人類飼養狗,並藉助他們的特殊才能(嗅覺、靈敏度、精神力、體力),來幫助人們的工作或是警戒守護。然而,許多現代的狗吃的寶,健康好,而且被保護周到,不過它們的生活卻非常無聊。這樣的生活所衍生的結果之一,就是會造成行為上的問題。人們常抱怨狗叫不停,飼主們在溜狗時常覺得有無力感。因為原本可愛的小寶貝,長大後總是拉著狗練跑在前面,有時候又對其他的狗挑禦,或是去追機車、腳踏車,有時又特別愛對老年人吠叫。沒有養狗的人,也有他們的苦惱,因為狗常常會弄髒公共場所,然而這些問題錯並不在狗,而是人類本身,因為我們沒有教育好我們的狗。
有些特殊品種的狗,有比較獨特的天性和行為。而每隻狗都有他自己的’狗格”,這需要由主人長期接觸來發覺,然而訓練是需要時間的,慣性的配合,訓練除了是一種練習、運動之外,也是一種態度上的問題,如何給予獎勵,處罰都是需要再正確的時機給予適當的獎罰和命令。每一隻狗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身心刺激、防禦能力、吃、睡、人類的安撫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及興趣。每隻狗的特質、秉性、專注力、年齡和性別都會影響他的受訓態度,並非所有的狗對同樣的訓練都有相同的回應,有時因材施教是必要的,得以符合該犬的特性。訓練的方法,雖然有既定的模式,但依不同需求來訓練狗,亦有其他特定的方法。但最初的訓練還是得把基本服從作業穩固後,在談往後的課程。
目前台灣的社會型態,人們普遍對狗的認知不夠深入,在歐洲國家則不同,就以教導小孩來說,大人們在街上看到狗,不是較小孩子不准靠近,就是帶著小孩閃開;而國外的教育則不然,父母親會協助自己的孩子來接近狗,建立小孩心理上的正確觀念,也在生命的平等定下基礎;訓練孩子要如何接近一條狗,就跟訓練狗對孩童表現有截至一樣重要。你應該教育孩子知道,並非每一隻狗都是很友善的,要摸狗之前,要經過飼主的允許。告訴孩子絕對不能快步衝向狗,也不能亂逗或是對狗大喊大叫。教導孩子眼光直視主人,而不要跟狗目光交接,因為孩子身材較小,較沒有權威感,他們比成人更容易被狗咬。教孩子從狗的身邊摸牠,不要從前面摸,告訴孩子絕不要拍狗的頭。如果狗表現良好則稱讚牠,如果狗發出恐懼的吼聲或咬人,則喝斥牠。訓練狗在令牠興奮的狀’況下聽命、臥下,像玩球時,狗習慣咬好玩的東西,所以不要讓狗和幼小兒童單獨相處。
如果你的訓練想要收效,一定要讓狗認清你是一家之主,如果你讓牠來決定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在哪睡覺,什麼時候你抱牠,而你照單全收,既使是最順從的狗也會以為他才是家裡最有權威感的一員。狗只有在信任及尊重你的時候才會聽你的話,如果你紀錄下你跟狗的互動關係,有助於了解你的訓練否會收效,隨時可以請教訓練師幫你解決問題。